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對策(1 / 2)

加入書籤

聽了陛下的一席肺腑之言,眾位大臣也啞然不語。他們也深知北直隸和山東的重要性,更知道北伐的難度,除太祖一人,史上真的很難找出第二人。

由此可見,北伐難度之大。若是今日貪圖謀生,坐船前往南京,被闖賊奪去了北直隸和山東,那麼北方基本上已全部淪陷,大明怕是要再次淪落為宋朝一般的局麵。

若是誰讓大明淪落為那般局麵,怕是會受到天下人的唾罵,而對於這些一向看重榮辱的文官們而言自然是不願接受的。

「陛下有何戰略?」

身為兵部尚書的王家彥開口問道,陛下有這樣的想法,應是已經有了自己的計策。

「朕這樣想,攘外必先安內,建奴若是被擋在關外自然是好事。因此,朕對吳三桂大加封賞,目的便是讓他防守山海關,抵擋建奴。再給予他一切決策之權,至少他不會再向朝廷要求那麼多的軍餉。」

「再者,讓孟兆祥守住京師,而他守衛京師有劉宗敏人質在手,正常情況下李自成絕對不會貿然攻城,更何況北京城對他來說並無實際意義。再者,朕會帶一部分關寧軍掌控山東,控製住山東到京師,到山海關的這一條通道,這樣的話,不論山海關還是京師被圍,都可派兵解圍。」

「而且山東臨近江浙,那裡的物資均可以通過運河到達山東,便可以源源不斷的維護京師和山海關的供應。其次,若是建奴想要進關,就讓他進,不過這次咱們逼迫他們從西麵進入,而此時的西北正是李自成的地盤,他們必然會經歷大戰。」

「到時,朝廷便可以重整河山,再出擊也不遲!」

待朱淩說完,諸位大臣們不由感嘆一番,之前給人印象不知兵的陛下今日卻有著如此深謀遠慮,所提出的謀略遠勝於他們退守南京的方策。

「陛下聖明。」

王家彥聽了後,也是慨然長嘆,自己身為兵部尚書,最後的謀略竟是陛下想出,實在慚愧。但也根據自己的見解討論起來。

「但陛下所說此方策有幾點還是有些較難實行,但這幾點也是此方策的重點,解決了這幾點,方策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王尚書可說來聽聽。」李邦華也在一旁思考陛下所說的方策,聽到王家彥有話,便讓其說來。

「其一,也是最大的變數,吳三桂。此人品行眾人皆知,尤其這一次若不是陛下違背祖訓封其為王,恐怕他斷然不會派兵勤王。更何況他的叔父祖大壽現在已是建奴手下,若是祖大壽拉攏他,真擔心他會叛變。」

「其二,如陛下所說,闖賊必然會攻伐整個北方,而現在掌控在朝廷手中的隻有北直隸和山東。如何守,是最大的問題。闖賊可是號稱二十萬之眾,而朝廷在北方卻不過十五萬,且戰意低下,極有可能臨陣脫逃,這些兵用還是不用,怎麼用?都是難題。」

「其三,江浙一帶賦稅收入已實難收取,北方定不用說。但是南方湖廣一帶也遭到逆賊侵擾,賦稅收入也減了不少。該如何調整賦稅?該怎麼多收些賦稅?這些也必須解決。」

等王家彥說完,眾位大臣才深深感覺到一種無力感。隻以為逃出京師便是脫困,卻沒想到再次遇到了如此大的難題。

吳三桂,兵力,錢糧是目前困擾大明最大的三個問題。而這三個問題也是最能覺得大明走向的三個問題。

不得不說,錢糧問題就是直接導致了明朝奔潰的直接因素。沒了錢糧,前線將士畏懼作戰,臨陣逃脫者比比皆是,甚至直接兵變造反亦是常有的事情。而內亂也是有錢糧問題直接引發,飢荒,大災,官府壓榨幾乎讓百姓們喘不過氣來。

不得不說,若是朱淩穿越到了老百姓的身上,恐怕也是會選擇起兵造反。

但現在他是皇帝,既是九五至尊,必然要擔負起拯救大明的重擔。無論其到底多麼艱難,總該要努力些才算,否則惶惶不可終日,可不是他的性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平凡人的人生路 全民召喚:開局魅魔轉職狂戰士 高手下山:我有九個無敵師父 從天才開始無敵於鬥破 朱曲柳 哥哥不經哄 歡樂班 末世重生:我會修仙法力無邊 被撩後,薑先生每晚都纏著我 豪門大小姐她一心隻想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