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百家千奇(1 / 2)

加入書籤

夜至,山穀間的鬆林稀稀落落塗抹上了一身茭白月光,寒爍璀璨,地上的影子千姿百怪,山路幽幽,枝葉隨風搖動,急著拉一位走夜路的趕考書生,以便傾說幾十年的寄願鴻圖,最好再能給遠方的兄弟姐妹捎帶上幾句話,報聲平安。

南澤帝都皇宮,唐皇李麒和道士洛陽簽訂契約的地方,李麒坐的那塊漢白玉磚對應著的金殿大門正天柱上吊死了一個人。

要知道自大夏開濱墊土以來可是第一次發生此種大事。

據說這位用三尺白綾懸於朝殿大柱上的死者是征戰半生為大夏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十六衛將軍。

據說此人曾被唐皇陛下欽點在大夏年典上舞劍十八式,風光無限。

據說此人年紀輕輕就已經爬到了雪狼軍副將的位置,可登海招天。

就連南澤王李長歌都曾當麵贊許,稱其未來隻會在自己之上,左右蚩龍,前途不可估量。

最重要的是眾人隻知道這位年輕的大夏虎將叫羅堂,卻不知他還有一個鮮有人知的身份,羅堂後人。

在東勝神洲之外,仍有不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沒聽過大夏這個名字,但無論在這座天下哪個角落,窮鄉僻壤也好,通都大邑亦罷,路邊咿呀學語的稚童,教書先生要教的第一個詞,便是「羅堂」。

「桃李羅堂前,春風自成蹊。」

羅堂之所以這麼蜚聲內外,在於羅家不僅居有三山三水,而且還出了一位天地聖人,這位羅家聖人既不是三教弟子,也不是九流中人,於南瞻部洲積土山下憑借一己之力問道築聖,躋身於大道鴻途。

更奇的是,羅家老祖成聖之日,這方天地四大洲所有儒家弟子,甚至連儒家大小君子,都感到心神氣爽,就像常年陷在泥淖裡的一隻鞋子被大雨沖刷得乾乾淨淨,鞋底鞋幫鞋頭所有堵塞之處都給疏通了個徹徹底底,滿坐風生。

此後兩年還要久的時間,書生誦讀文章經典偶有吟誦到「桃李羅堂前,春風自成蹊」此類的,便會覺得神清氣朗,若是正道修士讀出這種佳句,自身修為所得裨益如酷暑雨露,玄妙無比。

羅堂多善人,或是逢節就施粥的習俗,或是亂世下山救萬民於水火冰窟之中,每個春秋從未落下過,僅僅是羅堂救過的凡人百姓,比起整個大夏所居百萬戶,有過之無不及,而各國各州受到過羅堂佐助的皇帝親王,不亞於一柱香燒出的香灰。

與這個可追溯千年淵源的桃李羅堂同名的「羅堂」,是中州羅氏的二公子,老一輩羅堂家主羅衍氏最寵睞的嫡孫,將來繼承羅堂堂主的位置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是大夏探子給李麒搜刮來的全部有用的消息,憑借大夏的實力暫且隻能得到這麼多信息,更多的軍部無能為力。

望著地上的七尺之軀,唐皇神情黯然,「做皇帝也有這麼多無可奈何的事情,籠中雀般的日子還要多少年?」

如果羅堂硬要大夏朝廷給個交待,那麼迎接整個大夏的將會是一場彌天災難,多年前柳國的仙家慘案整座東勝神洲的大小王朝至今記憶猶新。

三十年前能與南方強國年相提並論的國家隻有一個,那就是柳國,彼時柳國兵強馬壯,號稱有七十萬柳葉軍,境內修仙之人多如蝗群過田,鯉鯽過江,最負盛名時曾以三萬精騎抵禦年朝十萬大軍,且活埋年軍數萬有餘。

這麼強大鼎盛的一個國家,居然為了維護一位十境陸地劍仙破鏡,鬼迷心竅地抓了三十幾位羅堂後人,以人血為祭壇,骨肉為引,惹來羅堂一位供奉長老的震怒,向柳國皇帝討要個說法,然而未曾料到那位膽大包天的柳國皇帝不知吃錯了什麼藥,不但沒有跟羅堂長老說明情況,反而對其進行大肆辱罵,唾沫飛濺。

一夜過後,有人發現柳國皇帝和那名陸地劍仙的頭顱一齊被掛在了宮外城樓上,柳國的七十萬大軍悄然間解散一空,連衙門裡的捕快都盡數丟刀歸田。

而羅堂上任家主是出了名的護短,別說看著子嗣被人謾罵,就是隔著牆,家裡的鴨子被人拔了根毛都夠嗆能忍,羅堂的死對大夏百害無一利,要說沒有人開心也不盡然,沈東河就首當其沖樂開了花,原因就在於他又少了一個強力的絆腳石。

大夏文武群臣皆愁雲慘淡,唯獨離羅堂屍體最近的長洛王喜不勝喜,眉上開花,老司空酒長清將這一切都看在眼底,一口燒酒就噴在了沈東河後頸上。

殿宇飛角處,有兩道黑影幾個躍起間就消失在了大夏皇城中。

……

送走李安生後的許煙就不再是一個人一匹馬了,在白發將軍左右兩旁、身後處多出了十一匹烈馬駿騎,每匹馬上都乘著一名血氣方剛的軍將,將好十一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總裁他管不住修羅場了 軟話 王爺他總想太多 她哭了,我心動到娶了她 穿成冷宮棄妃後,她被迫成了戰神 我,悟道樹,從洪荒穿越到武俠 關於我有個筆仙朋友的那點事 春信將至 穿越西幻種田養崽崽 笨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