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宰牛(2 / 2)

加入書籤

「聽聞主上把天下所有的府兵集中遼東,總共有百萬之眾,應該不至於失敗。」孫安祖有一點疑惑,不知劉牧之為何會這樣認為。

就算不知道征遼最終結果,劉牧之也不認為征遼能成。

打戰又不是人多一定贏,要是人多一定贏直接比誰人多就行了,還打什麼戰。

80萬對60萬的那場,不就是人少的贏了。

有時候,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但是飯量一定大。不能同心同德,戮力同心,共同作戰的結果就是人多力量不一定強,需要的後勤卻不會減少。

無論是楊廣本人,還是手下的將領,都沒有指揮113萬大軍的經驗,也沒有讓113萬大軍協同作戰的能力。更嚴重的是,之前的百萬大軍都是虛稱,就楊廣的百萬大軍是實打實的113萬,楊廣和底下將領不但沒有經驗,也無法參照其他人的經驗,隻能扌莫著石頭過河。

雖有百萬之眾,能夠發揮的實力並不強,需要的糧草卻不會減少,怎麼想都是虧成狗的舉措。

劉牧之雖然知道是這個道理,但害怕孫安祖無法理解,隻能說得簡單一點。

「先帝在時,國力強盛,尚且隻能讓高句麗表麵臣服,而無法直接攻取遼東。現在主上濫用民力,揮霍無度,隻顧自己貪圖享樂,國力日漸衰落,且不識兵略,昏庸無道,遠遠比不上先帝,怎麼可能攻取遼東。」

老子英明神武,國力強盛都無法奈何高句麗,兒子連老子都比不過,還想讓高句麗臣服?

這個說法淺顯易懂,讓人更容易接受。

果不其然,聽到劉牧之的說辭,孫安祖幾人連連點頭稱贊。

劉牧之咽下一片牛肉,神采奕奕,自顧自說道。

「大業以來,因為徭役,百姓被迫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隻能連年疲於奔命,始終無法穩定下來耕種土地,而官府的賦稅有增無減,百姓的負擔日益增大,生存壓力日益加重,天下百姓苦徭役久已。」

「隻要有人率先舉大事,天下百姓必定雲集而景從。」

事實上也是這樣,王薄率先舉事,很多活不下去百姓就自發往長白山集中,沒幾年功夫,長白山舉事的規模就從幾十上百人發展到十餘萬人。

比如:後來占據江淮的杜伏威,就是先跑到長白山造反,長白山混不下去了才跑到江淮地區發展事業。

劉牧之知道:這種情況下,隋末局勢就是一個火藥桶,隻要有一點火星,立刻就會爆炸,好比凹凸鏡,向著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點上,白熱化了,冒煙了,不能不燃燒了!

孫安祖沒有什麼遠見,造反也隻是因為過不下去,謀求一條活路而已,看到劉牧之如此自信,不禁想到:難道造反真能成功?我是不是錯過稱王稱霸的機會了。

隨即孫安祖又釋然,不再患得患失,他清楚自己沒那個能力,就算他當老大也不一定成功。現在跟著劉牧之挺好,如果劉牧之成功了,他也能跟著後麵混個侯爵,不能成功他也沒啥損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網遊之我到底算不算NPC 禦獸:我能點化萬物 房地產風水先生除魔記 涬溟訣 不凋花之夢 九界軒轅決 雪萊蒙 冤種女皇的富國指南 天命拘靈人 我的對象他裙子比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