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貌合神離(1 / 2)

加入書籤

事不宜遲,待眾將火速集聚於帥帳後,李金全立即表明,欲派遣精兵出城,攻襲唐軍大營。

而眾將領近日來奉命堅守城池,晝夜目睹城外來去自如的唐軍,心裡似是憋屈,此時聞言頗為踴躍,紛紛向李金全請戰。

群情激昂之時,李金全並不言語,心裡卻反復斟酌起來。

如今敵我雙方呈相持狀態,此次出兵若想著一舉攻滅唐軍顯然不現實,唯一的目標隻是焚毀投石機以及木料,但唐軍如今的統帥,李源和劉仁瞻又怎會猜不到對手的心思?

堂堂唐國名將不至於連大營的防備都疏忽!就算拚盡全力,僥幸攻入營中,無論能否達成目標,自身傷亡也定然不可避免,甚至有去無回。

但這不意味著李金全反對出兵,明漢榮的言語確實一針見血,如今軍中已是人心惶惶,若是真等到唐軍在城下擺出百架投石機,且不說這壽州城能否扛得住,恐怕連守城的士兵們都會嚇得喪失鬥誌。因此派兵出城勢在必行,但如何調兵遣將卻成了首要的難題。

選取精悍的兵馬自然不用多說,而李金全考慮的是,這支兵馬折損之後帶來的影響,在他眼裡,此舉已等同於羊入虎口。

如今在壽州城中,除了近日征召的新兵外,不外乎三支兵馬,李金全的衛聖軍右廂,李嵩的保信軍以及王士凜的光州兵。

衛聖軍右廂,這些將士幾乎都是跟隨李金全從中原而來的北人,也是他賴以生存的底牌,死傷一人便少一人,實力也會隨之削弱,李金全如何能舍得他們前去送死?

況且對於李嵩與王士凜,李金全始終不放心,雖說這兩人都信誓旦旦地表明追隨之意,但起兵造反本就人心難測,誰也說不準他們是否潛藏異心。如若自己的嫡係部隊有所損傷,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趁機在壽州城內釀起兵變?

再三權衡,李金全最終下令,由李嵩親領八千保信軍,於黃昏時分出城攻襲唐營,不惜代價焚毀唐軍的投石機以及一應木料。

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李嵩同為北國降將,其麾下的保信軍也大多都是北人,隻論戰鬥力來說,並不遜色於李金全手下的衛聖軍,而這也恰恰引發了李金全的忌憚,因此派遣保信軍前去再合適不過,既能完美承擔作戰任務,縱有死傷也不可惜。

至於王士凜的光州兵,在李金全眼中,不過是一幫南人組成的烏合之眾。一樣是充當炮灰,就怕這炮灰不合格。

「末將領命!必不負大帥期望!」

在帳內一眾熱切的目光下,端坐於右側首位的廬州刺史李嵩並不猶豫,而是立即起身拱手,接下了這個凶險的軍令。

傍晚時分,天邊火焰般燃燒著的晚霞,將偌大的壽州城渲染成一片暈紅。

此時南門已經開啟,吊橋緩緩放下,李嵩懷揣著復雜的思緒,騎著棕紅駿馬,連同身後的八千保信軍魚貫而出。

這些昔日守衛著淮西重鎮的軍人,雖然已經反叛了南唐,但仍舊穿著南唐的製式鎧甲,所用的戰旗也依然是保信軍旗,並非是那怪異的日月星圖桉,此間含義不得不耐人尋味。

雖然同為中原南下的降將,也都受到皇帝李璟的忌憚,但李嵩與李金全的經歷可謂大不相同。

李金全昔日少年得誌,又是後唐明宗李嗣源養子,投奔南唐之前,在晉國早已官拜節度使。南下降唐的起因卻十分荒唐。

要知道李金全出身吐穀渾族,雖然驍勇善戰,但對於中原的政令卻一竅不通,在晉國當安遠軍節度使時,便將地方政務全部交給自己的心腹明漢榮。

而明漢榮此人貪財,大權在手後,搜刮百姓、收受賄賂這樣的事自然不在話下,轉眼間富得流油,這便使得李金全的治所安州民不聊生。

很快,明漢榮的事跡便傳到了開封,晉國皇帝石敬瑭隱忍下來,隻是親自挑選了一個廉潔自律的官員賈仁沼前往代替。過後李金全的謀士龐令圖也獻言,稱賈仁沼廉潔奉公並且能力不差,比明漢榮強多了雲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東京刑事:警監榮耀 海賊之火焰女王 救命,我真的不想當病嬌黑月光 穿越夫郎有點甜 遮天之時之蟲 穿成賈寶玉:我靠種田逆襲了 紅樓之賈環厲害了 [三國]我真不想當主公 重活:1982 華娛之神仙姐姐是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