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內憂(上)(2 / 2)

加入書籤

更重要的是奧地利宮廷**的生活,顯然更適合弗裡德裡希·李斯特。

這位經濟學家剛來沒多久就適應了上流社會的生活,白天工作,晚上酒會、舞會,鶯鶯燕燕,他已經樂不思蜀了。

要說人這個東西是很怪的,明明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做得是自己喜歡的事業,完成的是自己的夢想,人就不會覺得累了。

此時,弗裡德裡希·李斯特就是這種狀態。曾經為了實現月匈中的理想抱負,想要組建德意誌關稅同盟,他組建了一個名叫德意誌工商聯合會的組織。

當時李斯特和聯合會成員在各個邦國四處遊說,希望建立一個關稅同盟。但是聯合會請願書得到的卻是輕蔑和訓斥,邦聯議會不許他們使用「德意誌」這三個字。

理由是「這世上根本沒有德意誌的商人,隻有巴伐利亞的、薩克森的、符騰堡的和其它地方的商人。」

甚至他還被誣蔑為「極端的危險分子」,被迫離開祖國前往新大陸。

現在他搖身一變,卻成了奧地利帝國的官員,真是世事難料。

弗裡德裡希·李斯特很感激梅特涅親王,不僅僅是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幫他找回了丟失的財產和公道。

更因為梅特涅給了他這個機會,親手完成自己夢想的機會。

擁有奧地利的德意誌關稅同盟,將是完整的,偉大的,不可阻擋的。

德意誌人有了自己的祖國,終於能在法蘭西的鐵錘和俄羅斯的鐵砧中間保護自己了。

對於奧地利帝國中的其他民族,弗裡德裡希·李斯特其實並不在乎。

因為他見到在維也納,這個民族大熔爐中,民族矛盾遠沒有他聽說的那麼尖銳。不同民族的文化、理念,交織在一起,形成為一種嶄新的文化。

而且他堅信,隨著交通、商業的不斷發展,奧地利內部民族的交流將逐步加強,最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至於語言他不覺得是問題,因為他說的高地德語和北德語之間的差別,比奧地利語和丹麥語的差距還要巨大。

李斯特曾形容,普魯士人說德語就像是在嘴巴裡含了一個錘子,而瑞士人說德語則是完全不會用舌頭。

現在他不但成了奧地利的官員,還深受首相和皇帝的信任。

雖然皇帝陛下似乎不太懂經濟學的樣子,不過這不要緊,重要的是皇帝能給他提供這個舞台。

「李斯特先生,晚上莎莫伯爵夫人還有個舞會,你也不要工作的太晚了。」梅特涅離開之前,善意地提醒道。

「好的,首相大人。」

在梅特涅離開之後,科羅拉夫走到了李斯特身旁。

「李斯特先生,你知道的,帝國的財政收入雖然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在梅特涅首相的領導下,帝國的債務也在不斷增加。帝國每年花費在維穩的錢有上千萬弗羅林,然而整個帝國及周邊地區還是起義不斷,甚至愈演愈烈,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伯爵大人,您何出此言?」弗裡德裡希·李斯特有些憤怒,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講梅特涅親王,算是弗裡德裡希·李斯特的恩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 你是在做夢嗎 開啟第四天災的術士 七零小辣妻,嫁給糙漢後暴富了 海賊之全員惡人 從凡人開始問道長生 次元具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