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後顧之憂(1 / 2)

加入書籤

奧地利,多瑙河水壩。

《逆浪千秋》的曲調激昂,歌詞內容,雖然略帶悲傷,卻少了很多無病呻吟的內容,更容易引起德意誌勞工的共鳴。

整首歌通篇的大德意誌思想,卻從未提及德意誌,隻有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就連那些演奏樂曲的流浪藝人也未必懂得歌曲的真正意思。

多瑙河水壩順利完工,菲斯特·勞賓選擇了去為皇室莊園開墾荒地,與他同行的還有很多德意誌人,他們被分配到了同一塊土地。

皇室給了他們食物和工具,但他們必須靠自己,開辟出一片屬於他們的土地。

有些勞工在水壩完成之後,帶著打工賺的錢回到原來的國家,然而帶回去的也並不隻是錢而已。

奧斯曼帝國,尹斯坦布爾。

帕麥斯頓萬萬沒想到,默罕默德·阿裡居然如此不要臉,明明不遵守奧斯曼的法律,卻好意思說自己是奧斯曼的大臣,埃及沒有獨立。

而奧斯曼人也真可以,明明埃及人都跳臉了,就是不敢出兵。

其實奧斯曼和埃及之間的破事,起初隻有英法比較上心,俄國在看戲,普魯士漠不關心,奧地利則是在研究該把注下在哪一邊。

奧地利帝國雖然負債累累,但是財政收入要比歷史同期高出很多。

此時的奧地利帝國財政收入為2億16萬弗羅林,歷史同期為1億4061萬弗羅林。

梅特涅親王希望可以利用這次近東危機擴大在近東的影響力,當然他並不是想和俄國爭霸,恰恰是他想繼續維持和俄國的關係。

因為他清楚沙皇不會同情弱者,隻會尊重強者,俄國與弱者簽訂的條約就像紙一樣蒼白無力,想要成為俄國的盟友自身必須足夠強大。

而且幾個世紀來,塞爾維亞一直像一根魚刺一樣卡在奧地利的咽喉,讓奧地利帝國在巴爾乾方向進退不得。

巴爾乾之鑰,又何嘗不是中歐的大門,從塞爾維亞走出弗魯什卡山脈,渡過多瑙河便是伏尹伏丁那大平原,伏尹伏丁那又連接著克羅地亞和匈牙利大平原。

當年奧斯曼人兩次圍攻維也納,都是走的這條路,這讓奧地利人一直對這個區域耿耿於懷。

但總的來說梅特涅覺得奧斯曼帝國和埃及維持現狀,對於奧地利來說比較有利,或者列強一起瓜分奧斯曼,奧地利正好趁機解決巴爾乾的後顧之憂。

相比巴爾乾和德意誌地區,梅特涅親王更想繼續先皇遺願,讓奧地利帝國君臨亞平寧半島。

科羅拉夫伯爵則是希望能和英國聯手,徹底打敗法國,才是最佳選擇。

當然他不是希望能和埃及開放貿易,作為一個克羅地亞人,他一點也不想解救那些困在巴爾乾的斯拉夫同胞。

對於意大利的窩囊廢們,科羅拉夫伯爵更是嗤之以鼻。他想要的是將法國的勢力徹底排除出南德意誌,趁機將其納入奧地利的勢力範圍,等到時機成熟再將其吞並。

其實還有第三派,那就是以拉圖爾伯爵為首的軍方高層,他們覺得奧斯曼帝國衰落不堪,應該趁機發起土奧戰爭,就像俄國人做的那樣,擴大奧地利的領土,進軍巴爾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揚年代:從采購員開始 精靈之我有一個精靈芯片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門 人在綜影,浪到失聯 你是在做夢嗎 開啟第四天災的術士 七零小辣妻,嫁給糙漢後暴富了 海賊之全員惡人 從凡人開始問道長生 次元具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