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空印案郭桓案〔2〕(1 / 2)

加入書籤

綜合看來,這個案件是存在著很大疑點的,但這也並不能說明此案就是子虛烏有,郭桓的貪汙行為很有可能是存在的,隻不過數量沒有這麼大、所謂的同黨沒有這麼多罷了,不然為何朱元璋不找張三李四,偏要找你郭桓呢。

郭桓案最終還是結束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此案中被殺的最後一個人正是此案的主審法官,殺掉無數官員的右審刑吳庸。

經過這一連串大案,朝中官員如驚弓之鳥,每天都擔心自己腦袋不保,有些好事的人就拿這些官員開涮,說朱元璋上朝時如果玉帶係在肚皮下麵,就是要殺人了,如果玉帶在肚皮上代表今天平安無事。

如果這樣判斷,那是要出問題的,萬一哪一天朱元璋吃得太飽,肚子脹,玉帶隻能放在肚皮上,心情又不好,官員們可就要吃苦頭了。

史料記載,官員們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什麼儀式呢?穿戴整齊,抱抱老婆孩子,交代清楚誰還欠我多少債、我的私房錢藏在床底之類的後事,然後訣別而去,老婆孩子就在背後哭,除了人還是活的,和開追悼會沒什麼區別。

散朝的時候,老婆孩子在家門口等著,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會大肆慶祝一番,慶祝的內容是今天我又活了一天。

這些並不是玩笑,而是真實的歷史景象,在不知明日禍福這種極大的壓力下,很多官員承受不住,紛紛表示自己就當白讀了幾十年書,情願回家種地。

官我也不做了,回家總行了吧。

哼哼,沒有那麼容易。「奸貪無福小人,故行誹謗,皆說朝廷官難做。」誹謗朝廷,這又是一條重罪。於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是「你說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腳」。

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總能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明朝的官員們在這個矛盾上充分體現出了這一特點。他們想出了一個很絕的方法——裝瘋。

在洪武年間的朝廷裡,好好的一個人突然間得了精神病是常見的,具體表現為癡呆、神情木然、披頭散發、見到人就叫爹、拿著菜刀四處和人打招呼等,形式多種多樣,目的當然隻有一個——多活兩年。

話說回來,這招也是不錯的,而且當時也沒有精神鑒定這一招,隻要你能下血本,多惡心的事都做得出來,就一定能夠成功。

下麵我們就舉一個成功者的例子,那裝瘋意誌可真是堅強。

這個倒黴(或者是幸運)的人叫袁凱,是監察禦史,有一次朱元璋派了個工作給他,把處決人犯的名單交給太子朱標。這應該是個很簡單的工作,但袁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

他把名單交給太子,太子看到名單上人太多,主張從寬處理,可問題是他並沒有自己去找老爹說這句話,而是轉告袁凱,讓他去告訴朱元璋自己的意見。

袁凱心想,去就去吧,見了朱元璋,老實地把太子的話原樣說了一遍,完後叩個頭,準備走人。誰知就在此時,朱元璋問他:「太子意見和我相反啊,你看誰說得對呢?」

見鬼了,你們父子倆的事情,是我一個小官能摻和的嗎?袁凱左右為難,沒有辦法,想出了回答的話:「皇上也沒錯,太子也沒錯,皇上殺人是維持法紀,太子放人是發善心。」

太難為袁凱了。

誰知朱元璋聽後大怒,當麵斥責袁凱狡猾,不說真話,然後把他趕了出去。袁凱回家後越想越怕,下了決心裝瘋。第二天,他就不上朝了,讓家裡人傳話說自己已經瘋了。

朱元璋果然不信,派人到他家打探,派去的這個人也不是空手來的,還拿了一件木工鑽,傳朱元璋的話,瘋子是不怕疼的,就看看你是真瘋還是假瘋。於是便用木工鑽去紮袁凱。

袁凱不愧是裝瘋高手,發揚了關雲長刮骨療傷的優良品德,任人來鑽隻是不出聲,來人這才相信,便回去報告了朱元璋。袁凱躲過了這一關。

然而朱元璋還是不相信他瘋了,便偷偷地派另一使者去看袁凱家裡的情況,這位使者剛走到袁凱家的院子裡,就被一個景象驚呆了,直慶幸自己還沒吃飯(諸位吃飯前最好也不要看)。

原來袁凱脖子被鐵鏈鎖住,正趴在地上吃狗屎,還一段段地嚼。使者大倒胃口,到這個地步,如果袁凱還沒有瘋,那就是自己瘋了,連忙回去告訴朱元璋。朱元璋聽後也是一陣惡心,便沒有繼續追究袁凱。

大家應該知道,袁凱是裝瘋的,吃狗屎這一招也太狠了,不過袁凱並不是吃的真狗屎,他在都察院的同僚事先得到消息,便告訴了他,他靈機一動,把麵粉和上醬料做成狗屎狀物體,當飯給吃了。這才躲過了朱元璋的耳目。

朱元璋時期,官員們的日子是不好過的,從肅貪到空印案、郭桓案,朱元璋殺了很多人,有些是該殺的,而有些則是錯殺、冤枉的。很多人就此給朱元璋安上了「屠夫」、「殺人狂」的名字,甚至有人懷疑他的精神有問題,那麼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之前講述了很多這一時期的情況,對朱元璋肅貪和錯殺的事實都進行了列舉。這也是希望能從更客觀的角度來述說朱元璋與官員之間的關係。

應該說朱元璋的這些行為雖然有些過激,但其行為主體還是正確的,他的目的是消除貪官汙吏,如果我們聯係朱元璋少年時候的遭遇,就更能理解他的行為。

朱元璋從小就被官府欺壓,自己的悲慘遭遇很大程度上是貪官汙吏造成的,這也使得他很不喜歡這些當官的,即使官員們為他乾活,在他的內心中對這些人也存在著極大的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一旦遇到某些因素的觸發,就會迅速擴大,進而蔓延到對整個群體的信心缺失。

正如俗話所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被蛇咬過的人,他被官吏們欺壓了幾十年,怎麼會信任這些人?所以如空印案、郭桓案這樣的案件一發生,朱元璋就會迅速將風潮擴大,在他看來,官員都是不可信的。

而朱元璋的肅貪行為雖然可敬,效果卻不佳,這是因為他過分看重了刑罰的力量,而沒有注意從各方麵加強製度上的完善,一味地猛打猛殺,雖然在他統治時期貪汙現象很少,但他死後,明朝的貪汙卻十分嚴重,我們後麵還要講到。

朱元璋給官員的待遇很低,很多人認為是故意虐待官員。但我在分析明朝初期俸祿製度後發現,這個看法不一定是正確的,朱元璋製定的俸祿標準應該是經過仔細計算的,這些俸祿是足夠明初的官員們生活的。隻不過他沒有考慮到官員除了自己一家吃飽外,還要養活辦事員,還有一定的人際往來,而由於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俸祿是不夠的。

也許有人會問,朱元璋如此精明,怎麼會想不到這些呢?可是就實際情況看,在這些問題上,朱元璋確實是缺乏遠見的。

比如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孫挨餓,規定凡是自己的子孫,一律不允許出去工作,就算沒有官做,也隻能在家吃俸祿。由於自己要過飯,而且家破人亡,朱元璋對自己的親戚十分看重,他製定的世襲爵位製度為子孫們做了充足的打算,即使是像劉備那樣,不知是中山靖王多少竿子打不著的子孫,他也預留了爵位,並準備了相應的俸祿。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到了一百年後,他的子孫們已經繁衍到了幾十萬人之多,朝廷一個省的糧食來養活他們都不夠,最後某些皇子皇孫得不到糧食,又不能出去工作,就活活餓死在家裡。這就是所謂的好心辦壞事吧。

我想,這樣的分析和評價對朱元璋來說應該是公平的。

李善長的結局

在朱元璋整肅官吏的同時,另一個大案——胡惟庸案也在進行中,這個案件並沒有因為胡惟庸的死亡結束,它仍然延續著,不斷有某人因為另一某人的供詞被殺,何處是個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