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五十七章(2 / 2)

加入書籤

水田裡放了魚苗,這邊還有捉黃鱔,田螺,泥鰍的,不種地的話就靠這些補貼家用。裴殊沒乾這事,而是買了點蟹苗,放稻田裡。

這邊人沒有這麼乾的,這是裴殊在後世學過的蟹稻共生生態係統。

水稻可以給河蟹遮光,等稻苗長高還能給河蟹提供天然的庇蔭處,能讓河蟹躲避敵害,而螃蟹能疏通水稻的根係土壤,防治病蟲,而且還能給水稻施肥。

到時候秋收,螃蟹也能賣錢,如果這個辦法可行,就讓漳渝縣的百姓也這麼種地。

吳縣令自然沒意見,如果百姓過得好,他的政績上也能添一筆。裴殊幾人雖然年輕,卻是能做事的,吳縣令在很多事上都會給他們行方便。

而裴殊把士農司的冊子也給了吳縣令一份,「這些書冊比較普遍,水稻的也有,不過還沒寫完。」

冊子上寫的都是關於無土種植和種麥子,花生等糧食作物的法子,寫的很清楚,倘若漳渝縣以後要種這些,就按照這個法子來,「還有農具,如果漳渝縣的才行要用農具,可以從朝廷賣,價錢也不貴,當然也可以官府買,然後再租給下頭百姓。」

官府也有耕牛,也是租給百姓用,吳縣令會考慮買農具的。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每日下田記錄稻苗的生長狀況,防治蟲害,以及記錄蟹苗的生長狀況。

顧筠則是抓緊時間製作料包,給雜貨鋪二百五十包,兩天功夫就賣光了,掌櫃又拿了五百件的貨,過了一天了直接沖顧筠這兒定了兩千包。

這玩意賣給雜貨鋪才四文錢一包,一個月賣差不多八千多包,也才賺十幾兩銀子。

但想想,莞城下麵十多個州,每個州又有十幾個縣,要是都能談成生意,那賺的銀子才多呢。

再賣到別處去,每月就是大筆大筆的銀子。

顧筠粗粗一算,若是多跑幾個城,每月估計有幾千上萬兩銀子。

裴殊在忙碌,顧筠也不清閒,她去了附近幾個縣城,把生意跑下來,其他地方,還是得慢慢來。

而盛京,清明那天才下雨,下雨之後春種,六天才種好,如今不少人家裡種的都是皇家小麥一號。

朝廷發的糧種比許多糧店,種子鋪子賣的都要好,朝廷有主管農業的戶部,但士農司完全是獨立於戶部的存在,士農司賣的農具,種子也能賺錢,而安慶帝並沒有管過士農司的錢。

用不用充入國庫,用不用上繳,統統不用。

安慶帝放心裴殊,比起其他人更放心,他不是個貪財的,有骨氣,為百姓著想,這些加起來,就顯得分外難得。

士農司一個春季,賺了一千多兩種子錢加上三千多兩的農具錢。

這些錢別人可能看不上,倒是趙顯承和路遠已是格外滿足了。

在士農司有錢拿,看著士農司賺錢,比他們自己賺錢還高興,三月中旬,就修書一封,給裴殊報喜。

裴殊不在,日子還是按部就班,每日記錄糧食的生長狀況,其他人種地,哪兒會這麼做,還不是撒了種子,有的人會除草施肥,這就等收秋了。

用裴殊的話來說這就叫科學,扌莫清規律,日後有跡可循,種地按照科學的法子來,他們都是科學家。

聽的二人心口一陣火熱。

不過,還有一個難關,那就是秋收,倘若秋收糧產高了,那就是喜上添喜,倘若沒高,那就證明士農司去年一年忙碌白搭了,你自己的地上畝產多少多少,別人聽了就是個數,如果百姓種這些糧種,畝產沒高上去,那這個糧種就沒用。

什麼皇家小麥一號二號,還沒有自家的糧種實在,趙顯承路遠除了在士農司,平日就是帶著人去莊子地裡手把手教人用農具,種地,可謂不辭辛勞。

還親自示範怎麼給地裡挖排水的水渠,裝水車,「除草捉蟲一定要勤快,不能懶,糧種不是萬能的,還得咱們自己勤快!」

趙顯承和路遠的資歷低,所以鉚足了勁往上趕,裴殊他們不在,盡量不出一點亂子。

安慶帝看在眼裡,想著等秋收了也給他們兩個獎賞。

不過獎賞建立在收成好的前提下。

進了四月,天更暖和了,南方風景秀麗,多了不少遊山踏青的公子小姐,裴殊給自己放了兩天假,想著帶顧筠出去轉轉,來江南之後莞城之後還沒出去轉過,就在莊稼地裡忙活,出去看看風景散散心,夫妻兩個多自在。

若是以往,顧筠肯定二話不說就去,但是這回她有些猶豫,「夫君,還是先等等吧,你休沐在家,歇歇也好。」

裴殊依著顧筠,不過他瞧著顧筠神色不太對,「怎麼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顧筠貼著裴殊的耳朵說了兩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我也是異常生物 馭獸魔妃:瘋批王爺白天凶唧唧夜裡甜蜜蜜 我的命格是怪物 兩界倒爺:我成了世界首富 被催婚!我的假女友是高冷總裁 加油!骨傷醫 炮灰帶著係統重生了[快穿] 無敵的我其實很弱 奧特曼之黑暗記錄者 神秘復蘇之詭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