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人(2 / 2)

加入書籤

祖父母的年紀大了,尤其是祖父,還沒見過他們呢!

阿鬆的混血大兒子暫時不能動身。

接手阿鬆南洋勢力的二兒子和在北美混的風生水起的三兒子過來了。

阿鬆家老二和老三是雙胞胎。

言娘一見兩個孩子,就可以保證,兩個孩子一定是異卵雙胞胎。

發色和眼睛的顏色完全不一樣,一個像爸,一個像媽。

據阿鬆說,老三和老大很像。老二比較像老林家的人。

怪不得送讓老二接手南洋勢力,黑發黑眼,和亞洲人最像了。

這一次團聚後,阿鬆把他二兒子生的長子留在身邊教導。

阿鬆說,自己身上的爵位以後要傳給二兒子一脈。

在北美洲的三子,已經給他置辦了足夠的土地。

當年收到老爹蒸汽發動機成功的消息後,阿鬆翻看書籍,查找煤炭、石油出產地的特征,然後當機立斷的帶著媳婦兒出發美洲。

大量撒出人手查探,然後大量購買地下可能埋藏煤炭、石油的土地。

有的還是從其他人手中購買的。

言娘聽後,哦嗬,說不定到了後世,老林家的後代中還能出個石油大亨呢!

林家出海失蹤的二公子回來了!

還真的帶回來寶藏了!

被皇帝封爵了!

這個消息立馬轟動了!

還有好多人記得幾十年前那部戲劇,人們紛紛感嘆,果然母子連心!

當年孫公主不相信兒子不在了,堅持不讓建衣冠塚,現在,兒子竟然真的回來了!

大家下南洋的熱情,這會即使家裡老人反對,但擋都擋不住了!

當年對下南洋心動的孩童,已經長大,當家做主了!

弘晝小時候因為年少慕艾,偷偷關注林家的海貨鋪子,對西洋事物感興趣。

登基後,很關注西洋方麵的信息,什麼文藝復興,打破神權,王權,君主立憲製等等。

雖然覺得君主立憲製是一派胡言,但不管如何,對西洋越是深入了解,越發現他們的浪子野心。

據收到的信息,知道西洋人到了美洲大陸,大量屠殺當地人。

看了北美洲原有土著的畫像,和大清人長的很像。

這怕不是以前從中原大陸過去的吧。

如果他們攻占大清領土,是不是也會大量屠殺大清民眾?熟可忍孰不可忍。

即使不會大量被屠殺,還有那被瓜分的印度,被奴役的人民,就是前車之鑒。

言娘記得後世歐美人很有名的節日,感恩節,感恩美洲當地人,在他們登陸美洲大陸的時候,熱情好客的招待了他們。然後站穩腳跟,就毫不留情的大肆屠殺當地人。

當地人妥妥的引狼入室。

這是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印度,人種不對!」當年林如海一收到關於印度等級製度的人種描述,就肯定的說到。

不愧是明察秋毫林老爺。

印度,在歷史上被白種人雅利安人攻打下來後,設置了最森嚴的等級製度。

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把當地人壓製在社會最底層,一直不能翻身。

言娘前世看艾教授的視頻,被他的話激動的熱血沸騰。

他說,和平是打出來的,不是祈求出來的。

言娘大致記得他評價清政府說,清朝老祖宗不乾正事兒,沒能開疆拓土,積極防禦,擴展生存空間,隻盯著眼前那一塊兒。要是能對外開疆拓土,把社會主要矛盾轉向對外作戰,老百姓會被反清復明的人蠱惑,出海掙錢還來不及呢。

他還說,寧背一世之罵名,也要子孫萬代享福。

這些話是真對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說的。

但言娘覺得,對這個時代的大清也適宜。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啊。

林如海很贊同言娘的這個想法。

也在積極往這方麵推動。

止戈為武,你隻有手中有槍,能禦強敵,才能化乾戈為玉帛。

這些,弘晝都聽媳婦兒和自己講過。

在自家媳婦兒的影響下,也看了一些明末思想家,如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文章。

弘晝帶著皇後、太子親臨天津港,參觀了這艘大船。

對林氏提議的建立海軍,重組大型造船廠更心動了。

手裡有阿鬆獻上來的大海船圖紙,有什麼猶豫的呢。

分別在大連、淞滬、廣東設立政府督辦的大型造船廠。

調動沿海部隊,進行海上演習。

一聲令下,大清大航海時代開啟!

弘晝覺得,自己要像媳婦兒說的那樣,做難而正確的事。

第二□□堂上,致仕多年的林如海,又一次上朝遞折子。

這都是預先商量好的,弘晝讓太監當朝宣讀。

折子大意是:大清需要開疆拓土!

以唐漢為例。

隴西世家開創了大唐,大漢帝國締造者大多數是沛縣出身。

所以一個縣城的人才足夠創立一個王朝!

現在福建潮汕等沿海地區好多百姓,因生活所迫而下南洋。

那麼這多人,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足夠他們創立一個國家。

他們大多是漢人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皇上何不派朝堂軍隊過去,想來相對於本地人來說,他們更願意偏向朝廷。遷移百姓到當地定居,獎賞土地,先免後降稅收,百姓們以土地為本,肯定願意遷移。陛下心月匈寬廣,不拘泥於滿漢,到時候可論功行賞。設立海外總督。如擔心時間長了成為隱患,可行輪換製。部隊能輪換駐紮,官員期滿可調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那樣南洋就會是我大清領土!

更甚者,以南洋為中轉站,繼續向南擴張。

大清疆域將前所未有!

大清本是滿蒙遊牧民族入關侵占中原,即使在中原繁華之地軟玉溫香浸染了幾十年,刻在骨子裡的侵略性沒有改變,很多滿蒙大臣被他說的熱血沸騰。

弘晝下朝後,樂嗬嗬的,林祖父今天誇我心月匈寬廣了,等下朝後給媳婦兒說。

乾武皇帝登基後,清朝在經過他父皇君臣十多年的努力,已經是一幅盛世之景。

但他知道盛世中潛藏危機。

雖然父皇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抑製了土地兼並,但國人對土地的熱愛是刻在骨子裡的。

偏遠地區,仗著天高皇帝遠,情況更嚴重。

他繼續堅持雍正皇帝的政策。

在他心目中,父皇的政策是節流,隻局限於大清這一片土地。

翻開世界地圖,轉動地球儀大清疆域以外還有廣漠的土地等著他們去征服、去開發!

正好現在大清人口激增,剩餘勞動力多了。

那麼征兵,擴編軍隊!

國家派軍隊保護組建的民間探索隊,去出海探索新大陸吧!

那裡將有廣漠無人耕種的肥沃土地,開發出新土地,報給官府,所有權將屬於你們!

不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濱,莫非王臣!

記得,你們腳下的土地也將是歸屬於大清的國土!

那麼沿海省份將需要開明有經驗的官員統領,於是阿壽調任兩廣總督。

弘晝也詢問了阿鬆的意思,有意願去沿海省份任職嗎?

海外歸來的阿鬆,也漂泊累了,想陪伴年老的父母。

於是留在京城,他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可以充當皇帝的顧問。

不管公家還是私立的報刊,都緊跟朝廷腳步,引導廣大百姓的價值。

什麼「要麼穿上軍裝開疆拓土,要麼穿上白衣救死扶傷,這才是華夏好兒女應該做的。」

什麼「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說上萬戶侯!」

等等。

鼓勵百姓參軍,讀書人投筆從戎,投身到開疆辟土的偉業中來!

有哪些男人拒絕得了封狼居胥吶?

想想那些字眼兒:飲馬瀚海、光宗耀祖、國之棟梁、名垂青史、入賢良祠,哪一個不會讓男兒熱血沸騰?

國內,自隋文帝開始,科舉製度成為易總選拔官員和人才的重要製度,打破了士族階層壟斷的官場。

經過歷年的完善,科舉取士已經有了成熟的製度,在中華這片大地上已經持續一千多年了。

現在,當今皇帝高瞻遠矚,覺得單純的科舉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他在不觸動科舉擁護者敏感的神經的前提下,除了科舉外,慢慢增設數學、醫學、工科等實用性考試科目,錄用專長人才。

隨之而來的,專門的官辦醫學學堂、機械工程學堂等各類學堂應運而生。

麵向普羅大眾的女子學堂還不是時候,隻有在京中,由皇後牽頭,開辦貴族女子學堂。

言娘看著日新月異的大清,覺得未來可期!

「女性受教育,上可以教夫,下可育子,遠可治國,近可持家。可見女性受教育對家庭幸福、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

對於女性創立麵向女性的學堂、書刊,皇後這樣說,弘晝覺得很正確。

自家幾個兒子不就被她教育的很好,自己還能父以子貴稱為皇帝。

弘晝對此沾沾自喜。

實在是兒子太給自己長麵子了。

據說很有二伯當年的英姿,但自己可不是皇祖父那樣的人,等兒子長大,自己可要立馬滾蛋,覺不給兒子添堵。

自己可是答應皇後,帶她出海走走呢。

嘿嘿,自己也很向往外麵呢。

朝廷走向正軌,大家都關注著開疆拓土,加官晉爵,弘晝一時覺著自己被朝臣們噴的都少了。於是有閒情逸致了。

想起媳婦兒以前說過的小時候的事兒:林家祖母當年帶著年幼的孫女兒,欣賞以前朝代的人物畫像。

感嘆說:都說滿朝朱紫貴,我年輕的時候兒就想著,現在朝廷要是能穿這種樣式的服飾,想著你祖父即使年齡大了也是個帥老頭。不比人們都誇的納蘭大人差。

弘晝想想林祖父的歲月沉澱下來的那身氣質,確是納蘭大人比不上的。

林祖母好眼光!

那自己是不是讓官員們穿這種服飾上朝?

雖然能上朝的都是老狐狸讓自己頭疼,不過想想換成這種服飾確是養眼。

弘晝扌莫扌莫下巴,任性的決定了。

滿族官員不同意,那就兩種服飾想穿哪種穿哪種,漢族的大臣麻溜的換上了。

滿族除了一些老頑固,有人偷偷換上,覺得還挺不錯——相伴幾十年、不耐煩見自己這張臉的夫人,也誇自己好像變帥了!

大多數人換裝之後,弘晝又覺得發型好看,不稱這套衣服啊。

於是讓太監給自己拿頂男士假發來,這可難道了貼身太監。

最後急得跑到假發製作處讓人現做。

等弘晝帶上假發,滿意地點點頭,去讓媳婦兒看看。

看到媳婦兒驚艷的目光,弘晝心滿意足的決定自己要把頭發留起來。

不是孔夫子說的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康熙爺也說以孝治國。

弘晝這樣反駁不贊同自己舉動的大臣。

祖宗就是擋箭牌,哪個需要拉哪個。

弘晝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媳婦兒時的驚艷,覺得還是漢服最配自家媳婦兒。

寬大的旗袍,穿到媳婦兒身上,沒有漢服那麼能襯托媳婦兒的美貌和氣質。

所以現在自家當家做主了,當然要滿足媳婦兒的喜好啊。

漢服,讓製衣局製作。

迂腐的大臣嗶嗶,可以聽而不聞嘛。

弘晝覺得那時自己對媳婦兒的一見鍾情,才促使自己上進。

自己對媳婦兒的感情,真的是像媳婦兒所說的「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啊!」

弘晝沾沾自喜道。

乾武7年,林如海已經近九十高齡。

身體虛弱的臥床了。

皇帝把太醫院首派過來了,診斷是人體的自然衰老,藥物無力回天。

就這幾天的事了。

林如海回顧自己一生,前半生雖然有高中探花的喜悅,更多的是撐起門楣的壓力。

後來,什麼時候呢,從言娘進府生了阿壽後,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

自己兒孫滿堂,活到90高齡,這是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自己這輩子值了,心滿意足。

唯一遺憾的是,以後不能陪伴言娘了。

前有黃庭堅的「書到今生讀已遲」,現有藏族活佛轉世,還有佛教、道教中的各種傳說。

有人生來帶宿慧,有的人經歷重大挫折後開竅,等等不一而足。

言娘可能屬於後者。自己這些年護她周全,以後就要交夫給孩子們了。

孩子們都在身邊,該交代的都交代給孩子們了。

言娘坐在床邊的椅子上,低頭側耳聽林老爺的囑咐:「言娘,以後,我不在了,你要、自己多注意,不要、那麼粗心大意。算了,有孩子們呢,孩子會替我照顧好你的。我不擔心、不擔心······」說著,聲音慢慢消失,生命逝去。

言娘泣不成聲。

這個男人,臨終前,還在擔心自己。

原來,這麼多年不是自己沒露馬腳,不是自己有老天護佑,而是這個如父如兄的男人,保護著自己!

林如海三朝元老,帝王心腹,皇後親祖父,太子祖外公······,名頭很長,葬禮很盛大。

林如海的葬禮上,言娘一直昏昏噩噩,孩子們很擔心她。身邊一直有孩子們跟著。

林老爺要被送回姑蘇了,和等了他幾十年的賈氏合葬。

而自己身為公主,清朝的祖製是,公主下嫁,在其去世後,是不能葬入皇陵,也布恩那個進婆家祖墳,隻能另擇地建墳墓。

當時言娘聽說的時候,鬆了一口氣。

自己是在賈敏去世後進的林府,沒見過賈敏。不存在道德上的小三之類的。

但,要是死後進林家祖墳,三個人不說位次尊卑如何安排,人若死後有靈,三個人擠在一個墓穴裡,也太尷尬了。

這樣子最好。

自己到時侯,就讓兒子在京城附近找一塊風水寶地安葬,離孩子們近些。

言娘要跟著兒子們送林如海的棺材回姑蘇下葬。

言娘已經是近七十歲的人了,兒子們擔心言娘的身體,不同意。

這是最後一次同行了,言娘堅持要去。

最後,阿壽急了,偷偷告訴言娘:爹爹棺材裡隻有一身衣服,您跟過去乾什麼!好好在京城呆著,哦!可以去城外,前幾年父親親自購買的莊子散散心。

隱晦的給言娘指出,想陪伴父親,就去城外莊子上啊,爹爹在那裡等你。

言娘的眼裡「刷」的流下來了。

這個男人,為了自己,不入祖墳!

悄悄的把事情都安排好了,知道自己以後想要葬在京城,就早早的選好地方,現在他先去那兒等自己了。

「娘,你別傷心啊。爹不是故意瞞著你呢,主要是考慮姐姐的心情啊。」阿壽見言娘流淚傷心,平時穩重的林大人,手忙腳亂的給言娘擦淚。

「沒有,娘沒有傷心。你爹也是喜喪。娘就是感動你爹的心意,娘···」言娘說不下去了。

過來一會兒,言娘收拾好心情,說道:「你們放心的去姑蘇吧,我去莊子上散散心。」

在這個愛人埋葬的莊子上,言娘把自己親手摘的鮮花,放到旁邊的墓碑前,春日的暖風吹起她額前的碎發,目光悠遠的看向未知的遠方。

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跌落暮色 身為惡毒女配的我與哥譚格格不入[綜英美] [綜武俠]我靠嘴炮縱橫江湖 [足球]我嗑了我的拉郎cp [全職高手]誰都不信我在玩榮耀 阿尼亞今天也要拯救世界 [柯南]給真酒摻水的日子 伏黑哥的人魚崽又哭了 乙遊分手黑化定律 組織內禁止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