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1 / 2)

加入書籤

朱棣其實並不想造反,他想當皇帝,但他不想造反。

這看起來似乎是個矛盾的命題,其實並不矛盾。從權利義務的關係來看,當皇帝是權利,而造反則是義務,因為對於那些投錯了胎或者是投晚了胎的人來說,要想享受權利,必須履行義務。

從經濟學上來說,造反的成本太高,而且很容易虧本。根據以往數據顯示,虧本者的結局一般都是死。相信朱棣在造反前還是仔細讀過歷史書的,古往今來,把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這些小朝代也算在內,王爺能夠造反成功的,扳指頭就可以數得出來,估計還不用腳趾。

如果把範圍再縮小一點,隻統計類似明朝這樣的大一統時代,朱棣就會驚喜地發現,目前的紀錄還是零。而朱棣對打破這個紀錄似乎也不太有信心。如果有人告訴朱棣,出一筆錢,就可以讓他造一把反,造反失敗賠錢就行,估計朱棣就算是找銀行貸款也會把錢湊足的。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沒有這樣的擔保者。對於朱棣而言,造反的成本實在太大了,當年的朱重八,爛命一條,父母雙亡,身無長物,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無正當工作,也沒有銀行存款,簡直就是天生的造反苗子,可就是這樣,他在造反前還左思右想,猶豫不定。

朱棣就不同了,他出身皇族,有自己的房子和老婆孩子,手下有十幾萬人,隨時聽從他的指揮。王府休閒娛樂一應俱全,如果想找點刺激,出門左轉不遠就能碰到鄰居——蒙古人,順便過過打仗的癮。可萬一造反失敗,房子女人孩子部下都沒了,自己的小命也必然不保。

做這樣的一筆生意實在是要經過仔細考慮的。

因為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

此時有一個人打破了朱棣的猶豫,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朱棣還在猶豫之中,建文帝的兩位重臣黃子澄和齊泰卻已經準備動手了。說來也是滑稽,雖然這兩個人都是書生,卻是有樣學樣,指點諸王,說今天滅這個,明天解決那個,很快就發生了爭論。偏偏兩人都很自負,一個號稱滿腹韜略,一個自認謀略過人,誰也不服誰。

其實他們大可不必爭論,因為當時的天下第一謀士另有其人,而更不幸的是,這個人正是他們的敵人,也就是改變朱棣命運的那個人。

另一個和尚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從民間選拔十名僧人,準備分給諸位藩王講經薦福。對於這些本心並不清靜的僧人而言,選擇跟隨哪位王爺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藩王們到來前,僧人們紛紛議論,哪個更有錢,哪個更有權,哪裡地方好水土佳。

隻有一個叫道衍的和尚巋然不動,似乎並不在意這些,但實際上,他的內心比誰都激動,因為他等待這個時機、等待那個人已經很久了。

不一會兒藩王們進來了,原先嘈雜的僧人們立刻安靜下來,他們知道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到來了。

道衍用眼睛的餘光看見了自己等待的人,他終於來了!

朱棣帶著招牌似的微笑一路走來,他並沒有注意道衍,就在他行將經過的時候,這個沉默的和尚突然開口了:「燕王殿下,貧僧願意跟隨您。」

朱棣愣住了,他回頭看了一眼這個自薦的和尚,微微一笑,問出了一句似乎很有必要的話:「為何?」

「貧僧有大禮相送。」

這下朱棣真的感興趣了,自己貴為藩王,要什麼有什麼,這個窮和尚還能送什麼禮給自己?

「哦,何禮?」

到關鍵時刻了,不能再猶豫了,這個禮物一定能夠打動他!

「大王若能用我,貧僧願意送一頂白帽子給大王!」

朱棣聞聽此言,勃然變色,他雖然讀書有限,但王上加白是什麼字他還是清楚的,他快步走到道衍麵前,用低嚴的聲音怒斥道:「你到底是什麼人,不要命了嗎?!」

此時的道衍卻是笑而不言,似乎沒有聽到這句話,閉目打起坐來。

這個誘惑太大了,他一定會來找我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一個低沉的聲音在他的耳邊響起:「跟我來吧。」

一絲笑容爬上了他的嘴角,屬於我的時代到來了,把這個世界攪得天翻地覆!

亂世之臣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從事著不同的職業,種地的農民,做生意的商人,修修補補的手藝人,他們都是這世上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而在他們中間,有一些人卻不安於從事這些職業,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讀書。

從聖人之言到經世之道,他們無書不讀,而從這些書中,他們掌握了一些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使得他們能夠更為理性和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同時,科舉製度也使得讀書成為了踏入仕途的一條重要渠道。於是許多讀書人沿著這條道路成為了封建皇帝的臣子,協助皇帝統治天下。

在這些臣子中,有一些更為優秀的人憑借自己的能力成為了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判斷問題比別人準確,懂得如何抓住時機,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稱這些人為能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