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早有端倪/忽起風波?(1 / 2)

加入書籤

陳秉江開始一心一意等待著賞花宴的到來。

宴會的時間也不遠了,就在一周多之後,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一段日子突然變得暗潮洶湧起來,橫生波折。

越州今年的秋糧不知為何收的不順利,丞相都氣病了,告假了好幾天。朝中大事一時間無人處置,隻剩太子一人勉強應對得搖搖欲墜。楚地百姓被苛政沉稅逼的揭竿而起,卻因為不成軍不成形,開始四處逃竄,變成了流寇。這下相連的益州,鎮州和涼州也遭了殃,陸陸續續開始有小股流民逃到皇城外求救,實在活不下去了。

朝中大臣們卻還在慢吞吞扯皮,沒有派兵清剿也沒有賑災放糧,隻因戶部裡沒有足夠的白銀庫存,他們想活動也隻能乾著急。想要臨時尋些方法拆東牆補西牆的周轉麼,這也是捉襟見肘的——馬上要過冬了,關外的西兀人眼珠子都餓綠了,哪年不打過來騷擾邊境?邊軍們的軍需糧餉萬萬拖延不得。

大小官員們這兩個月的俸祿也還沒發,拖不了第三個月了,人人都睜眼死盯著,隻等買米炭過冬。今年偏偏秋糧收的不順利,更沒法拆過來些補全。所以這幾天朝上到處吵得鬧得都說不出個章程,烏糟糟亂成了一片。

每天下朝回來的範家主什麼心情,陳秉江不知道,但隻看來康王府傳達消息的範碩一天比一天沉重的臉色,就能猜到局勢有多糟心。不過情況如此糟糕了,慶德帝還是穩坐宸清殿,每天修身養生,撒手不管朝政,頂多是把二皇子丟到朝上去跟他倒黴的兄長一起處理事務。

……到底是有什麼底氣?

這種情況下,陳秉江已經無心關注賞花宴還是不是如期舉辦了,他跟著母親,連同相熟的幾家夫人子弟,商量著輪流在城門口支起幾口鍋開始賑粥。雖然還是杯水車薪,但好歹盡了一份心力。隱形人一樣待在豐荷院安靜養傷的周陽都坐不住了,這次也自告奮勇跟著幫了些忙。

連帶著範家兄妹都逐漸熟悉了周陽。

表麵兄妹倆還是若無其事很能端得住的,等避了人,範表妹狠狠一跺腳,戳了陳秉江一指頭,嗔怪他:「好啊!江表兄原來認識人家!之前怎麼不早說呢,倒是惹得我們鬧了笑話……」

她的臉色漲的微微薄紅,這是在為自己背地裡說三道四而感到羞惱慚然。範碩的麵上也微微露出一個淡笑,不緊不慢的把玩著自己的玉扳指,垂眸說道:「看來康王世子這邊每日的消息恐是太多了呀,都處理不過來了,我還是過些時候再登門為妙。」

範家兄妹倆平時雖然關注時事,私下也會八卦議論,但若話題裡的人是他們或周遭人認識的,那他們是決計不會再在背地說些小話的。

陳秉江一看是自己把事弄糟了,確實沒處理好兄妹倆的感受,隻好道歉討饒:「先原諒我則個。不是我不明說,隻是那段時間情況特殊……」

範家兄妹勉勉強強原諒了他。他們其實也清楚,假世子身份尷尬,被趕出伯府後就銷聲匿跡了,外麵大多都以為他已經跟著親生父母回了農家。現下看周陽居然還帶著傷借住在康王府,就知道其中必有內情。兄妹倆得到一個解釋見好就收,後麵細節就不需再問了。

等到賑粥第四天的時候,說要去秋釣的康王爺半道上就回府了,還把全家人都叫回了正院,他繃著臉認真叮囑:「五叔爺說形勢不太對勁,我們外麵的賑粥……先停停。」

康王妃這段時間是最勞心勞力的一個,她先不乾了,重重放下茶盞惱火道:「說停就停,難民怎麼辦?都要活不下去了……我們府又沒犯什麼錯,有必要這麼謹小慎微嗎?」

陳秉江也蹙起眉頭,雖然無奈康王的保全之心,但他知道沒出什麼大事康王是不會這麼說的:「父親——外麵怎麼了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這個劍我一定要販 Be後白月光不要他了 花醉滿堂 和開國皇帝爹綜藝爆紅 先婚後愛 女配親媽在娃綜反向帶娃爆紅 世子的逃妻 師姐好怪,再看一眼 哭戲美人的火葬場們[快穿] 春夜困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