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受記者采訪(1 / 2)

加入書籤

張岩接著說到:「這很簡單,我們必須堅決按照懷寧市委和縣委文件精神辦事,有些人原來就有工作崗位,參與了公選的,因為沒競爭上新的崗位,暫時還可以留在原崗位上。

假如將來這個崗位也拿出來公推公選了,他仍沒有競爭上,一旦這個職位被別人競爭上了,那他隻能待崗等著下一輪的競爭上崗。

另一種情況,有的人在公推公選過程中,群眾舉報,經查出問題了,違紀的就作違紀處理,違法的就移交有關部門。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選出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好乾部。

同時,我們隨時歡迎輿論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對於這項工作,你們可以隨時跟蹤采訪,我們公開透明,絕不回避。」

會議沒結束,突然又有一群記者已經堵在會議室門外,張岩自從來到臨元縣,對記者一向是采取低調態度的,但是此刻,他已經沒有回旋餘地了。

他乾脆走下主席台,來到記者麵前,記者沒有立即提出問題,隻是連連閃著閃光燈。

張岩麵對那麼多記者,他笑著說道:「在你們記者眼裡,我是不是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縣委書記啊?」

張岩接著說到:「我為什麼一直在回避媒體,一個人一旦被輿論關注上了,有時候未必是好事。」

一位女記者握著話筒說:「張岩書記,我是《南江晚報》的記者,你到臨元一年多時間裡,許多事情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爭論,甚至遭到媒體的轟炸,可你為什麼沒有作出任何反擊呢?」

張岩推了推她的話筒,說:「因為我不是演員,我不是靠炒作來維持生活的。對於一個130萬人口的大縣,我每一天有很多事情要做。

正因為我是縣委書記,我必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為老百姓辦事,踏踏實實地做好我分內的工作。

至於別人怎麼評價,我相信,千秋功罪,自有評說。」

「張岩書記,你到臨元之後,為什麼所有的施政方略都會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呢?」

「因為我是在按照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著一場改革,一場革命。」張岩大聲說:「但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習慣了在原來的老路上走,害怕改革這條路充滿荊棘和泥濘的道路,不願意改變多少年的傳統和習慣。

但是我相信,一旦有一天,臨元縣的改革之路成為寬敞的柏油馬路了,人人都會高興的。」

「張岩書記,你承擔如此大的風險來改革原有的經濟體製和模式,請問你的動機是什麼?」

張岩說:「為了堅決貫徹和執行***的精神、方針、政策,為了發展臨元縣的經濟建設,為了提高臨元縣的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為了提高臨元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這就是我的改革動機。」

……

張岩匆匆地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幾個問題,終於結束了媒體的采訪。

剛回到辦公室,沒想到就接到省委宣傳部的電話:「張書記吧!《華夏法治探討》雜誌的兩名記者要求去臨元縣采訪。

經請示省委和省委宣傳部的領導,同意他們采訪你,請你實事求是地就臨元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談談你的看法。」

接完電話,張岩心想,《華夏法治探討》雜誌記者采訪他,卻通過省委和省委宣傳部,說明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逐步深入,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越來越紛繁復雜,傳統的經濟管理手段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和迫切。

夜已經很深了,張岩放下平時必讀的經濟管理,開始認真研究法律和法治。

第二天上午10點多鍾,張岩同《華夏法治探討》雜誌的兩位記者見麵了。

兩位記者,一位是畢業於燕京大學的法學博士,是一位30歲出頭的年輕小夥子。

一位是華夏政法大學80年代中期畢業的法律女碩士。

見麵之後,女碩士說:「張書記,我們這次到臨元來,並不是一般記者的新聞采訪,而是想和您共同探討、研究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法治社會。」

張岩嚴肅地說:「關於法治,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你們二位是專家,而我隻是華夏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個地方縣官員,還不能說對法治有多深的見解,隻能就自己這一年多來的感受,談點個人見解。」

博士說:「這也正是我們此行的目的,感謝張書記接待我們。」

碩士說:「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國家在法治上邁進了一大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劍逆仙尊 隱唐 水滸大無賴 凝望深淵之下 天啟1626 亡靈還願APP 人生再次起航 漫漫修行刀劍狂 長公主重生後被迫綁定了強國係統 鬥羅:唐三是我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