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老六(1 / 2)

加入書籤

與前世眾多歷史研究者相同,李源不僅對李弘冀的死因深表疑惑,更多的則是感嘆,這位一度被舉國寄予厚望的太子一死,南唐便再無翻身的可能。

想到此處,李源壓抑著五味雜陳的心思,沉聲回道:「儲君關乎國本,末將是萬不敢肆意揣測的。但殿下既有問,末將也不敢不答。」

「殿下可知,皇太弟的表字?」

李弘冀有些發懵:「三叔的表字?這有何乾?」

「退身。」李源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末將聽聞皇太弟受封時,曾力辭不受,取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將自己的表字改為退身。」

李弘冀言語中隱藏著冷意:「此事天下皆知。李虞候的意思,難道是說,本王這三叔謙恭禮讓麼?他到底還是成了儲君!」

見狀,李源仍是自顧說著:「殿下,保大二年時,陛下曾下令讓皇太弟總領朝政,可他仍是推辭;立儲以來,又屢次上書請求歸藩」

話音未落,李弘冀死死地攥緊那枚玉扳指,指間瞬間沒了血色:「哼!本王這三叔的手段,李虞候還是看不明白啊!什麼力辭不受,什麼請求歸藩,隻不過是遮人耳目罷了!如此,父皇與朝中的大臣們,甚至連民間的百姓,反倒會覺得他純良謙恭!」

「殿下,其實皇太弟的純良謙恭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

一語懾住了李弘冀,李源接著澹澹地笑道:「這個儲君之位本就不是他的,隻不過是烈祖皇帝當時的遺命不好違抗。如今陛下子嗣眾多,又怎會甘心交給他?」

李源刻意將「子嗣眾多」四子咬得極重,不過李弘冀陷入了沉思,像是沒聽出來。

片刻,李弘冀眼神閃動,低聲問道:「你的意思是,父皇內心已改了主意?」

「不,殿下。陛下在登基前內心早就做好了打算。恕末將失禮,殿下的名諱中「弘冀」二字,不就是陛下聽聞了民間的傳言而取的麼?」

李弘冀雙目上斜,思索了一番:「本王聽母後說過,當時民間有傳聞說,『有一個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故而父皇給本王取名『弘冀』。」

李源點了點頭說道:「這便是了。陛下對殿下早就寄予厚望,隻不過烈祖皇帝的遺命在上,又逢登基之初,一眾老臣尚在朝中,陛下迫於無奈,才將儲位給了皇太弟。殿下,歷朝歷代,有嫡子不立,取亂之道也。馬楚的兄終弟及便是最好的證明。陛下一代英主,此番剛剛擒了楚王,怎會不知?」

「可如今朝中的重臣,大多都傾向於三叔,父皇也從未說過易儲之事。」

李源一陣頭疼,繼續耐著性子解釋道:「如今朝中結黨之風盛起,皇太弟既然身為儲君,自然有攀附之輩。可殿下別忘了,您的身後也有不少老臣支持,譬如末將的嶽父、蕭儼、孫成等諸位大臣。雖然一時不得勢,但這股力量也不可小覷啊!一旦時機成熟,這些老臣定會替殿下挺身而出。」

見李弘冀沉默不語,李源隻能試著提點道:「朝中黨爭,向來是歷代君王最為忌憚之事。可陛下登基以來,為何屢屢容忍朝中黨派分明,相互爭鬥?殿下可明白?」

「本王大致明白了!父皇其實早有易儲之意,故而容忍朝中結黨,實則是在暗地裡扶持本王?」

李源鬆了一口氣,露出了笑意:「不僅如此。末將鬥膽請殿下想想,陛下當初將您外放至揚州,不久又將您召回潤州鎮守,封了燕王,這是何意?」

李弘冀忽然起身,接著若有所思地來回盤桓:「嗯,潤州離金陵一日可達。難道父皇的意思,是讓本王厲兵秣馬,以備他日揮師金陵?」

這番話,頓時令李源沒了脾氣,敢情你以為你父皇暗示你造反?

眼瞧著李弘冀的眼神逐漸陰冷,李源連忙穩住心思,認真地說道:「殿下,恕末將直言,陛下既然讓您鎮守潤州,又給了您節製兩州兵馬之權,其用意再明顯不過!陛下素有恢復中原、一統天下的宏願,多年來東征西討,讓殿下遠離紛亂的朝堂,有朝一日建立軍功,樹立威信,這才是陛下的用意啊!」

緘默片刻,李弘冀突然呼出一口濁氣,接著感慨地笑道:「父皇真是用心良苦」

李源終於露出了贊許的眼神,連連點頭道:「故而殿下不必過多在意朝堂之事,您是陛下長子,我大唐燕王,位高權重,那些個爭權奪利的事情,自有支持殿下的大臣去做。您應該每日讀書習武,勤練兵馬,他日若有戰事,殿下一旦建立起威信,機會就來了,那陛下易儲的時機也到了!

當今亂世,兵馬為重。皇太弟雖名為諸道兵馬元帥,但從來不曾掌軍,沒有軍隊的支持,皇太弟不管是否謙恭,到時也隻能退位讓賢!」

「不對,三叔若是退位,可四叔還在呢!本王的四叔齊王,可是諸道兵馬副元帥,軍權盡在他手」李弘冀暗然道。

李源倒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齊王生性剛直,這些年來得罪了不少朝中重臣,況且他的統軍才能,實在是總之沒法跟殿下相比」

瞧著這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李弘冀似是而非地偏過頭,但還是不禁笑出了聲:「哈哈,虞候怎知四叔無法與本王相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東京刑事:警監榮耀 海賊之火焰女王 救命,我真的不想當病嬌黑月光 穿越夫郎有點甜 遮天之時之蟲 穿成賈寶玉:我靠種田逆襲了 紅樓之賈環厲害了 [三國]我真不想當主公 重活:1982 華娛之神仙姐姐是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