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曬鹽法問世(1 / 2)

加入書籤

嶺南沒有江南經濟繁華,幾乎都是鹽鹼地,這裡農耕不太普遍。商品經濟也沒有發展起來,除了窮還是窮。

賈琮二十年來也隻在京城和金陵生活過,初來到延固,才對這個時代的底層百姓生活疾苦有了正確的認識。

朝廷實行「海禁」政策,整個嶺南也隻開放廣東府,延固隸屬惠州府,這裡的百姓雖靠海卻不被允許出海行商。最多也隻是在近海處捕漁采珠。

賈琮新到延固不到一月,就出手料理了作威作福的縣丞,很是震懾了縣衙一眾。從前被縣丞欺壓的百姓拍手稱快,對這位新來的知縣生了許多親近。

那惡霸縣丞欺淩鄉裡,前任知縣都不敢拿他怎樣,賈知縣看著文文弱弱卻敢出手懲治縣丞,平日還上街下鄉和大夥體察民情,延固的百姓打心眼裡高興,也敢大著膽子和賈琮問好。

料理完內政,賈琮開始下鄉考察,尋找適合這裡的致富路。等他轉完全縣87個村後,有了充分的認知:

惠州府延固縣,這裡日照充足,又臨著大海,地勢平坦,完全就是為了海水曬鹽法而生的。歷史記載,山東海豐是最早開始海水曬鹽的地方。大晉的山東,不知有沒有人嘗試海水曬鹽。

賈琮卻不想等了,這裡的氣候更適合曬鹽。他要快速的積累政治資本。來的時候不了解這兒,本來想穩紮穩打,發展海洋貿易,最快也得六年。但是現在不同,開創一種新式曬鹽法,這份功績單獨拎出來也是能被寫進史書的。

時間不等人,先不說他和寶釵的婚事。榮寧兩府就是兩顆不定時炸彈,沒有他在京城看著,不知又會鬧出什麼幺蛾子。齊王在一旁虎視眈眈,隻有有一處兒小錯,就能被他借題發揮。

而他遠在嶺南,消息滯後、反擊不及時。就是上折子請罪都比他們在京城的晚兩三天。

把海水曬鹽的流程記錄下來,親自帶一年,等這條生產線走上正軌,他就回京。

南灣村在延固縣東南,靠海,村裡的人家靠出海打漁為生。平日裡也就是混個溫飽,這裡算是延固縣比較偏僻的地方了。賈琮之前走訪了約九成的村子,為的就是找到一個安全隱秘的地方,方便他大刀闊斧的整頓。在沒有出成果之前,他不會提前聲張半句。

南灣村村正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皮膚黝黑,矮小精悍,身上穿著的衣服補丁摞著補丁,一雙破破爛爛的草鞋可有可無。麵對賈琮一個年輕知縣慌忙說不出話。裡長倒是磕磕巴巴回答賈琮的問話。

這兩位老漢五十多歲,半輩子都生活在這裡,賈琮問起的天氣、氣候和海水漲退潮的事,都說得頭頭是道。

得到自己,在心裡一估算,差不多就可以行動了。

回到縣衙的賈琮召集眾人開會,商議曬鹽一事。

從蒸發池到結晶池,按照比例投入人手;如果南灣村曬鹽成功,要大力推廣到全縣。還要和縣裡的富商、鄉紳打好交道。

賈琮一麵吩咐縣衙一乾人等做事,一麵寫信給賈珩。等海水曬鹽法轟動天下,延固縣就是第一產鹽地。他不趁著式微時添上一筆,顯得無畏無私兩袖清風,未必是件好事。再說,白給的錢誰不要,這可是合理合法的!

被賈琮親自帶在身邊的,主簿、兩個書吏員、五個衙役。書吏員記錄、衙役跟在身邊保護。主簿,則是賈琮的心腹,等他教會了人們,留他在這監工,防止消息泄露。

帶領全村人民挖曬鹽池和結晶池。找了一處氣溫高、光照充足地勢平坦的地方大大小小挖了十個池子,引入海水到曬鹽池等待蒸發後再引到結晶池。

十二三天後賈珩風塵仆仆趕到延固,正和賈琮兩個寒暄。有一個衙役過來報信,笑容滿麵地回稟:「大人,今兒一早發現結晶池裡有了鹽粒,主簿命小的回來稟報您一聲。」

和賈琮的預計成鹽時間沒差幾日,正好賈珩今日也到了,他們先去現場一趟再做打算,遂邀請賈珩一起去往南灣村。

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炎炎夏日,賈琮來到這兒兩個多月皮膚都黑了一個度。和賈珩記憶裡的白麵郎君出入很大。待到了曬鹽地,看到一個個皮膚黝黑的村民,他對嶺南的高溫又有了新得認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黑方洗白係統 非常規性聖劍使 [原神]決不讓你吃下這口便當 [獵人]龍說我來啦 和布魯西結婚後我離家出走了[綜英美] [紅樓]哥哥會武不服就打 二周目綁定係統後我走上人生巔峰 和前男友零互換身體後 我靠刷腦花成為女王 我有小心願[希臘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