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彼得帕克:教父,我不一樣了(1 / 2)

加入書籤

彼得帕克現在很迷茫,很憂愁,很焦慮。

這一段時間他的睡眠質量出奇的差,他每天都在做一個相同的夢,這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他的日常生活。

他在白天總是會打瞌睡,無精打采,頂著大大的黑眼圈,這看起來就像校園內那些因為早戀,被掏空了身體的花花公子們。

因為這件解釋不明白的事情,彼得帕克被簡和格溫兩人同時討厭了。

她們根本不相信彼得帕克的說辭,她們認為彼得帕克已經不再是一隻貞潔的童子雞了。

她們認為彼得帕克變了,他不再是純潔的少年,也不再是那個文質彬彬的小夥子。

在簡和格溫兩人的眼裡,彼得帕克現在就是一個隻會走腎的花花公子。

畢竟,彼得帕克有一位名為托尼斯塔克的教父。

人的名,樹的影,托尼斯塔克的風評,是個紐約人都知道。

作為夜夜當新郎,每年十二個月份封麵女郎收集者,花花公子托尼斯塔克的教子,很難有人會相信頂著一雙黑眼圈的彼得帕克是一個好孩子,會是一個潔身自好,保持貞操的青澀少男。

彼得帕克很苦惱,他現在的精神狀態,不僅讓他遠離了愛情,也遠離了獲取知識的路。

他已經五天沒有跟簡和格溫說過話了,兩人在跟他慪氣,根本就不搭理他,見麵就是輕瞥兩雙飽含不屑的白眼,再加上兩抹嘲諷意味十足的笑容。

學校的老師們也不再誇獎他,看著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以及失落,一位三好學生,一位聰明的天才,一位未來的科學家,正逐步踏上半路夭折的路。

總之,彼得帕克現在真的很難受。

不過,一個人失去東西的同時,也會獲得新的東西,能量是守恆的。

能量守恆定律一直都是一個極為寶貴的真理,它可以應用在任意情況,世界上每有一個人正在開心大笑,就會有一個人正在悲傷痛哭。

雖然彼得帕克與愛情正在漸行漸遠,但他與友情卻正在越來越深厚。

「嘿,彼得帕克,我對你現在的狀態越來越滿意了,曾經我以為你是一個好孩子,但現在看來似乎不是這樣。」

「嘿,你這小子玩得也很花嗎?瞧瞧你這雙厚重的黑眼圈,你一定經歷了好幾場曠世大戰……」

「嘖,讓我猜猜是誰?是不是拉拉隊裡那對豐腴圓潤的姐妹花,嘶,那兩個真是極品,我隻是看著就知道妙不可言……」

「你小子現在與我越來越近了,這種感覺真好,曾經你我之間就像有一道看不見的屏障,隔絕了我們繼續靠近的關係……但現在這道屏障正在消失……」

已經改過自新,浪子回頭,重新做人的不良青年閃電湯普森,對彼得帕克現在的狀態表示極為滿意,並且暫不絕口。

他豎起雙手的大拇指瘋狂為彼得帕克點贊,並在看不見的私下裡遞給了彼得帕克好幾部最新的正版藍光4k光盤。

他希望彼得帕克可以從其中學習到一些先進的技術,更加精通於男女之事。

湯普森很熱,東京也很熱,但彼得帕克卻從來都沒有熱過。

他不僅沒有熱,甚至感覺很涼。

彼得帕克長舒了一口氣,他抬起頭望著碧藍的天空,眼神之中充滿了焦慮。

這個夢到底是怎麼回事?

自從出了那次車禍以後,他便一直在做著一個相同的夢,一個無比古怪的夢。

在夢中,他參加了學校的實習任務,與格溫和瑪麗簡一起來到了奧森本公司舉辦的蜘蛛博覽會。

在博覽會上,他興高采烈地用照相機對玻璃箱中的蜘蛛拍照,並記錄講述每一隻蜘蛛的品種和生活習性。

但就在彼得帕克正開心工作之時,他被一隻黑色的蜘蛛狠狠地咬了一口。

隨後,他的身體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從一個營養不良的瘦弱年輕人變成一個強勁有力的肌肉青年。

彼得帕克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實現了從根本上質的飛躍,他從凡人之軀一躍成為了「小超人」。

得益於那隻蜘蛛的特殊性,他的反應,他的速度,他的力量,都超越了常人,彼得帕克變成了一隻人形蜘蛛,他甚至可以吐絲。

夢中世界,獲得力量的彼得帕克經歷了一陣短暫的迷茫期,在最初的時刻,他利用這個力量玩弄了曾經欺負他的,以閃電湯普森為首的那些不良青年。

接著,他利用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獲得財富,他參加了地下黑拳,打倒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獲取了一筆又一筆不菲的獎金。

就在彼得帕克興高采烈地拿著獎金回家時,發生了一件令他悲慘的事情,他的叔叔本死在了他的麵前。

死前,本叔叔語重心長地囑咐他:「彼得,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力量創造邪惡與混亂,要用自己的力量維持正義與和平,幫助那些水深火熱的普通人……」

「彼得,一定要記住,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夢中世界,彼得帕克在得到本叔叔的精神教育後,他開始利用這個力量,除暴安良,匡扶正義,打擊邪惡……

最後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超級英雄,他被紐約人們稱做蜘蛛俠。

當然,英雄之路,絕不是那麼輕鬆的。

在這條路上,彼得帕克經常負傷,經常流血,經常折斷骨頭,疼痛與危險伴隨著他每天的生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魔心變 慕南枝 獸神將的漫威遊記 我的功法來自一萬年後 穿越忍界,體內有隻阿爾宙斯 長生從觀想法開始 異界重生之活著 什麼年代了,還在傳統製卡 高武:穿越未來五千年 新代神話 生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