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給夏元吉的回信(二)(1 / 2)

加入書籤

這點上詹閌還真沒瞎說,因為他已經計劃捐一批賑災物資。隻是這些物資不能直接給夏元吉,必須過一下阿棣的手,避開「邀買人心」這個大概率會出現的莫須有攻訐。

沒辦法,名教玩這套太老練、太純熟了,撂倒政敵,撂倒夥伴,撂倒上司,撂倒攔路虎等等,在歷朝歷代屢見不鮮,嶽飛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

所以在給夏元吉回信之後,還要給阿棣也去一封私信。就直接說自己想幫助一下浙西的百姓,但考慮到名教集團的虎視眈眈,不願意給阿棣帶來困擾,於是選擇把物資先送給他,通過皇帝的手發下去。這樣既能幫助了浙西的百姓,又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省得那些名教分子鬧起來皇帝還得發愁。

說起來,詹閌還真沒有邀買名聲的意思,半點都沒有。否則也不至於說進入大明十年了,行道教的規模連一百人都不到。

而他的最終目的,也不是推倒大明自立為王。大明皇帝的位置,依然會由老朱家的子子孫孫坐下去,作為對老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回報。

對這詹閌的心思,阿棣不能說洞若觀火,卻也很清楚他沒有反心。單單一個天下大亂時沒有逢機起事,而是不遺餘力地幫助他圖謀大位,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其實詹閌這麼做,除了因為捐給阿棣才能收獲最大利益之外,也是埋了一步小小的閒子,就看某些人是不是一如既往地願者上鈎了。

有一說一,邀買人心這種事,名教才是正宗的祖師爺。經歷過現代社會的的信息爆炸喜力,詹閌對名教的德性再清楚不過。

縱觀拔除把家獨尊儒術以降,偉大的皇帝哪個不是任用賢臣,倒黴蛋皇帝哪個不是親小人的壞孩子;哪一次的繁華盛世不是因名臣輔佐而出現,哪一朝的分崩離析不是對皇帝橫征暴斂、荒淫無道的懲罰。

隻要有自然災害、戰亂禍事發生,不管是破壞環境引起,還是貪官汙吏導致,你皇帝老兒乖乖下罪己詔就對了,和讀書人有什麼關係。

反之對於那些名臣們的垃圾行為,卻一個壁畫都不會有。幾百畝免稅田擴大到幾千上萬畝,冰敬、炭敬、火耗、漂沒收到手軟;極力反對國家增收商稅、開放海路,自己家裡卻經營著不知多少買賣,養活著龐大的走私生意;這種種樣樣,都是他們的「豐功偉績」。

歷史上但凡有名有姓,對國家和民族有過貢獻的,甭管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等等之類,全都要劃拉進名教徒子徒孫陣營。連秦始皇的大一統思想,都要剝奪了安在名教頭上。

根本不管人家同不同意,更不會去在乎自家的學問裡,壓根兒就沒有相關的內容。

總而言之,名教就沒乾過壞事,讀書人的終極夢想就是實現「橫渠四句」的偉大抱負。

所以詹閌認為,就名教那幫酸貨的操性,自己這招直鈎釣魚,大概率會有所收獲。

然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詹閌所料。和幾乎所有其他災情、疫情發生後的地區一樣,浙西民間已經在流傳著,某某某些大老爺為了浙西受災百姓宵衣旰食、殫精竭慮,做了多少多少努力,爭取到多少朝廷的物資等等傳言。

甚至在兩個多月後,連詹閌通過阿棣之手捐出去的五千頭耕牛和若乾糧種、藥物等等賑災物資,都成了名教老爺們的功勞。

嗬嗬,別的且先不論,就說朝廷的賑濟錢糧物資怎麼發下來的,誰又在其中出了多少力,這些信息百姓怎麼能知道?

百姓沒有獲取渠道,這些信息又是什麼在民間流傳開的?稍微多多一下腦子就能發現,這些傳言的來源必然有問題,不過是某些群體大言不慚地相互吹捧撈攬名聲的手段。

有時候百姓真的很好騙,隻要他們確實得到了好處,你隨便說點什麼都會被相信,哪怕有些東西非常離譜,離譜到沒有邏輯。

你要嚴格來論,他們的做法也不算絕對鬼扯。水患發生後,的確有不少名教官員建議撥糧撥款賑災,戶部也的確是撥了賑濟下去,還有皇帝動用的內帑等等,以及災後減免錢糧、賦稅的政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從長空市開始的崩壞生活 人道遊戲 神級工業主 王者榮耀之絕世阿珂 都市之高壓修真 魔鬼考卷 鬥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萬界神帝 頭號老爺爺 荒野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