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隻應翠綠迎人意,歲月功名正好看49(1 / 2)

加入書籤

每年的三月在盛產野生珍珠的雷州、廉州,沿海的水上居民於每年的三月采珠。他們殺牲畜祭海神,極其虔誠。而且珍珠生長及其的緩慢,最長的時間達到幾十上百年。作為董老爺的買賣,這珍珠是首飾上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每到開年,董老爺必定前往雷州,廉州這些地方收珍珠。這東西每一次董老爺,必須親手把關。這畢竟關乎到自家的買賣興旺問題。而且董老爺在那邊也養了一批的潛水人。

潛水人手中拿著采珠籃,月要上係著長繩,沉入水中。采珠人潛水帶上錫製的彎管,管的末端開口對準其口鼻以便呼吸,另用軟皮帶子包在耳頸之間。最深可潛至四、五百尺(約有一二百米),拾蚌放入籃中。呼吸困難時則搖繩,船上人急速拉上,命運不好的或許就要葬身魚腹。潛水人出水時,立刻以煮熱了的毛毯蓋在其身上,慢了就會冷死。

所以每年都會死不少這樣腦袋拴在褲月要帶上的潛水人,但好歹董老爺也算得上是一個仁義的商人。不僅給死者家屬喪葬費,還安撫家屬。那些采珠的潛水人也願意跟著董老爺乾。這每年的三月,董老爺同樣也要參加祭海神的儀式。這神鬼之事,大家都是深信不疑的。為了自己的平安,也要這麼做。

《北海雜錄》曾記述:「白龍城海麵,有珠池焉。在北海東約一百二十裡。每年四月間,即有渡船三四十艘,人約三四百,出海采珠,至五月止。近年出珠不多,今年尤少。其大者重隻四五分;小者如粟米,重約三五厘而已。近有安南珠,混充廉珠,比廉珠大而價平,然珠色不及矣。」

至於珍珠為什麼如此重要?那是因為用珍珠作首飾,起源很早。《格致鏡原》引《妝台記》的記載: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翅花、傅之鋁粉,其髻高,名鳳髻。《論語》中解釋說:「雲唇屬,郭雲即唇也,謂之老產珠也。一名蚌,一名含漿,周禮謂之狸物。」很明顯,這時已將河蚌珍珠作為裝飾品。秦漢後將珍珠作首飾更普遍,皇帝、後妃、宮女、官宦夫人、小姐頭上均要頂戴珍珠飾物《古今注》:「隋帝令宮人戴通天葉冠子,插琵琶鈿雜,皆垂珠翠。」唐代寶歷二年(公元826 年),浙東貢舞女,戴輕金冠,以金絲結之為鸞鶴狀,乃飾以五彩細珠。對此,有「昨日官家請宴裡,禦羅清帽插珠花」等句子。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這古今中外的,才子千金,文人騷客無不對,珍珠所誇贊。所以從而奠定了珍珠在首飾上必不可少的地位……

這一次,董老爺要出門好長一段時間。但心裡總是放不下家裡。這平常的時候都還好說,但畢竟自己的孫女出生了,把自己的孫女扔給這兩個不靠譜的爹媽,董老爺還是比較有些憂心的。你瞧瞧她們前段時間做的那些事兒?那還叫做人乾的事嗎?所以董老爺糾結的在自己的書房裡走來走去……

「老爺何必如此憂心?人家老話說的好,虎毒還不食子。再說少爺和少夫人都是小小姐的親生父母,他們會對小小姐怎樣呢?說一千道一萬,現在小小姐年紀還小,少爺和少夫人難道還會害了小小姐的命不成?老爺就放心的出門去吧!我想到時候家裡應該是安靜的!!最近我看到少爺正在用功發奮讀書,我想少爺的目光應該不會老是盯著小小姐看,家裡有這麼多的仆人,難道還照顧不好小小姐嗎?」

董老爺被管家的這番話一下子開解了,然後轉念想了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穿成炮灰渣妻後我和反派開農場 攝政王他隻想以身相許 陽春醉 酷少萌妻把愛追 孤島直播:綠茶靠毒舌爆紅戀綜 玄學大佬下山後被團寵了 浮生萬裡皆是你 新婚夜,我治好了失明太子的隱疾 全職手術刀:我在詭秘世界懸壺濟世 全職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