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 / 2)

加入書籤

康熙所說的知年說的那些話,是關於近親成婚的壞處。

當年知年考慮再三將這些話說給她汗阿瑪聽後,康熙將這些話放在了心上,並且還派人隱蔽的四處調查。

最後的調查結果告訴康熙近親成婚確實沒有好處,有的就隻有壞處。所以康熙給他兒子女兒安排婚事時,盡量都避開了這一點。哪怕是真有避不開的,康熙也會挑至少要遠到五代以外關係的那種。

而康熙後宮裡他表妹佟妃都已入宮多年了,康熙總不能這時候莫名其妙的突然廢了佟妃吧。更何況康熙在知道這種情況時,佟妃都已經逝世一年多了。

哦不對,應該是佟貴妃。康熙在佟氏逝世之後,追封了佟氏為佟貴妃。佟貴妃都已經逝世了,那這事也就沒必要再特意拉出來。

知年之所以會選擇在當時那個時間才將此事告訴康熙,就是因為這個。不然知年把這話說出來後影響到佟妃,那她以後就別想再過安寧日子了。

何況,這個時間正好還是給胤禔他們相看福晉之前。

不過康熙這些年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他已經在潛移默化的讓宗室勛貴、大臣百姓盡量不要近親成婚了。

雖然這事一時間也及不來,可到底這些年已經有所效果了。而剩下的,就等哪天直接一次性徹底的解決。

但這期間最讓康熙火大的不是佟國維又曾試圖送個女兒進宮,而是德嬪想讓胤福娶個宗室出身的女兒當福晉。

當時康熙就:???

康熙,他是真覺得德嬪的腦子有大毛病。不然為什麼他都那麼明顯的在刻意給兒女避開關係太相近的婚事了,怎麼德嬪就非要給胤福取個宗室出身的女兒當福晉呢。

這宮裡宮外隻要腦子和眼睛沒問題的,不用康熙特意說就能猜得到康熙的用意。可偏偏德嬪跟個傻子和瞎子似的,非要和康熙逆著來。

宗室出身的就算是早已經外嫁女兒的女兒,那也是出自愛新覺羅。

康熙曾經想給八子胤禩娶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為嫡福晉,但康熙在知道近親成婚的壞處後就直接放棄了這個想法。這,才是當阿瑪該做的事。

所以就這,德嬪的腦子真沒問題嗎?

反正不管德嬪的腦子究竟有沒有問題,康熙都沒有同意德嬪這個一看就非常沒腦子的請求。

德嬪不就是想讓胤福娶個出身好的福晉嘛,康熙也沒意見。康熙最後給胤福安排的嫡福晉確確實實出身挺好,就是家裡人口比較簡單。確切來說胤福的嫡福晉雖然出身好,但家裡阿瑪兄弟沒一個有野心的。

至於其他親戚那就更不用說了,胤福嫡福晉家裡可是人口簡單的啊。

於是,德嬪的小心思就這麼以另一種方式破滅。

康熙沒給自己兒女安排的事,又怎麼可能會給孫輩們安排。所以從一開始知道大外孫來京城有將來在京城找福晉的想法時,康熙就沒打算給大外孫這樣安排。

至於將來大外孫的福晉會是誰,那就看大外孫和誰最有緣分了。反正康熙的兒女們在成婚前就都知道近親成婚的壞處了,是不會撮合表兄妹的。

在這一點不用擔心的情況下,是真的要看緣分來決定是誰啊。但若是真的大外孫自己遇不到緣分,那康熙當然會給大外孫賜婚。畢竟,康熙是真不想看大外孫和他三姨母一樣不成婚啊。

雖然曾見過大外孫的康熙知道大外孫若不能成婚隻能是因為本人太過冷冰冰,而知年則是自己不願意成婚。但無論是因為什麼,康熙他都不願意再看到。

康熙年紀大了,是真受不了這樣的刺激了。

這會兒知年在想什麼?她在想這次出宮帶哪三個侄子侄女呢。

上上次出宮的時候是帶的大哥家的弘昱,親哥家的弘星和四弟家裡的小侄女尼揚琦琦;上次出宮的時候帶的是三弟家的弘晴,五弟家的弘昇和七弟家的弘曙。

然後上次出宮回來,親哥家裡的小弘顯邊哭邊抱著她控訴了好久。控訴她這個親姑姑出宮竟然又不帶他,還控訴她這個親姑姑不疼他了。

知年:這就很離譜。

弘顯是胤礽的嫡幼子,今年才兩周歲。

所以左思右想右想左思之後,知年決定這次出宮一定要帶上小弘顯。不然她怕這次再不帶小弘顯出宮,等她回來迎接她的一定是小弘顯的嚎啕大哭和魔音貫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男友是狗卷同學 [綜童話]森林裡的女巫小姐 從警校畢業後我成了一瓶真酒 [DC]哥譚求生日誌 通天,你做個人吧[洪荒] [柯南]我和景光互演的日子 誤穿到柯南的我給黑方添磚加瓦 白月光NPC也有修羅場 我在聊齋考城隍 我真不是劇本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