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稀奇得很(1 / 2)

加入書籤

南楚。

北涼水畔。

水有盡頭,北涼無岸。

這句略顯蛙眼洞天的讖語其實不無道理,據大楚軒轅城城誌記載,北涼河在三位老祖創立這方天地時便已存在,前身是一條鄉裡小渠,不足三尺,卻養活了整個南楚,稱得上是整個大楚的生命之源。

復經後代不斷坭造修繕,兩岸百姓勤懇挖溝破道,使得原本隻有井口那麼大的一條小渠,逐漸變成寬逾百十丈的泱泱大水,匯聚於通天河東端,流入東海。

大楚風氣高雅清潔,尊崇瀟灑自由,人人生來皆帶有一股俠義之氣,多心月匈倘然,朝堂上下個個都喜詩樂劍賦,琴棋書畫百花齊放,家家俱藏有幾卷詩書,傳聞就連街道兩旁,各家門前都放有青燈長椅,長椅旁供著茶卷經書,以供不遠萬裡背井離鄉的路人在寒冷的茫茫大雪夜能夠有個地,歇歇腳,喝上一口熱水。

大楚夜不閉戶,卻從未有過一戶人家丟過東西,這讓很多其他小國不得正道、卻自詡為布衣天子的讀書人嗤之以鼻,茶餘飯後總是敢戳著巷間閒談的老百姓的鼻梁放上幾句狠話,「夜不閉戶?你們這些人吃飽了沒事乾,就知道到處亂聽亂說,這個世道怎麼可能有人夜裡睡覺敢不關門,肯定是傻冒。」

以訛傳訛,以謠傳謠,雞說雞話,鴨喜鴨語,哪怕隻是一件小事,傳出去也會綻放出千百朵不同的花,雞鴨豬狗各自的模樣,老話說一石激起千層浪,便是這個道理,如大楚家家戶戶的院門一樣,任憑世人怎麼說,不過七八十寸高的小院柴扉風雨飄搖,從沒鎖過,亙古不變。

大楚地處南方,卻多雪,地凍天寒,四處秋葉嬈嬈,大雪飄暮,千裡山河銀裝素裹,晚霞悠悠。

大楚崇俠義之氣。

什麼儒家聖忠賢良。

都不及孝義瀟灑自由當先。

據說三九嚴寒之際,曾有書生裸背負老嫗行走於冰上,身上肌膚皸裂,嘴唇烏青,卻是與老人一路高聲笑談,直至越過寬寬的冰河,看著老者緩緩遠去,仍**著上身光著膀子的書生這才哈哈大笑著吐出一口熱氣,輕罵一聲要凍死人了,我怎麼忘了跟老人家要回來衣服了呢。

大楚不推儒家學術,儒家聖人卻多喜定居於此,開門曬院,收取門徒,雖然當地大楚人氏並無幾人聞名前來拜奉,但各方聖人卻越來越多,絡繹不絕地遷徙到大楚國土。

大楚不設文武考試,朝堂不設諸吏百官,有白甲兵將八千,卻從未用手中長戈奪取過他國一疆半土,對此各國朝堂的士人君子也是褒貶不一,眾說紛紜,法家儒家的一些人認為大楚皇帝的做法有悖綱常,不合天理,因此差點引起一場爭辯大戰,最後是一位道家先人二話沒說,當場把叫囂著討要說法最凶甚至要刺殺大楚皇帝的幾人拍死,然後撂下一句話,「你們這些讀書人是覺得東勝神洲是你們家的後院,還是一個個真當自己是那南瞻部洲的上五境劍仙?」

大楚地廣,轄內奇珍仙草不勝其數,靈氣長盛,是故成了眾多王朝嘴中的一塊肥肉,香膩流油,想咬了,就隨時咬上一口,大楚隻有八千精兵,自然不

足於麵對這些來自於四麵八方、不懷好意的客人,應付於各處戰事,傷痕累累,白骨痕痕,大楚人從不推崇聖忠賢良,經歷這麼多年戰爭,舉國上下卻無一人有絲毫退縮之心,是自為大忠大勇。

更令人欣佩的是,每逢大楚和入侵敵人交戰時,根本不用盧氏皇帝開口,大楚的百姓便會自發地背起行囊,裝滿乾糧和水,不遠萬裡,踏上保家護國之路。

每每此時,舉木皆兵,嶄澈大雪天地,壯極一時。

大楚王朝由盧氏建立,而如今坐在大楚龍椅上的那位,據人傳說從小便喜逍遙自由,更愛詩書樂賦,怎奈天公作美,大楚皇帝盧順民走過弱冠,行至而立,大大小小各類戰事,皇帝盧順民卻早已經歷過上百場,鑿陣沖鋒,大楚旗幟所到之處,外境蠻敵所逾越之地,這位性喜詩書自由,不喜打打殺殺的盧氏皇帝的身影總是首當其沖,永遠在隊伍的最前方。

用盧順民自己的話來說。

身後將士本就是大楚男兒,本就已經在為大楚拚命,還要讓人做到如何?

身為大楚的皇帝,生來不就是為了要守護身後這群人,身後這個大楚嗎?

……

大楚又稱南楚,周邊有三國,北麵柳,西鄰牧魚和小笛,皆屬善小之輩,與楚國時代交好,並無侵犯,大楚盧氏盡心盡力,與大楚生死相隨數十年。

毗鄰牧魚,笛,三國,接壤之處即是大湫。

大楚1064年,寒露時分,盧順民在位期間。

大楚八千精兵,一千餘名修士,盡數皆戰死在西邊沙場。

屍體堆積如山。

恍恍大楚。

八千兵戈競相倒。

八千亡魂之後,大楚國土上,是開戰前就被皇帝盧順民命人攔在邊境之內的七十萬大楚國民。

撕破喉嚨般的怒吼,淒入心魂的慘哭聲,穿透了上百丈高空的整個雲層,天昏地暗。

椎心飲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總裁他管不住修羅場了 軟話 王爺他總想太多 她哭了,我心動到娶了她 穿成冷宮棄妃後,她被迫成了戰神 我,悟道樹,從洪荒穿越到武俠 關於我有個筆仙朋友的那點事 春信將至 穿越西幻種田養崽崽 笨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