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後世番外四(1 / 2)

加入書籤

話雖這麼說,但是連說這話的黃教授在內,心裡其實都沒譜,隻是事已如此,他們所能做的也隻有趕緊收拾好心情,好好完成剩下的清理發掘工作。

不過作為歷史學界的教授,尤其還是專業研究大安史的頂尖專家,這次的考古發掘工作結束不久,連黃教授在內的幾人,就被官方派人請去翻譯那本已確認為正寧帝手劄的書冊。

雖然已經做好可以從中發現大秘密,解開某些歷史謎團的思想準備。

但是真正看到正寧帝手劄中所記載的內容時,還是讓黃教授等人大吃一驚。

他們能看到的雖然不是原版,卻是由官方提供的復印版,逐頁拍攝復印的那種,內容完整。

這份正寧帝手劄的書寫日期,並非是從其登基後,才開始書寫,而是從承華帝出生之前的那段時間,就已開始記起。

即便每段內容都不長,也能從中可以看得出來,在承華帝出生前的那段時間裡,因其父英宗因忌憚自己手下最賢能的兒子瑞王,在京中掀起一翻腥風血雨,給正寧帝帶來極大壓力。

這種擔憂與恐慌情緒,在安英宗為對外展示自己雖因『不得已』重罰了瑞王等兒孫,實則還是一位關愛兒孫的慈父,當眾關心他的子嗣問題時,達到頂點。

讓正寧帝十分擔心他的父皇會因他已近而立之年,卻還沒有兒子,讓為對方認為他不爭氣、讓其丟臉,從而順手罰他。

再加上經濟壓力等方麵的因素,正寧帝在自己的第三個嫡女出生時,毅然決定將其充作兒子養。

當然,手劄上沒有直接寫他將嫡女充作嫡子的事,隻是黃教授等人結合後來公開的真相,不難從中看出這一路的心路歷程。

有了『兒子』之後,消息上報到宮裡,得了賞賜,表達出對他的滿意態度,正寧帝才覺壓力減輕許多。

後來的時間裡,正寧帝一家都過著深居淺出,或者說是非必要,便堅持不出門的生活。

為了避免沾惹是非,盡量閉門不出的日子裡,正寧帝留在家中親自養名義上的唯一一個兒子。

正寧帝手劄中所寫的內容雖然不多,有些僅是隻言片語,卻能讓人清楚的從中看出正寧帝在當時的心態變化。

這段內容可以充分證明,正寧帝並非像後世某些史學家們所猜測的那樣,是位心機深沉,十分擅長隱忍,為奪皇位,在私下裡做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謀劃的野心之輩。

與此同時,還為後世人解答出另一個謎團,就是正寧帝為何會在承華帝出生後,就將其充作兒子養,仿佛提前知道自己肯定能繼位般的疑問。

隻能說,這一切都不過是機緣巧合而已,後麵的打劄內容,也更加證明了這些。

最讓黃教授等人感到震驚的,則是正寧帝在其親自養『兒』的那段時間裡,所記錄的他與嬰幼兒時期的承華帝相處的內容。

那些內容的著默相對較多一點,打個比方,就是之前記錄某一天的所遇之事時,會隨筆寫上兩三句,多則三五句。

後來卻慢慢多了起來,從幾句增加到一大段,有十幾一十句之多,使得手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有趣起來。

而這些內容,可謂是栩栩如生的向所有讀者,都展現出一個生來不凡的孩子,打小就展露出的成長歷程與天才表現。

例如年僅半歲的承華帝在可以坐起、翻身後,就開始展現出的強大記憶力、反應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等。

這是正寧帝首次親自養孩子,孩子的表現讓他無比欣喜,在這個女兒還不會走路時,就開始為她讀書,教她認字與寫字。

於是父女一人一個敢教,一個敢學,都適應得非常良好。

除了這些教學日常,還有就是承華帝從小就表現出極有主見,能識忠奸的一麵,對身邊照顧她的人賞罰有度。

正寧帝對這個充作兒子養的女兒的信任,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與日俱增。

剛學會走路的承華帝,在看到自己的幾位姐姐因養的寵物兔子丟了,就聽信身邊人的慫恿,差點打死負責養兔子的女使後,救下女使,回頭就讓正寧帝給姐姐們上了一桌全兔宴的事,正寧帝也有如實記錄下來。

在不懂心理學的正寧帝看來,這是承華帝關愛姐姐之舉,十分支持承華帝,絲毫不知此舉會給他那幾位大女兒帶來的心理陰影。

看著正寧帝寫下的那些誇贊之語中,所透露出的毫不掩飾的欣慰與期待,黃教授等人都很無語,隻能暗自感慨,正寧帝對女兒的濾鏡實在太厚了些。

在承華帝成長到徹底學會說話的階段後,手劄中出現的父女對話越來越多。

雖然並不詳實,而是隔三差五地才寫一回,並不連續,在不知前因後果的情況下,看著讓人有些扌莫不著頭腦。

但是黃教授等人都能從中看得出來,當正寧帝自以為是在教『兒』時,小小年齡的承華帝已經在不動聲色地反向點撥她爹。

從府中收入支出花銷等方麵的事,到正寧帝奉召入宮時的應對等方麵,都已表現出這個事實,隻有正寧帝自己毫無所覺,還以為是自己想到的。

曾一度壓得他差點精神崩潰的那些壓力,也在養『兒』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消失。

誰都看得出來,當時尚在潛邸中,非必要,不與旁人往來的正寧帝,就是一位隻想當閒散宗室,在宮中內外都無權勢的郡王。

英宗在其駕崩前的兩三個月中,將自己的一些皇孫接入宮中教養。

時人眼中年僅三歲,實則不滿三周歲的承華帝也被一起接入宮中,一兩個月後,正寧帝毫無預兆地突然被封為太子,誰也不知道這期間到底了發生了什麼。

再後來,就是即將過年之際,英宗突然駕崩,正寧帝這位太子倉促繼位一事。

許是因為接連出現的變故,使得正寧帝應接不暇,心慌意亂之下,他隻偶爾在手劄上隨便記下某日發生某事,並沒有記下其中的詳細過程,讓黃教授等人看著都覺得有些遺憾。

因英宗駕崩的時間點,正值年末,正寧元年到來後,正寧帝才正式舉行登基大典。

毫無準備地當上皇帝後,一邊忙著為大行皇帝辦喪事,一邊清理家當時,正寧帝才發現英宗為他留下的不僅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國庫,還負債累累。

看到正寧帝在手劄上記下的那些令人觸目驚心的赤字,讓黃教授等研究大安史的專家,都感到不敢置信。

因為這個數據遠比大安對百姓公開,被記錄在正史上的數據還要差得多,但是專家們都知道,這份手劄中記載的這一切,才是最可信的。

迫不及待的繼續往下看,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當時已被英宗在遺詔中欽定為皇太子的承華帝,在知道這一情況後,當機立斷,派出英宗為他們父女留下的暗衛,將英宗為自己修建的那座超級奢華的皇陵中,所有可以變現的金銀器具和建築,都給弄了出來。

將還未送入皇陵中的金銀材質的陪葬品,都替換成鍍金、鍍銀的那種。

最終趕在大行皇帝的棺槨被送入皇陵前,成功摳出一大筆錢,以正寧帝私產的名義,充入國庫中,解決當時的燃眉之急,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

能在朝廷窮得一貧如洗之際,拿出這麼大一筆錢,極大了緩解了當時的朝廷困局,也成功讓正寧帝初步坐穩皇位。

即便是在時隔千百年後,專家們也能從中看得出來,正寧帝絕對是懷著萬分復雜的心情,記下這麼一段不光彩的事件。

此舉完全相當於是在英宗的棺槨還沒入土前,先被其兒孫給『盜』了一遍。

在當年那個最為推崇忠孝的時代裡,這種操作絕對堪稱是大不孝之舉,隻是正寧帝父女在忠孝麵前,毅然選擇要忠於國家與百姓。

在承華帝的幫助下,成功渡過這道難關後,從手劄中不難看出,正寧帝變得對承華帝更加信任,甚至可以說是依賴。

而承華帝雖然年紀小,卻在當時就已意識到自己一家隻能進,絕對不能後退,退一步便是萬丈深淵的處境。

從手劄中記錄的內容後,承華帝在後來,不僅時常找機會向其父母姐姐們灌輸這一思想,言行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強勢。

正寧帝則在經歷過一段思想鬥爭後,才態度堅定地選擇聽從承華帝的建議,徹底放棄抬舉外戚、宦官,讓他們與朝臣形三足鼎立,相互製約的朝堂局勢的打算。

隻是正寧帝的這個選擇無論在何時看來,都會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黃教授等專家在看到手劄之前,同樣會感到難以置信,可是他們看到手劄中的記載,知道前因後,又因身為後世人,本就知道後果,就變得特別能理解這一切的發生。

隻是當他們看到正寧帝在這段時所產生的猶豫和掙紮時,感同身受之餘,即便自身還擁有上帝視角,也忍不住對此感到提心吊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和奇犽網戀之後 疾風吻玫瑰 偏執丞相寵妻日常(重生) 全球升溫 愛意延遲[娛樂圈] 異種大食堂[無限] 綠茶白月光[快穿] 職業嘴替,日入十萬 豪門離婚指南 博物學家,專業暴富[綜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