第23章 評價兩極分化的意大利人(1 / 2)

加入書籤

其實人站得越高,看得也就越遠。但這不見得總是一件好事,比如此時梅特涅親王就高估了所謂意大利人這個群體。

不禁讓人有些感慨,那個曾經信誓旦旦要把意大利變成一個地理名詞的梅特涅親王終究還是老了。

相比意大利人這個稱呼,威尼西亞人、倫巴第人、托斯卡納人、帕爾馬人、盧卡人、摩德納人、羅馬人、西西裡人、撒丁人這些稱呼更容易被意大利人所接受。

他們由於千百年來的地理阻隔,已經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習慣,甚至就連語言也出現差異。

歷史上意大利政府從1870年開始意大利語現代化進程,推廣圖斯坎尼方言也就是佛羅倫薩方言或者說托斯卡納語,用了一百二十年的時間才解決了語言問題。

意大利的南北矛盾直到今天還存在。不過讓這些家夥在北意大利地區高度集中還是不妥,畢竟誰都不知道最後會不會和煉蠱一樣,搞出什麼新問題。

弗蘭茨想到的就是讓其向的黎波裡轉移,畢竟未來這裡會很重要,而且當地人口數量嚴重不足,別說發展,就連基建都搞不定。

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卡拉曼利家族表現出的執行力和統治力都遠沒達到弗蘭茨的預期。

讓他們統治這塊區域實在是有些低效到浪費的程度,而北意大利有的是水手和碼頭工人。

實際上意大利城邦也有商業傳統,所以弗蘭茨覺得計劃可行,他的第一步計劃是從1846年開始到1850年準備向的黎波裡地區移民三萬人。

其實更早的時候就有移民計劃,不過靠自然移民實在太慢,第二次土埃戰爭結束之後到1846年奧地利隻有不到2000人移民的黎波裡。

相比的黎波裡,隔壁突尼斯的自然環境要優越得多,畢竟曾是迦太基文明的發源地。

不過現實是英、法、撒丁、甚至美國都在其中插了一腳,哪怕是突尼斯曾經以強盜的身份對的黎波裡做了兩次嘗試性的進攻,奧地利一方也隻能當作尋常的盜匪事件處理。

所以突尼斯這塊地暫時就不要有想法了,除非某一天和其他列強達成了某種協議,又或者爆發了某種大規模沖突。

至於征召意大利人入伍這件事,弗蘭茨保持觀望態度。

因為此時奧地利國內對於意大利士兵的評價兩極分化,一部分人和後世人持相同的看法,覺得意大利士兵缺乏戰鬥意誌和戰鬥素養。

永遠低迷的士氣、服從性差得驚人、無組織、無紀律,行軍像遠足,打仗像趕集,總之他們不像是一支軍隊。

除此之外意大利人也是軍隊中最喜歡拉山頭的一批人,經常搞秘密結社,把智慧和力氣都用在逃脫軍法製裁和對付自己人身上。

另一部分指揮官則認為意大利士兵吃苦耐勞、多才多藝、主觀能動性較強,具有犧牲精神。

其實意大利士兵沒法一概而論,但最起碼他們是不錯的廚師和後勤部隊,以及出色的獵兵。

弗蘭茨覺得之所以會出現一些過於離譜的情況,主要是過分強調人文主義,讓他們缺乏團隊精神和紀律性。

同時也缺乏認同和共識,因為自古羅馬隕落之後,意大利地區一直都是城邦割據狀態,地理分割現象比德意誌地區還嚴重,並且長期缺乏真正的威脅。

最後一點,那就是意大利人經常遭到歧視,他們的軍餉往往比其他民族更低,而且還無法按時、足額發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 你是在做夢嗎 開啟第四天災的術士 七零小辣妻,嫁給糙漢後暴富了 海賊之全員惡人 從凡人開始問道長生 次元具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