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雪、戴梓、回京、賈府現狀、高跟鞋、信件(1 / 2)

加入書籤

原本打算言娘帶著孩子們留下來,等參加明年三月的選秀。

多參加一下宴會,因為來年要選秀,這半年會有很多宴會。

但黛玉想全家人一起過的,說不定是最後一次團圓春節。

弟弟妹妹們也舍不得爹爹,他們記憶裡就沒和爹爹分開過。

「咱家的姑娘不需要宴會揚美名,都跟著我去奉天上任。」林如海拍板道。

他也舍不得大女兒。

感覺還是捧在手裡的小團子,卻馬上就要嫁人了。

奉天離京城不遠,幸好路上沒下雪,沒幾天,一家九口人就到達奉天府的林府。

林大人先去官衙報道。

等到了奉天,阿壽已經年滿十歲了。

言娘就給了阿壽一個鋪子一個莊子,讓他開始學習打理俗物。

當年,黛玉也是這個年紀,開始接觸管家的事兒,後來又慢慢接手她母親的陪嫁。

現在賈氏的嫁妝還有這些年的收益都給她了。

她現在已經能遊刃有餘的打理賈氏的陪嫁了,這以後會被歸於她的嫁妝裡。

都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孩子在父母羽翼下,就開始歷練,經得起失敗,以後才不會因不通經濟俗物被騙。

呦呦也要開始接觸管家,她姐姐明年就要參加選秀指婚,很快就會出嫁。

為了鍛煉她掌控中饋能力,為了她親娘的悠閒生活,呦呦,奧利給!

這地方兒,雖然冷吧,但大炕燒起來,那時暖呼呼的。

不過,一下真不適應,上火,便秘。

一家人都吃上清熱下火的藥了。

這不行啊,大炕硬邦邦的也不舒服啊。

還是用火牆取暖,然後睡床吧。

現在天寒地凍的,也不好改建,言娘就讓人在房間裡砌了西方那種壁爐,不過燃燒的是銀絲碳,而不是木柴。

這就要注意通風了,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言娘想到後世的值班,把每個孩子身邊守夜的人翻倍。

分上半夜、下半夜兩班,每班兩人,相互為伴,以防不小心睡著了。

即使有丫鬟嬤嬤,每天臨睡前,言娘都要披上皮裘,把孩子們的房間挨個走一遍,查看通風情況。

有時候和林如海分頭行動,他看外院的男孩子,言娘查看內院的姑娘們、還有雙胞胎的房間。

小心無大錯,言娘可不想孩子折在這種,原本可以避免的小事兒上。

林如海一聽她提醒,更是重視。

直接派了嬤嬤們晚上巡夜。

奉天這地方冷啊,據說有時候5月份還穿大棉襖呢。

所以,從十月份的第一場雪之後,接連下了幾場雪。

積雪越來越多,林老爺的變得忙起來。需要清理積雪,救災等。

不過,他在家裡隻提一下,具體的對策商量,是帶著三個大的男孩跟幕僚們商量的。

奉天是滿族的起勢之地,所以城裡有很多滿洲貴族。

很多政策實行起來需要慎重,不像之前在肇慶府,天高皇帝遠,基本是林如海的一言堂。

所以不僅林如海需要適應,孩子們也需要適應。

在這兒,不會是眾星捧月了,孩子們需要適應這種落差。

不過,因為林家獻牛痘之功,讓不少滿洲貴族對他們心懷善意,所以也還好。

言娘幾次帶女孩們參加宴會,感覺還行。

她問過兩位女孩,得到的回答也是還能應付,不用擔心。

不過,這些俗物先放在一邊。

近十年都沒見過雪了,尤其是孩子們。

除了黛玉,下麵的幾個孩子應該都沒見過雪。

言娘覺得自己應該帶著孩子們要好好賞玩。

於是堆雪人,打雪仗。

沒有玩過捉麻雀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愛護野生動物,不能非法捕捉野生動物。本文純屬虛構。)

雪地上撒一把糧食,然後用棍子撐個篩網,等麻雀來了,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拉倒支撐的棍子,剩下的就是甕中捉麻雀。

孩子的嘻哈聲常常會驚走麻雀。

後來,天更冷了,雪更厚了。

湖麵上的冰足夠厚了。

大家在花園的湖麵上,鑿冰釣魚,當場點燃篝火烤魚。

然後哄雙胞胎去給爹爹送魚,順路就被拐回房間了。

他們太小了,雖然穿成球,仍擔心受寒。

玩冰球,穿著冰鞋學溜冰。

乘坐那狗拉的爬犁、雪橇,感受風馳電掣,東倒西歪。

尤其是冰嬉運動,是大清的「國俗」,是八旗弟子必修課。

以前在廣東沒條件,現在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幾個孩子,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這踢球之戲。

不過,黛玉尤其要注意,明春就要參加選秀,可不能再受傷了。

還有那製作冰雕、冰燈、冰之迷宮。

不過孩子們隻能欣賞,不讓上手。

還有,怎麼能少得了那玩雪神器雪茄子呢?

俗話說,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言娘一見下雪,就吩咐工匠們開始製作雪夾子。

十二生肖每人一套。

其他的讓工匠們自由發揮。

雪夾子受到了女孩們還有雙胞胎得熱烈歡迎。

這可能和女孩子喜歡過家家,小男孩喜歡玩沙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長大的男孩子,更喜歡刺激的運動。

玩累了,回房間後,那碗又辣又甜的防寒薑湯必不可少。

嘖嘖,真是美好的記憶!

不過,東北大米真的香啊。

還有那鬆子、榛子,嗯,潤腸通便,怪不得,東北人離不了它們。

東北這地方,人參、貂皮、鹿茸等名貴東西,都比關內便宜,很適合收購一些好貨,給親朋好友備用,給兒女們當聘禮嫁妝。

林老爺在奉天任職,憑職務之便很容易就置辦下來莊子了。

也不是強取豪奪,是按正常銀錢購買的。

據說原主人在莊子上養殖有梅花鹿。

梅花鹿啊,身上有點點梅花的小可愛,小精靈。

言娘不懼風雪,想要前往莊子上欣賞一下。最終還是林老爺說讓人送回來幾隻養在花園裡才罷了。

很快言娘和孩子們就在花園裡見到十來隻梅花鹿,其他的有色彩艷麗的山雞,花尾榛雞,還有丹頂鶴。

這是莊頭孝敬主子的。

不僅如此,還有兩隻老虎幼崽。

據說是獵人進山打獵,在一個老虎洞裡掏的,下上後售賣,正好被去莊子上拉梅花鹿的林府管事兒碰到,想著主子們可能會感興趣,就買了下來。

言娘很高興,連想看的梅花鹿都沒那麼吸引人了。

嗷,不愧是大貓,那小哈欠,那貓貓洗臉動作,那大腳板,萌化了言娘的心。

沒想到我有生之年,竟然能養老虎。

抱著打理好的小老虎,言娘愛不釋手。

要親自給它餵奶,給她擼毛毛。

小老虎養不了多久,等大了就得放生了,要緊現在有機會多擼擼。

言娘陶醉的用臉頰蹭大貓的毛毛,忽然聽呦呦叫娘。

言娘抬眼看過去,原來有兩隻梅花鹿前腳離地,如人一樣直立著打架呢。

梅花鹿打架嘛,乾隆的畫裡有,真的在眼前上映了,這是寫實啊。

今年的冬季,大家吃了不少的地道的東北菜。

不管是鐵鍋燉大鵝,酸菜魚,還是火鍋,尤其是凍豆腐,吸足了湯汁兒,很是美味兒。大家都很適應。

不過,就是蔬菜老少了,都是暖房裡捂出來的。

言娘想到上世的芽苗菜,什麼大豆、綠豆、紅豆、豌豆、菠菜、芥菜、小白菜、蒲公英、小蔥、大麥、小麥等,都能吃芽苗菜。

於是讓下人們找種子,騰出一個院子試種芽苗菜。

林老爺說,這個方法不錯,這邊家家戶戶都燒炕,正好溫度夠捂芽苗菜,明年讓百姓們也用上。

這可能是黛玉在家過的最後一個新年,大家都很珍惜。

這天,阿壽帶著三胞胎在從花園裡分割出來的練武場練習射箭。

雙胞胎也跟著侍衛鍛煉身體。

言娘、黛玉帶著丫鬟嬤嬤們在旁邊湊熱鬧。

阿壽畢竟年齡大,張弓射箭,箭準頭不錯。

但阿鬆小小年紀也能每箭不離靶心,隻能算是天賦異稟了。

阿泰水平和呦呦不相上下,一半在靶子上,一半脫離了靶子引力,奔赴自由。

「射」是君子六藝之一,從下男孩們就練習。

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康熙帝一直重視立族之本,這個時候滿清八旗的英武血氣尚在。

不過,弓箭怎麼都比不上槍支吧!

記得在前世看電視劇康熙王朝,康熙平定葛爾丹之亂時用的紅衣大炮。

那就是說這個時代已經有熱武器了。

那大清有單人操作的槍支嗎?

言娘晚上詢問林如海。

林如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了這段話:「康熙二十五年,荷蘭遣使來華,帶來了蟠腸鳥槍。戴梓奉當今之命,很快仿造出了10支,回贈荷蘭使者,令其大吃一驚。」

雖然是仿造,但意思就是能仿造,小事一樁。

「戴梓是誰?」言娘不記得這個人。

「子母炮是他發明的。在平定葛爾丹叛亂的昭莫多之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唔,子母炮,應該就是電視劇裡的紅衣大炮吧。

那就是大清威力最大的熱武器了!

既會仿造,又會創先,武器專家啊!

「那他現在在哪裡任職啊?皇家造辦處嗎?還是工部?」言娘好奇的問道。這樣有本事得軍功專家,那就應該是國家的寶貝兒!

林如海看了言娘一眼,沒說話。

言娘推了推他胳膊,催他快說。

「陳弘勛者,張獻忠養子,投誠得官,向(戴)梓索詐,互毆構訟。忌者中以蜚語,褫職,徙關東。」頓了一下,林老爺接著說:「比利時人南懷仁誣陷「私通東洋」。」

「t,這個外國人是不是誠心要阻礙大清的軍事力量發展?不說說真理永遠在槍彈的射程之內嗎?皇帝也相信他了?」言娘怒不可揭。

原來西洋人從這麼早就開始阻礙中國的武器發展!

「『徒關東』?」言娘用自己慢一拍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意識到,闖關東就是山東人到東北討生活,「竟然流放東北?要凍死人家?還有『私通東洋』,要是真的通敵叛國,那不是妥妥的死罪?皇帝隻流放他,說明他沒有私通小鬼子、倭國,皇帝為什麼還流放他?」

難道是忌憚他的能力?

言娘不敢置信的看向林如海。

林老爺緩緩點頭:「他是漢人!」

「漢人?我可去t吧!這是骨子裡的極度自閉,所以才分的這麼清吧?」言娘恨得不行。

林老爺以他這個年紀少見的速度,出手如電,捂著言娘的嘴。

言娘眨眨眼,立馬意識到這不是後世言論自由,而是文字獄存在的封建皇朝。

立馬嚇出一身冷汗,就要伸頭往窗戶外麵看。

「別擔心,有暗衛守著呢。」林老爺輕聲安慰。

言娘脫力的向後臥倒,仰頭而臥,目無焦距。

「別擔心,在允許範圍內,明天我就派人去照顧他。」

「他可要好好活著啊,活到皇帝重用他的時候。」言娘喃喃自語。

「老爺,我們派心腹去跟著他學習啊!最好能編撰成書。現在用不到,以後說不定用得上啊。世界一直在發展,西洋人都到南洋活動了,印度也是他們的種植園了。大清富庶,就像一塊引人垂涎的肥肉,以後西洋人肯定會忍不住的。我們要有準備。」

突發奇想的言娘一骨碌坐起來,急切的說道。

「別急,我知道的。我會的。」林如海堅定的回答撫慰了言娘的焦慮。

康熙43年二月,二娃和幾個侄子再次參加府試。

言娘已經提前送過去防寒的皮裘、質量好的筆墨等用品。

三娃還有幾個小侄子也要走近考場,開始科舉考試。

這一次二娃信心滿滿,覺得經過兩年的沉澱,自己一定考取秀才!

要不然,後麵和三娃一起參加府試,二娃覺得自己會很沒麵子的!

大娃也在信中暗示言娘,如果不出意外,二娃考取秀才功名沒問題的。

果然,二娃和兩位侄子考中秀才。

這在孫家是大喜事兒。

言娘派人送去賀禮。

康熙43年4月,言娘帶著依依不舍的黛玉出發回京。

準備七月份的選秀。

年前的宴會躲過去了,年後就一定得參加。

不能讓人以為林家不重視黛玉、或者是林家不合群。

林家人太少了,林老爺感嘆。

不過,溫和的掃過自己膝下的五子二女,微笑,不急,未來可期。

但現在人少的弊端還是亟待解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跌落暮色 身為惡毒女配的我與哥譚格格不入[綜英美] [綜武俠]我靠嘴炮縱橫江湖 [足球]我嗑了我的拉郎cp [全職高手]誰都不信我在玩榮耀 阿尼亞今天也要拯救世界 [柯南]給真酒摻水的日子 伏黑哥的人魚崽又哭了 乙遊分手黑化定律 組織內禁止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