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加入書籤

馮庸1901年-1981年是奉係軍閥馮德麟長子。張作霖與馮德麟為至交,馮庸與張學良同年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出生,兩人曾結拜兄弟,並同取字「漢卿「。

其父馮德麟,又名麟閣,字閣忱,1868年生於奉天海城。民國時期擔任盛京副都統、奉天軍務幫辦、三陵承辦、陸軍第28師師長。早年投身綠林,為張作霖前輩,後成為清朝左路巡防營統領。1916年,馮德麟與張作霖共同驅趕奉天督軍段芝貴,把持東北大權。1917年,支持溥儀復辟,被段祺瑞擊敗俘獲。經張作霖運作,獲釋。晚年投身創辦實業。1926年,逝世於北鎮,從南門凱旋門出殯。

一般來說,馮庸及其父親雖部分人視為軍閥,不過,馮庸自費創辦的馮庸大學,不但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且完全免費,他這義舉也因此頗為東北人所景仰。

馮庸大學為中華民國第一所西式大學,也是中華民國第一所

擁有軍用教學飛機及機場的大學。分設工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

1920年,他從北京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在東北軍任職。歷任東北航空處上尉參謀、少校參謀、中校參謀處長,少將航空司令、裝甲部隊司令等職。

由於家庭出身和社會影響所致,馮庸很早就從戎,歷升官階,但他誌不在此。他與社會民眾頗多接觸,深感民眾生活艱苦。當直奉爆發第一次戰爭時,身在其中的馮庸對內戰殃民有深深的痛惜之心。馮庸曾這樣剖析自己的心態:「我個人19歲的時候就出去做事,在軍隊裡服務,彼時抱著一種直線的思想,打算做一個愛國的軍人,把從前軍閥官僚的惡習氣,統統打倒。不過到了民國十一年1922年戰爭的時候,我受了一個很大的打擊,就是有許多生死相依的青年同學,都因為戰爭而犧牲了,他們的壯誌不但沒有做到半點,而且早早就把性性命喪掉,實在可惜之至。我因為受了這種重大的打擊,知道戰爭的確是殘酷的,也實在是以亂亡國家的,所以我就改了一種方針。「

在馮庸看來,偌大一個中國,內憂外患頻仍,國勢漸趨衰微,

主要原因是工業落後,要想改造這個混亂的社會,就得發展民族工業,培養大量的工業人才,走工業救國、教育救國的道路。

1926年,其父馮德麟病故後,馮庸退出軍界仍保留軍銜,準備興辦學校。馮德麟作為奉係軍閥早期將領,20多年間,累積了龐大的家產。馮庸召集欠債的人,當眾焚燒債券;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當眾歸還地契,銷毀借據;再召集家人宣布,將馮家全部財產310萬銀元捐作馮庸大學的校產。當時人們對馮庸的義舉贊不絕口,有詩贊其「翩翩濁世佳公子「。

1927年春,馮庸大學破土動工,「晝夜加工,經之營之「,僅用四個多月的時間,即建成一座布局獨特,有教室、辦公室、宿舍達200餘間的大學校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我成了有夫之婦 她的厲先生超難哄 武俠之隱者神尊 神通不朽 都市玄門醫王 穿書後我把反派養成了嬌花 神醫她穿成了惡婦 鑽石王牌之澤村榮純 穿越後我自帶錦鯉好運 攻約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