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了兒子就有了隊伍(1 / 2)

加入書籤

在以拳頭牯來說話的農村,文武斌家三代單傳,在村子裡是沒有什麼話語權,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的。

正是這種長期被邊緣化的現實,讓文武斌的父親固執地認為,一個人要講得響話,被人尊重,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生子,兒子多了,拳頭牯硬了,人自然就高大了起來。

所以,當文武斌考上中專後,他父親就反復交代他,以後參加工作了,一定要多生幾個兒子,延續血脈,光大家族。

可是計劃跟不上變化。當文武斌結婚時,人們越來越普遍地感受到,要想按照自己的意願生育孩子,比當強盜都要著難,如果不躲不藏不當釘子戶,幾乎就是癡人說夢。

文武斌自從中專畢業後分配到工廠,成為縣城人,各種生育宣傳就已經鋪天蓋地,特別是通不通三分鍾,再不通龍卷風的行動傳言,讓人們的生育願望越來越淡化。

體製內工作人員的生育都是生一胎化。

這是一條比鋼鐵都還硬的底線。

丟了體製內的飯碗,對於一個家庭,就是失去了天,失去了地,整個家都是懸空而浮的。

但自己的父母不一樣。

他們是世襲農民,生兒子不僅是傳宗接代的需要,更是生存生活的需要,特別是維護家庭權益,不被他人欺負和損傷的需要。

生了兒子,就像國家有了自己的軍隊。

所以每次父母和他談及生育兒子的事情時,話語都是很強硬的,哪怕就是回家種田,也要生出一個兒子,傳承家族血脈,延續姓氏香火。

唯有這樣,做兒子的才能對得起祖宗,守得住家庭,傳得下血脈,留得了香火。

哪怕生出一個蠢子崽來,也比沒有兒子強一萬倍。至少,自己死後有人捧靈牌(遺像),族譜不會到此為止,可以繼續代代書寫下去。

文武斌從生下第一個孩子後,就開始走上了特定的煎熬軌道,幾乎整晚整晚地睡不著,頭發一把一把的掉。

聽父母的話生一個兒子,就是超生,鐵飯碗就要被砸掉。

不聽父母的話,能保住飯碗,可又怕被別人罵斷子絕孫。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必答題,選擇鐵飯碗就不能要二孩,要二孩就不能捧鐵飯碗。

唉,這還真是一個自古忠孝難兩全的歷史難題啊。

他在反復比較之後,還是向孝低下了頭。

鐵飯碗沒有了,最多就是吃差些,穿差些,受苦些。

而沒有兒子,就沒有了家族的再延伸,就沒有了希望的再實現。

人生在世,不能太自私,不僅要為自己活著,還要為家族活著,為後代活著。

一個人一旦失去了傳承自己使命的人,即使混得再好,活得再精彩,也如同流星,如同煙花,又有什麼意義?

一個人一旦失去為家傳宗接代的意識,稍微有點壓力,就會成為過不去的河,爬不過的山,處處尋找躺平的理由。

生命隻有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才有意義,才會永遠。

生命隻有一次又一次的爬山過河,才有生機,才會炫麗。

他反反復復做劉冬翠的工作,兩人在床頭吵架床尾和中懷上了第二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開局彈幕,全人類圍觀我救世 自律為王 重生:末世我為王 謀局 流民天子 殘酒夕陽 會長的異世界狂想曲 道緣逆凡 神意大陸 世界核滅:人類崛起,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