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局之辯(1 / 2)

加入書籤

李邦華話語一出,瞬間將眾人的反駁之聲壓了回去。將原本有些劍拔弩張的朝廷生生地,給按了回去。如此威勢,也隻有朝中老臣有了。

被怒懟的大學士王鐸也瞬間沒了聲音,他不過一個被貶到南京的官員,今日敢這般駁斥京師官員,除了意見不同外,其更多的則是內心深處被貶謫的不甘與屈辱。但萬萬沒想到,人家李邦華偏偏敢但這份責任。

「陛下一旦離開北方,大明北方的百姓皆會心向闖賊,大明北方的士卒官吏也皆會喪失抵抗之心,到了那時隻怕我大明會像那弱宋一般了!隻留下個南方,偏安一隅,太祖皇帝好不容易收復丟失幾百年的北方,今日難道又要被爾等所拋棄嗎?」

李邦華的一番話著實極為震撼,令在場的百官皆噤若寒蟬,不敢再輕易發言。今日兩部官員所表現,幾乎可以體現出京師與南京陪都六部官員的差距來:京師官員多強勢,而南京六部官員雖想要強勢些,但最終還是會敗下陣來。

其因也有京師六部乃朝廷真正六部的原因,而南京為陪都,且六部官員大多也隻是貶謫而來,因此心氣上便落了京師官員一大截。

待李邦華說完,馬士英為首的一眾南京官員也不再言語,皆退了下去。話說到這個份上,誰要是還想著迎陛下回南京,定會落下個丟失北方的千古罵名!

「此議題通過,下一個議題,招募兵員,整頓軍隊。」

說罷,朝堂之上的氣氛瞬間降到了一個冰點。正因為這個話題本就是最為敏感的,甚至較商稅一事也敏感。因一直以來,朝廷屢屢戰敗。遼東大敗,中原大敗,皆是因為兵力問題。除早年間與建奴大戰時,兵力數量比建奴多之外,之後的每一次大戰幾乎都是敵多我少。

再者,一談到軍隊,勢必和軍餉問題掛鈎。和軍餉問題掛鈎,則又和稅收一事牽上,一係列的問題也導致在這個議題上顯得極為難辦。

但難辦難道不辦了嗎?那自然是否認的。

「馬總督,你總督鳳陽,如今有多少兵力?兵員情況如何?兵備是否充足?一一告知我們大家,也好商量個對策出來。」吳麟征將目光投向數次被怒懟回去的馬士英,輕聲詢問。

見吳麟征詢問,其餘官員皆看向自己,馬士英隻好整理了思緒後說道:「鳳陽曾經遭受賊寇劫掠,此事諸位應當知道。一直以來駐兵兩萬,但因年舊,兵員操練並不像往日一般日日操練,在身體素質這方麵自然有些不足。其次兵備是可以的,但因為火銃數量並不多,如果裝備全軍,則會降低大軍戰力,因此我便直接拋棄火銃,全部改為刀劍長矛。」

說罷,看向吳麟征道:「吳大人,在下說完了。」

「好。」

吳麟征點了點頭,繼續道:「正如馬總督所說,日久未曾操練,士卒身體素質勢必會大幅下降,如果遇上朝廷開支困難,軍餉發不下去,一旦與賊寇交戰,戰敗是必然的。因此,說是兵員問題,其實實質上應當是稅收問題。」

說到此處,倪元璐身為戶部尚書自然是有話說的,他上前道:「稅收一事由我負責,我將全力保證行在的軍隊在軍餉一事上不出問題。再者,北方現在已經是收不了稅了。那麼朝廷的稅收自然就落到了南方這邊,尤其是沿海一帶。」

隨即轉身向馮章愷問道:「馮章愷,你且說說現如今的海上形勢如何?」

「大人,諸位大人。」馮章愷身為一個小輩,先是朝眾人行禮後才說道:「現如今海上賊寇已然被清除,現在是我朝曾經招撫的鄭芝龍主持海上經商一事,但我朝因還是實行海禁,因此並未從中獲利。」

話音落下,眾人自然對鄭芝龍這個人提起了興趣,記性好的人也想起此人原是東南一帶的最大海盜。早在天啟年間,朝廷一度派兵打擊,卻屢屢受挫。最後實在無奈,才改為安撫為主,封為海防遊擊,但其部下仍由他統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平凡人的人生路 全民召喚:開局魅魔轉職狂戰士 高手下山:我有九個無敵師父 從天才開始無敵於鬥破 朱曲柳 哥哥不經哄 歡樂班 末世重生:我會修仙法力無邊 被撩後,薑先生每晚都纏著我 豪門大小姐她一心隻想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