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天才的計劃〔2〕(2 / 2)

加入書籤

張獻忠老實了,現在經濟形勢這麼差,工作不好找,如果再去造反,吃飯都成問題,所以他收回了自己的再就業計劃,開始踏踏實實當個地主(穀城基本歸他管)。

消停了。

民變基本平息,朝廷基本安定,要走的走了,要殺的殺了,要招安的也招安了,經過長達十年的混亂,大明終於等來了曙光。

對目前的情況,崇禎很高興,他忙活了十年,終於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他曾對大臣說,再用十年,必將社稷興盛,天下太平。

十年?

一年都沒有。

看到光明的崇禎並不知道,他看到的,並不是曙光,而是回光,回光返照。

天朝上邦

幾乎就在李自成全軍覆沒的同時,一件事情的發生,再次改變了大明帝國的命運。

崇禎十一年(1638),皇太極決定,進攻明朝。清軍兵分兩路,多爾袞率左翼軍,嶽托率右翼軍,越過長城,發動猛攻。

應該說,為了這次進攻,皇太極是很費心思的,他不去打關寧防線(也是實在打不過來),居然繞了個大圈,跑到了密雲。

密雲的守軍很少,但幾乎沒人認為,清軍會從這裡進攻,因為這裡山多,且險,要從這裡過來,要爬很多山,而且很難爬,要爬很久。從這裡打進來,那是絕無可能。

據說經常賣假古董的人,最喜歡聽到的話,就是某位很懂行的顧客,很自信地表示,古董的某某特征,是絕對仿不出來的。

皇太極有沒有賣過古董,那是無從考證,但他選擇的地方,就是這裡,他的戰術非常簡單,就是爬山。

清軍爬過來的時候,薊遼總督吳阿衡正在喝酒,且喝大了,腦袋比較暈,清軍都到密雲了,他才明白過來。

人喝醉之後,有兩個後果:一、頭疼;二、膽子大。

這兩個後果,吳總督都有,最終後果是,頭疼的吳總督,膽大無比,帶著幾千人,就奔著清軍去了。

喝醉的人,要是一打一,仗著抗擊打能力,還有點兒勝算,但要是群毆,也就隻能被毆。沒過多長時間,吳總督就被毆死了,清軍突破長城防線,全線進攻,形勢萬分危急。

密雲距離北京,今天坐車,如果沒堵車,大致是兩個鍾頭;當年騎馬,如果沒堵馬,估計也就一兩天。

離京城一兩天,也就是離崇禎一兩天,所以消息傳到京城,大家都很恐慌,隻有幾個人不慌,其中之一,就是崇禎。

崇禎之所以不慌,是因為六個月前,他就知道清軍會進攻,而且連進攻的時間,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六個月前,有一個人將攻擊的時間、方式都告訴了他,這個人並非間諜,也不是臥底,他的名字,叫皇太極。

半年前的一天,楊嗣昌曾在私下場合對崇禎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比較長,所以千言萬語化為一句話:

在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跟匈奴議和了。

這個故事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讓崇禎去跟清朝和談。

客觀地講,這是唯一的方法。

就軍事實力而言,當時的清朝雖然軍隊人數不多(最大兵力二十萬),但戰鬥力相當強(某些西方軍事學家跟著湊熱鬧,說是十七世紀最強的騎兵)。明朝的軍隊人數,大致在六十萬到八十萬左右,但能打仗的(遼東係、洪兵、秦兵),也就是二十多萬,要真拉開了打,估計也不太行。

好在地形靠譜,守著幾個山口,清軍也打不過來,所以按照常理,是能夠維持的。

但要命的是後院起火,出了李自成等一乾猛人,隻能整天拆東牆補西牆,所以楊嗣昌建議,跟清朝和談,先解決內部矛盾。

其實楊嗣昌的故事,還有下半段:劉秀跟匈奴和談,搞定內部後,沒過多少年,就派漢軍出塞,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

所謂秋後算賬,雖然楊嗣昌沒講,但崇禎明白,所以他決定,先忍一口氣,跟清朝和談,先搞定內部問題。

當時知道這件事情的,隻有三個人,包括崇禎、楊嗣昌、太監高起潛。

為保證萬無一失,和談使者是不能派的,楊嗣昌不知去哪裡尋扌莫來個算命的,跑到皇太極那邊,說要談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