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帝王的榮耀〔2〕(1 / 2)

加入書籤

吳溥卻微微一笑,說道:「這個人是不會殉國的,此三個人中唯一會以身殉國的隻有王艮。」

吳溥的兒子到底年輕,對此不以為然,準備反駁他的父親,誰知就在此時,門外傳來了胡廣的聲音:

「現在外麵很亂,你們要把家裡的東西看好!」

兩人相對苦笑。

話說回來,我們似乎也不能過多責怪這幾個投降者,特別是解縉,他受了很多苦,歷經了很多坎坷,他太想成功了,而這個機會,是他絕對不能放過的。

對於這四個人的行為,人心自有公論。

於是,解縉就此成為了朱棣的寵臣,無論他用了什麼手段,他畢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從此他開始了自己傳奇性的一生,但在此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投降三人組中其餘兩個成員的下落。

李貫:朱棣在掌握政權後,拿到了很多朝臣給建文帝的奏章,裡麵也有很多要求討伐他的文字。他以開玩笑似的口口勿對朝堂上的大臣們說:「這些奏章你們都有份兒吧。」下麵的大臣個個心驚膽戰,其實朱棣不過是想開個玩笑而已,他並不會去追究這些人的責任,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惹事的正是這個李貫,他從容不迫地說道:「我沒有,從來也沒有。」然後擺出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他是一個精明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為了避禍,他從未上過類似的奏章。

現在他的聰明才智終於得到了回報,不過,是以他絕對預料不到的方式。

朱棣走到李貫麵前,突然把奏章扔到了他的臉上,厲聲說道:

「你還引以為榮嗎?你領國家的俸祿,當國家的官員,危急時刻,你作為近侍竟然一句話都不說,我最厭惡的就是你這種人!」

全身發抖的李貫縮成一團,他沒有想到,無恥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這之後,他因為犯法被關進監獄,最後死於獄中,在他臨死時,終於悔悟了自己的行為,失聲泣道:「王敬止(王艮字敬止),我沒臉去見你啊。」

胡廣:之後一直官運亨通,因為文章寫得好,有一定處理政務的能力,與解縉一起被任命為明朝首任內閣七名成員之一,後被封為文淵閣大學士。此人死後被追封為禮部尚書,他還創造了一個紀錄,那就是他是明朝第一個獲得諡號的文臣,他的諡號叫做「文穆」。

綜觀他的一生,此人沒有吃過什麼虧,似乎還過得很不錯,不過一個人的品行終歸是會暴露出來的。

當年胡廣和解縉投奔朱棣後,朱棣看到他們是同鄉,關係還很好,便有意讓他們成為親家,但當時解縉雖然已經有了兒子,胡廣的老婆卻是剛剛懷孕,不知是男是女。此時婦產科專家朱棣在未經b超探查的情況下,斷言:「一定是女的。」

結果胡廣的老婆確實生了個女孩,所以說領導就是有水平,居然在政務活動之餘對婦產科這種副業有如此深的造詣。事後證明,這個女孩也確實不簡單,可惜我在史料中沒有找到她的名字,隻知道她肯定姓胡。

這個女孩如約與解縉之子完婚,兩家都財大氣粗,是眾人羨慕的佳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解縉後來被關進監獄,他的兒子也被流放到遼東,此時胡廣又露出了他兩麵三刀的本性,親家一倒黴掉進井裡,他就立刻四處找石頭,勒令自己的女兒與對方離婚。

在那個時代,父母之命就是一切,然而這位被朱棣賜婚的女孩很有幾分朱棣的霸氣,她乾出了足以讓自己的父親羞愧汗顏的行為。胡廣幾次逼迫勸說,毫無效果,最後他看到了自己女兒的最終態度,不是分離的文書,而是一隻耳朵。

她的女兒為表明絕不分離的決心,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以明誌,還怒斥父親:「我的親事雖然不幸,但也是皇上做主,你答應過的,怎麼能夠這樣做呢,寧死不分!」

這位壯烈女子的行為引起了轟動,眾人也借此看清了胡廣的麵目,而解縉的兒子最終也獲得了赦免,回到了那位女子的身邊。

胡廣,羞愧吧,你雖飽讀詩書,官運亨通,氣節卻不如一個普通女子!

還是那句話,人心自有公論。

飛騰

朱棣之所以器重解縉,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準確地判斷出,解縉就是那個能勝任大典主編工作的人。於是,在永樂元年(1403),朱棣鄭重地將這個可以光耀史冊也可以累死人的工作交給了解縉。他的要求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直言,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成一書,毋厭浩繁」。

多麼豪壯的話語和願望!請大家不要小看修書這件事,在信息並不發達的當時,書籍即使出版後也是很容易失傳的,因為當年也沒有出版後送一本給圖書館的習慣,小說之類的書很多人看,但某些經史子集之類的學術書籍就很少有人問津(這點和現在差不多),極易失傳。而某些不傳世的書籍就更像武俠小說中的秘籍一樣,隱藏於深山密林之中,不為人知。要采集這些書籍,必須要大量的金錢和人力物力。所以雖然每個朝代都修書,卻大有不同。比較窮的朝代官方修書數量有限,隻求修好必須修的那一本——前朝的史書。

而朱棣要修的不是一本,也不是一部書,他要修的是涵蓋古今,包容萬象,蘊含一切知識財富的百科全書!

這不僅僅是文化,這是包括經濟在內的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一個國家自信和強大的象征!

大典之外,再無他書!

我們可以想到,當朱棣將這項工作交給解縉時,他是把希望和重擔一起賦予了這個年僅三十四歲的年輕人,可是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朱棣看來無比重要的事情,在解縉那裡卻成了一項「一般任務」。

解縉在這件事情上並沒有表現出政治敏銳性,他天真地以為,這不過是皇帝一時的興趣,想編本書玩兒一玩兒。於是在永樂二年(1404)十一月,他就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文獻大成》。應該說這套初稿也是花費了解縉很多心血的,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番心血換來的是朱棣的一頓痛罵。

解縉如此之快地完成任務,倒是讓朱棣十分高興,可當他看到解縉送上來的書時,才明白這位書呆子根本就沒有領會領導的意圖。於是他狠狠地斥責了解縉一頓,然後擺出了大陣勢。

這個陣勢實在是大,完全體現了明朝當時的綜合國力,首先,朱棣派了五個翰林學士擔任總裁(不是今天我們說的總裁),此五人以王景為首,都是飽學之士。並另派二十名翰林院官員為副總裁,這二十個人也都是著名的學者。此外,朱棣還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總動員令,召集所有學識淵博的人,不管你是老是少,是貧是富,瘸子跛子也沒關係,腦袋能轉得動,腳能走得動就行了,全部召集來做編撰,大概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編輯。

這還沒完,朱棣拿出了拚命的架勢,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他還在全國各個州縣尋找有某種特定能力的人,但這種能力並不是學問,那麼他到底找的是什麼人呢?

答案是:字寫得好的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