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帝王的煩惱〔1〕(1 / 2)

加入書籤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寶座上,俯視著這個帝國的一切,之前那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似乎還歷歷在目,但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對於那場鬥爭中的失敗者朱允炆來說,政治地位的完結意味著他的人生已經結束了,無論他本人是生還是死。但對於朱棣而言,今天的陽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在今後的很長時間內,他將用手中的權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個富國強兵的夢想。

這個夢想不但是他的,也是他父親的。

證明

當然在這之前,他必須先做幾件事情,這些事情如果不完成,他的位子是坐不穩的。

最重要的事情是,他要證明自己是合法的皇帝。

雖然江山已經在手,但輿論的力量也是不能無視的,自己的身上反正已經被打上了反賊的烙印,沒辦法了,但至少要讓自己的子孫堂堂正正地做皇帝。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使用了兩個方法:

其一,他頒布了一道命令,下令凡是建文帝時代執行的各項規章製度與朱元璋的成例有不同的,全部廢除,以老祖宗成法為準,這倒不是因為朱元璋的成法好用。隻是朱棣要想獲得眾人的承認,必須再借用一下死去老爹的威名,表明自己才是真正領悟太祖治國精神的人。

其二,他命令屬下重新修訂《太祖實錄》,此書已經由建文帝修過一次,但很明顯,第一版並不符合朱棣的要求,他需要一個更為顯赫的出身,因為類似朱元璋那樣白手起家打天下,開口就是「我本淮右布衣」,擺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人願意做叫花子的,於是,親生母親被他扔到了腦後,馬皇後成為了他的嫡母,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在後麵還會詳細敘說。

此外,他還指示手下人在實錄中加入了大量小說筆法的描寫,如朱元璋生前曾反復訓斥朱標和朱允炆,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而對朱棣卻總是贊賞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滿麵笑容,十分高興。甚至在他死前,還反復詢問朱棣的下落,並有意把皇位傳給朱棣。但是由於奸詐的朱允炆等人的陰謀行為,合法的繼承人朱棣並沒有接到朱元璋的這一指示。於是,本該屬於朱棣的皇位被無恥地剝奪了。這些內容讀來不禁讓人在極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餘,對朱棣終於能夠奪得本就屬於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並感嘆正義終究取得了勝利,好人是有好報的。

當朱棣最終完成這兩項工作時,他著實鬆了口氣,不利於自己的言論終於被刪除了,無數年後,這場靖難戰爭將被冠以正義的名號廣為流傳。但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之一,朱棣心裡很明白,在那些篡改過的地方原本寫著歷史的真實。他把自己的父親從墳墓裡拖了出來,重新裝扮一番,以證明自己的當之無愧。

歷史證明,朱棣失敗了,他沒有能夠欺騙自己,也沒有騙住後來的人,因為真正的史筆並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筆,而是人心。

功臣

自欺欺人也好,自我安慰也好,畢竟皇位才是最現實的。在處理好繼位的合法性問題後,下一步就是打賞功臣,這可是極為重要的一步。雖然歷來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大業已成後的功臣,但這些人畢竟在皇帝的大業中投入了大量資本,持有了股份,到了分紅的時候把他們踢到一邊,是不好收場的。畢竟任何董事局都不可能是董事長一個人說了算。

這裡也介紹一下明朝的封賞製度,大家在電視中經常看到皇帝賞賜大臣的鏡頭,動不動就是「賞銀一千兩」,然後一個太監拿著一個放滿銀兩的盤子走到大臣麵前,大臣謝恩後拿錢回家。大致過程也是如此,但很多時候,電視劇的導演可能沒有考慮過一千兩銀子到底有多重,在他們的劇情中,這些大臣們似乎都應該是在武校練過鐵砂掌的,因為無論怎麼換算,一千兩銀子都不是輕易用兩隻手捧得起來的。在此也提出建議,今後處理該類情節時,可以換個台詞,比如「某某,我賞銀一千兩給你,用馬車來拉!」

以上所說的賞銀在封賞中隻是小意思,我們的先人很早就明白細水長流的道理。橫財來得快去得快,真正靠得住的是長期飯票。在明朝,這張長期飯票就是封爵。

在那個年代,如果你不姓朱,要想得到這張長期飯票是很困難的,老朱家開的食堂是有名額限製的,若非立有大功,是斷然不可能到這個食堂裡開飯的。

具體說來,封爵這張飯票有三個等級,分別是公爵(小灶)、侯爵(中灶)、伯爵(大灶),此外還有流和世的區別,所謂流,就是說這張飯票隻能你自己用,你的兒子就不能用了,富不過三代,餓死算他活該。而世就不同了,你死後,你的兒子、兒子的兒子還可以到食堂來吃飯。

但凡拿到這張飯票的人,都會由皇帝發給鐵券(證書),以表彰被封者的英勇行為。這張鐵券也不簡單,分為普通和特殊兩種版本。特殊版本分別頒發於朱元璋時代和朱棣時代,因為在這兩個時代要想拿到鐵券是要拚老命的。

朱元璋時代的鐵券上書「開國輔運」四字,代表了你開國功臣的身份。朱棣時代的鐵券上書「奉天靖難」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幫助我朱棣篡權。這兩個版本極為少見,在此之後的明朝二百多年歷史中都從未再版。自此之後,所有的鐵券統一為文臣鐵券上書「守正文臣」,武將鐵券上書「宣力功臣」。

當然了,如果你有幸拿到前兩張鐵券,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是第一版「開國輔運」,因為據有關部門統計,拿到這張鐵券的人80%以上都會由朱元璋同誌額外附送一張陰曹地府的觀光遊覽券。

此外還附有特別說明:單程票,適用於全家老小,可反復使用多次,不限人數。

朱棣分封了跟隨他靖難的功臣,如張玉(其爵位由其子張輔繼承)、朱能等,都被封為世襲公侯,此時所有的將領們都十分高興,收獲的季節到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有一個人對封賞卻完全不感興趣,在他看來,這些人人羨慕的賞賜似乎毫無價值。

這個人就是道衍。

雖然他並沒有上陣打過仗,但毫無疑問的是,他才是朱棣靖難成功的第一功臣,從策劃造反到出謀劃策,他都是最主要的負責人之一。可以說,正是他把朱棣扶上了皇位。但當他勞心勞力地做成了這件天下第一大事之後,他卻謝絕了所有的賞賜。永樂二年(1404),朱棣授官給道衍,任命他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正二品),並且正式恢復他原先的名字——姚廣孝。

此後姚廣孝的行為開始變得怪異起來,朱棣讓他留頭發還俗,他不乾,分給他房子,還送給他兩個女人做老婆,他不要。這位天下第一謀士每天住在和尚廟裡,白天換上製服(官服)上朝,晚上回廟裡就換上休閒服(僧服)。

他不但不要官,也不要錢,在回家探親時,他把朱棣賞賜給他的金銀財寶都送給自己的同族。我們不禁要問,他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在我看來,姚廣孝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其一,他是個聰明人,像他這樣的智謀之人,如果過於放肆,朱棣是一定容不下他的。功高震主這句話始終被他牢牢地記在心裡。

其二、他與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

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問到,你為什麼要讀書?一般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建設祖國,為國爭光之類,而在人們的心中,讀書的真正目的大多是為了升官、發財,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但事實告訴我們,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許可以獲得動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業,需要的是另一種決心和回答——為了讀書而讀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