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兒子婚事、羊毛線、公主、阿壽婚事、(1 / 2)

加入書籤

黛玉回門後,言娘帶著孩子們跟著林如海就回奉天去了。

林老爺感嘆,該考慮阿壽的婚事了。

嗯,自己兒子和當年同窗們的孫女、外孫女的年紀比較搭配。

令人嘆息!

不過想想自己子女緣分雖然晚,但多啊。

林如海對言娘得瑟道:「5個兒子,就是每個給自己生三個孫子,這就15個啦。」

一副歷代祖宗都沒我牛逼的樣子。

還得意的扌莫扌莫胡子。

艷娘潑冷水:「嗬,我一不在家,藥膳就不好好吃,不好好保重自己,想想你的年紀,能見到你這15個孫子不?難道等變成牌位了,孩子們祭祀祖先的時候知道啊。」

林如海沉默:年齡確是個問題,明天藥膳多吃點。

既然說道阿壽說親的事兒,林老爺想到關外姑娘們活潑健康的身體,覺得自己應該和兒子談談心。

揭一捷自己的傷疤,論娶一個健康開朗的媳婦兒的重要性。

順帶裝一下還沒當爺爺的可憐。

林老爺談過之後,言娘也拉著兒子,和兒子談自己的婚姻觀。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實際上就是資源優化,就是讓自己、自己家族更好。所以有本事的男人很現實,即使有喜歡的丫鬟、傾心的小戶之女,最後也會選擇門當戶對的貴女。對不?」

言娘對兒子揚眉詢問。

「娘說的都對。」阿壽認真的回答道,並對老娘保證:「我沒有喜歡的丫鬟,也沒有傾心的小戶之女。我就等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媳婦兒。」

「我喜歡聰明厲害的姑娘,當然,得識字明理。這樣子能給我兒子掌控好後院,將來也能把孫子們養的像小狼崽兒一樣厲害,這樣的姑娘,我才放心把兒子交給她。如果你喜歡什麼溫柔如水啊,低眉順眼啊,會哄老人開心啊,楚楚可憐柔弱堅強啊,那你早說。都說做父母的擰不過孩子,老娘也不會和擰,隻不過,會讓你帶著你的溫柔白蓮花,有多遠滾多遠,別在老娘跟前礙眼。」

看著親娘越說越生氣,好似以及成為現實一樣,連「老娘」都蹦出來了。

阿壽忙爭辯道:「娘,你把我養大,你兒子是那樣的人嘛?」

「那誰知道,不是說知人知麵不知心嘛,你小子從小就心眼兒多。」

言娘翻個白眼兒。

「娘,我騙誰也不會騙你啊。我的親娘啊!」阿壽說著說著就要唱起來。

「滾犢子,老娘還好好的,能再活五百年,別哭喪。」言娘笑罵道。

「阿娘,我真的不喜歡你說的那種白蓮花,我想找阿娘這種賢內助。」

阿壽這是真心話,也順帶拍了老娘馬屁。

「那好,我就按這樣給你找媳婦兒了!」言娘一錘定音,定下給兒子找媳婦兒的基調。

奉天這邊靠北,每年寒冷的時間長。

下雪天也比其他地方來的早。

言娘發現,林老爺每次要下雪的時候都情緒低落,下雪後又忙起來。

稍微一打聽,就知道,下雪對於富貴人家來說可能意味著踏雪尋梅,圍爐炙鹿。

而對窮困的老百姓嘗嘗意味著房屋被積雪壓塌,流離失所,甚至人被凍死凍傷。

言娘嘆息,自古以來都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個時代保暖的有棉花,但對東北這邊動輒零下幾十度的天氣,似乎還不夠。

記得後世對東北的印象是過冬得有皮衣。

然而這個時代,一件羊皮大衣都得幾兩銀子。不說老百姓,皮衣對小福之家都很難得。

言娘自己前世小時候是在黃河邊長大的,記得那時候的冬天,屋簷下的冰淩都能拖一兩米,小孩子不怕凍,會掰了當成冰糕伸舌頭舔一舔。

不過,後來長大了,似乎冬天沒那麼冷了,再沒見過那麼長的冰淩。

小時候的棉衣裡,媽媽還會給套上一身毛衣毛褲。

形成秋衣、毛衣、棉衣三層,這樣幾層衣服緊緊的包裹在身上,暖暖的。

再大幾歲,有了羽絨服,才穿的少了。

對啊,毛衣,羽絨服。

材質都是比較廉價的東西,老百姓能用得上。

言娘細思羊毛製成毛線具體怎麼做。

首先,羊毛上麵肯定有油脂,需要去除。言娘知道古人有鞣製皮革的技術,那麼去羊毛上的油脂的法子大概異曲同工。

說到這兒,言娘想起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對諸葛亮不離手的羽毛扇很感興趣。

而他的羽毛扇和家裡養的大鵝的翅膀很像。

於是殺鵝的時候就請求媽媽,把鵝的一隻翅膀留下,想著曬乾後也會有諸葛亮的智慧羽毛扇。

可能當時媽媽也很想把玩那扇子,於是媽媽把鵝一隻翅膀切下來,用繩子掛到向陽的牆壁上,等它上麵的肉曬成肉乾就有扇子了。

哈哈,想到這兒言娘都想笑。

真是好玩兒童年記憶。感覺當時傻傻的。

那時候農村用的還是座機,還沒有可上網隨時百度的手機,沒有無所不教的某抖。

這隻翅膀的結果可想而知——生蟲了。

最後扔到地鍋火塘裡,一把火燒了。

所以言娘長大後,看種田流被科普了鞣製這個技術,才恍然大悟。

羊平時又不洗澡,羊毛上除了油脂,肯定還有草屑等髒東西。

所以鞣製好的羊毛,需要去除髒東西。

然後就是把短短的羊毛變成連綿不絕的毛線。

言娘不知道羊毛製成毛線的方法,但中國古人能用棉麻製成線。

雖然說羊毛和棉麻比較起來短,但毛線也粗啊。

憑古人的智慧,應該能製成吧?

不管了,先開乾!

實踐出真知!

遇到問題,到時候再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集思廣益嘛。

言娘讓丫鬟從庫房翻出幾張鞣製好的羊皮。

在大家莫名其妙的目光中,吩咐住建部把羊皮上的毛剃下來。

然後交給針線房。

讓針線房想辦法製成毛線。

針線房的管事很是為難,但在主子麵前呢,臉上沒露出來。

羊毛短的不足手指長,最長的也不超過一掌,而且粗細不均,很難製成好的繡線或者織布用的線。

等言娘描述過所需要毛線的粗細程度後,為難立馬消失了,笑容滿麵的保證,很快就好。

這麼粗的線,才學紡線的小姑娘都會!

言娘囑咐管事找專人單獨製作,注意保密。

管事連連保證。

言娘想著如果毛線製好了,織成毛衣可以當壽禮送給皇帝啊,到時候林家又省了一份賀禮錢。

省下來的銀錢都是自己孩子噠。

言娘挺月匈,我真是省錢小能手!

不僅能開源,還能節流。

我驕傲了嗎?

到時候找林老爺給自己請功。

於是沒幾天,言娘就得到幾個毛線球球。

言娘挑起毛線,放眼前細看。雖然不如後世的柔軟,還白的不整齊沒顏色,但這也是毛線啊。

言娘讓丫鬟把之前讓住建部門的木匠做的毛衣針拿過來。

這毛衣針是竹製的,有長有短。

當時言娘吩咐過木匠後,第二天就送過來了。

單單幾個小木棍,對巧手工匠們簡直是小菜一碟。

言娘讓丫鬟們出去,到耳房取暖,自己要單獨呆在。

暗九來精神了。

女主子又要搞大事兒了。

趕緊把言娘所在起居室周圍警戒起來。

言娘自己拿著毛線球和毛衣針到起居室,開始和它們較勁兒。

言娘記得自己上世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當時農村大人小孩兒的毛衣,一般都是媽媽用毛衣針一針一線打出來的。

當時小女孩兒們喜歡模仿大人們。

於是言娘跟著小夥伴們,學過用毛衣針把毛線織成長長的毛線片。

言娘手比較笨,當時隻學會最簡單的平針手法。

言娘自己躲著起居室,開始折騰毛線。

先試著在一根毛衣針上起頭,畢竟時間過去好久了,言娘連起頭都記不清怎麼開始了。

起頭,拆線,再起,再拆······

折騰半天,終於起好頭了,第二根毛衣針用上了。

言娘開始自己的雄偉大業——給林如海織一條圍巾!

半天後。

言娘覺得自己要半途而廢了!

實在是,這毛衣針不聽使喚!一會漏針了,一會兒跑線了。剛開始幾次言娘還都拆了從頭再來。

到了後來,言娘已經能麵無表情的視而不見,繼續往下打了。

等丫鬟在門外提醒天黑了,要點燈的時候,言娘抬起頭,揉揉自己發酸的頸椎。

再麵無表情的低頭看看手裡,那堪堪半紮長帶著漏洞、整體成梯形的毛線片。

言娘深吸一口氣,覺得自己還是放棄吧!

現在就收針,送給林老爺當手帕用吧!

不過,怎麼收針呢?

言娘有些懵逼,自己沒學過吧?

當初爭強好勝的小時候自己毛線片織了有半米長,傲世眾小夥伴。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被媽媽沒收了!

人生多艱,還是交給林老爺找人做吧。

想來有自己的拋磚引玉,大中國那麼多女紅高手,肯定會解決這個問題,還會玩出花樣呢!

言娘把自己織的毛線片放到針線筐裡,用布蓋著。

讓丫鬟進來點燈,並交代,不要碰自己的針線筐。

暗衛林九已經召喚來同事。

聽了言娘的話,讓同事盯著針線筐,自己去找主子匯報了。

等晚飯後,大家閒談了一會兒,見兩個小的已經困了,言娘讓丫鬟嬤嬤們把雙胞胎抱回房間。

然後讓下人們下去。

林老爺飯前已經收到暗衛的匯報了,於是做了手勢,讓暗衛們坐好警戒工作。

言娘從自己的針線筐裡扒出帶著毛衣針的毛衣片,遞給林如海。

「老爺,東北這地兒天冷雪多,每次下雪都有百姓凍傷凍死,老爺都要心情低落好幾天。我知道老爺愛民如子,憂心老百姓。老爺可是我們家的頂梁柱,你的心情就是咱們家的晴雨表。你沒見,那幾天孩子們都特別乖。政務上我幫不上忙,就想著從衣物上來幫幫老百姓,給老爺減輕些負擔。」

隻聽暗衛的匯報,林如海就知道,這在蒙古大草原上沒啥用的羊毛,如果能製成衣物,意味著什麼。

當林如海拿到實物,更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言娘,真賢內助也!

林家之福啊!

自己需要好好感謝當年林嬤嬤的當機立斷,給自己聘言娘為妾!

於是幾天後,京城林家老宅的林嬤嬤在懵逼中,又一次收到賞賜!

上一次賞賜是牛痘的時候。

林嬤嬤年紀大了,當年林如海調離揚州,就讓林嬤嬤,直接從揚州跟隨輜重,回京城林家老宅養老了。

林如海這樣想,也直接說出來了:「言娘真是我的賢內助!」

言娘聽多了,也不害羞了。

直接說道:「羊每年都能換兩次毛,羊毛也便宜。我就讓人把羊毛製成毛線。我原本想著有毛線了,就像織布那樣,整個織布機,直接按經緯線來製成毛料布,但那樣要興師動眾。而且,用的起織布機的家庭也不多啊!」

說到這兒言娘也有些嘆息。

織布機可是小福之家才有的,把麻線織成布匹,織布是門掙錢的手藝。

誰家姑娘有這門手藝,同等階層就能嫁個好人家。

「所以,就想著扌莫索一下能不能,不用織布機就能把毛線織成衣物的法子。就讓工匠整了幾根粗大的針。」言娘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老爺知道我手笨,不擅長女紅。」言娘這時候還不忘給自己挽尊。

你那女紅是不擅長嘛?你那是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林如海端茶遮掩自己嘴角的微笑。

阿壽咬緊牙憋著笑,把臉轉向窗戶,試圖透過窗戶看到天上的星星。

三胞胎趁言娘不注意,用眼神兒交流自己長這麼大,還沒穿過母親做的衣服的事實。

「所以我就整些粗大的針,試圖把這毛線給老爺織成毛衣。」

林如海拿著那半個巴掌大的、帶不規則漏洞的毛線片,挑了一下眉毛,覺得自己敬謝不敏!

不過,看言娘這進度,要織成衣服,可能都等明年了。

林如海暗暗舒了一口氣。

「娘,我也要。娘還沒給我親手做個衣服呢!」呦呦開口道。

言娘臉一僵,自己已經放棄了,剛才就是說說。

這閨女真沒眼色!

林老爺離的近,看的清言娘的臉色。

微微一笑,朝沒眼色的閨女微微搖頭。

別難為你娘了!還是等穿丫鬟織的毛衣比較快!

言娘當沒聽見閨女的話,接著說到:「不過,我雖然手笨,但總算驗證過毛線能製成毛衣。所以就拿給老爺看看,讓老爺看著辦!」

林如海把毛線片遞給大兒子。

阿壽拿到手後,震驚的看向自己父親,林如海微微頷首,贊同他的猜測。

林如海很滿意自己大兒子的政治敏感性。

不過,這和他們夫妻的教導分不開的。

到了懂事能保密的年紀,自己和言娘,每次有事情談論的時候,都帶著他們姐弟。

尤其是阿壽,經常在前院書房,聽自己和幕僚們商談。

「你們知道這毛線、還有毛衣意味著什麼嘛?」林如海對著孩子們問道。

「娘說了,老百姓能穿上物美價廉的毛衣。」呦呦搶答。

「羊毛有價值了,羊毛會漲價的,老百姓就能多一份收入。」

「老百姓養羊的會變多,羊肉會便宜。娘讓廚房給我們做的牛肉、乾羊肉乾,好吃還便於運輸。」

「還有羊奶塊兒,要是多放些糖就更好了。」呦呦夾帶私貨。

言娘有控製孩子們吃糖的數量,言娘似笑非笑的看向小閨女,小閨女躲到姐姐身後。

黛玉也挪了一下身子,完全擋住言娘的視線。

三個小的童言童語回答完,林如海贊同的點點頭。

雖然淺顯,但也說到點兒上了。

三胞胎得到父親的肯定,都很高興。

林如海然後看向大兒子。

阿壽不急不緩的,先闡述歷史:「大清沒入關前,漠南蒙古各部投靠滿蒙政權,雖然依附於滿族,但基本都保持自己部落的獨立自主,差不多上是對等關係的滿蒙同盟關係。後來在太宗年間,滿清之間變成主屬關係。這麼多年來,滿族和蒙古各部雙向聯姻,維護鞏固朝廷和下屬藩部的關係。但朝廷掌握著滿蒙聯姻的主動權和支配權,聯姻帶有對蒙古各部政權的侵蝕目的。蒙古各部也不傻,皇家嫁入蒙古各部的公主、郡主們大多早逝,很少生有孩子。」

阿壽停了一下,組織語言。

言娘聽過兒子這一段分析,忍不住嘲諷道:「皇室享受了萬人供養,就要付出代價。哦,女兒們付出代價,男人們享受權力!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林如海在心裡無奈的搖搖頭,言娘還是這麼熱血!

阿壽接著說:「中原有眾多人口,絕大多數女人會女紅。娘的這種打毛衣的方法,工具簡單,應該容易上手。而蒙古雖然牛羊多,羊毛也多,然人口少,會女紅的更少。這是讓蒙古對內地形成依賴的契機!讓蒙古各部的經濟來源對內地形成巨大的依賴性!以後就是想不安生,普通牧民們也不願意吧。」

「那是不是意味著就不用那麼多皇室女性和親?就是和親,也會被敬著吧?那以後黛玉若生了女孩,就不用擔心了吧。」言娘聽過阿壽的分析,突然想到黛玉嫁到皇室宗親,生閨女有可能要和親的事兒上。

「是!」林如海堅定的回答道。

就是為了女兒,自己也要大力推進毛線、毛衣的普及。

要知道自己可是還有個小女兒呢!看這情形,將來也是嫁進皇室的。

「布匹能染色,毛線應該也能染色吧。到時候色彩繽紛,大家肯定喜歡。」愛美小姑娘說到。

「應該能。最細小的羊絨肯定最暖和輕便。最好分等級定價。讓權貴們感到與眾不同,讓老百姓感到物美價廉。」

言娘突然想到小時候媽媽親手打的毛衣毛褲,物美價廉。而長大後,商店裡的羊絨衫價格高昂。

林如海和阿壽都點頭。

林如海最後總結道:「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以前朝代,關內和關外少數民族有互市,進行商品交易。而現在,關外也是大清的疆域,所以就能更近一步。比如,蒙古各部提供羊毛,需要專門的工人製成毛線,再運回內地售賣。這就有可能形成作坊,作坊多了,工人多了,商人也多了,新的城鎮就形成了。這些城鎮能幫助朝廷更好的掌控蒙古各部。」

「對,對。到時候肯定得大量從內地遷移人口過去。而蒙古各部肯定不願意要將士們駐紮。除了工匠、繡娘織工之類的,我們可以遷移傷殘士兵及其家屬啊。這樣他們也不是士兵,但他們的孩子們跟著他們長大,耳濡目染,稍加訓練就能成軍。他們傷殘了,生活困難,遷移過來進羊毛作坊上工,能掙些銀錢,也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言娘興奮的說道。

言娘想到後世新疆的建設兵團,為國屯田戍邊;還有那為了還有每次都身先士卒的中國軍人們。

覺得應該為他們的先輩們謀些好處。

「娘說的是遷移軍戶屯田戍邊?」阿壽有些遲疑的說道。

「軍戶?我想的是傷殘士兵及其家屬。不過遷移漢人最好,促進各民族融合。」

言娘總有奇思妙想。

林如海捋須微笑頷首,交代言娘和三胞胎、雙胞胎早些休息。

然後帶著大兒子去了書房。

連夜開始商議、安排相關事宜。

商議完,幾個幕僚恭喜林如海:「預先恭喜東翁,更進一步。」

林如海先矜持的捋須,然後毫不謙虛的拱手:「同喜!同喜!」

實際上,林如海心內知道,自己家的這次功勞是讓皇帝把控住蒙古各部的關鍵,皇帝有可能為了不引起蒙古個各部的警惕,可能會先把功勞記下來,按下不表。或者,為了迷惑外人,僅稍加賞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跌落暮色 身為惡毒女配的我與哥譚格格不入[綜英美] [綜武俠]我靠嘴炮縱橫江湖 [足球]我嗑了我的拉郎cp [全職高手]誰都不信我在玩榮耀 阿尼亞今天也要拯救世界 [柯南]給真酒摻水的日子 伏黑哥的人魚崽又哭了 乙遊分手黑化定律 組織內禁止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