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英雄不問出處(1 / 2)

加入書籤

驀然,周宗那蒼老的聲音貫徹而來:「今日得見李虞候,果真如坊間傳聞一般,英雄少年也。此番李虞候遠道而來,又恰逢盛會,不如請李虞候也作一首!諸位覺得如何?」

正待李源尋聲望去時,席間眾人早開始起了哄:

「甚好!我等也想聆聽李虞候的大作!」

「李虞候智勇雙全,腹中必有妙文!」

再有一名坐在周宗旁邊的青袍公子哥兒,卻是滿臉不屑:「我看未必,李虞候到底是武將,聽說又是鄉野出身,如何能懂詩文?怕不是為難了他罷!」

這公子哥兒能坐在周宗身旁,想來地位定不低微,此話一出,竟是無人敢接。不過這話在眾人耳中倒是極為舒順,在他們眼裡,李源到底是武將一個,能識文斷句便算是罕見了!談詩文,那是天方夜譚。

見有奚落之聲,周宗內心似乎變得忐忑起來,但畢竟是自己的提議,總要有個收場,隻得顯露出一臉歉意地說道:「李虞候,你若是為難,直言便是!卻是老夫思慮不周,強人所難了!」

不知周宗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這話說完,更是使得底下的一些書生文人,稀稀拉拉地發起笑來。

見大哥受了辱,「砰」地一聲,羅二虎大手按在桌上,便要拔出佩劍來。李源不動聲色地緊緊按著兄弟的肩膀,搖了搖頭。

接著迎接眾人的目光,緩緩起身,似是滿臉輕鬆地問道:「敢問是作文,還是賦詩,或是長短句?」

羅二虎壓根兒就聽不懂李源在說什麼,但觀察著席間的表情,似乎有些變化,內心暗道,大哥莫不是要打腫臉充胖子?

趕忙急切地低聲提醒道:「大哥,你還真——」

那些個文人看到羅二虎一臉慌張,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以為李源是強撐麵子,更是得意:「宴會作樂而已,不拘泥於形式。李虞候盡管作來就是,莫叫我們空等!」

李源雙手往後一背,露出了沉思的模樣,接著慢悠悠地大聲說道:「既然今日與諸位相會於東都,那我便以揚州為題,胡亂作詩一首吧!」

「聽著,淮海名都極望遙,江南隱見隔南朝。」

這句詩剛念完,席間眾人鬧哄哄的聲響,突然像被掐住了咽喉一般,驟然而止。

李源笑了笑,伸出一手揚了揚道:「青山半映瓜洲樹,芳草斜連揚子橋。」

頓時喝彩聲大起:「好詩!寫景詠史,音韻鏗鏘,引人入勝啊!好詩啊!」

「隋苑樓台迷曉霧,吳宮花月送春潮。」

此時席間眾人,已是不掩驚異的神情,紛紛開始叫好。

李源沉吟了片刻,如畫龍點睛一般,緊接著誦出了最後兩句:「汴河盡是新栽柳,依舊東風恨未消!」(注:此詩出自明代詩人陳子龍《揚州》,陳子龍被公認為明詩殿軍、明朝第一詞人)

眾人無不沉浸在李源塑造的絕妙意境中,無法自拔,直到李源收尾這兩句念完,如風拂麵,如水穿石,如夢驚醒!接著,嘩啦啦如潮水湧動一般,席間眾人紛紛圍至這令人刮目相看、嘆為觀止的少年郎身邊!

周宗已是控製不住的激動,斑駁的手掌不停地揉搓著,幾乎快咳出來:「好!好啊!此詩莫說韻律工整,連遣詞造句都是如此絕妙!盡收揚州美景,又道盡南朝往事!叫人惆悵斷腸啊!李虞候這首詠揚州的七言,從此可傳頌天下了!」

李源仍然是平靜如常,隻是澹澹一笑拱手道:「在下僥幸得之,見笑了!若說詠揚州,當屬徐凝公『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是最佳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東京刑事:警監榮耀 海賊之火焰女王 救命,我真的不想當病嬌黑月光 穿越夫郎有點甜 遮天之時之蟲 穿成賈寶玉:我靠種田逆襲了 紅樓之賈環厲害了 [三國]我真不想當主公 重活:1982 華娛之神仙姐姐是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