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 伏地魔,靈境成(二合一,求月票)(2 / 2)

加入書籤

地魔察覺危機,氣勢爆發,身上出現萬千刀刃,將古樹,藤蔓,紛紛斬斷。

同時直接拿著就往嘴裡送,幾隻木靈鬼沒來得及逃走,便被吞吃了入肚。

黃天立即變陣,從木陣轉化為水陣。

水陣冥冥,三百水靈鬼,驅使弱水濁浪,將這一片地方化作一片深不見底的大湖。

浪水沖刷地魔身軀,帶出大量泥沙。

「白蓮淨世大咒!」黃天驅使著大咒,淨化地魔身上的魔氣。

同時十二都天神魔再次出手,這種水環境,比剛剛火環境,更適合他這種人身蛇尾的作戰,當下頻頻將地魔按入水下,叫地魔嗆水嗆得厲害。

年有餘看得津津有味:「這一千五百道兵,你用出花來了。」

黃天顧不得他調侃,親自入陣,打算截取其體內神性。

土靈珠不斷吸收地魔身上的溢出的地氣。

黃天寶印蓋了不知道多少個戳子。

淨世白蓮還在其天靈蓋上呢,鎮壓住了魔魂。

都天神魔將其死死壓住。

三百水鬼控製不斷沖刷泥漿。

「神性沒有凝煉成神道真種,他走的不是法則神道,是血脈神道……」黃天暗暗感應,不斷掐訣。

之前黃星黃辰,兩條龍蚯,自己還有收伏的想法,因為自己可以控製得住。

但這個玩意,自己控製不住。

當下開始抽取神血。

一絲一縷,神性血液開始剝離,進入黃天體內,帶來一些別樣的感悟。

黃天的神形也開始不斷變大。

這叫年有餘不得不認真開始為黃天護法起來。

黃天原本身形最高一尺,現在身形卻不斷膨脹,雖不如這頭地魔,但也十分可觀了。

兩尺,三尺……九尺…一丈…

隨著黃天抽取的神血越多,地魔越發氣息奄奄。

並且嘔吐出來大量自己吞食之物。

冥土,樹木,骸骨,遊魂…各種惡氣……

身形也隨著嘔吐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多,開始變得越來越小。

直到最後,變成一個大頭娃娃,目光充滿求饒之色。

與之對應,黃天已經身形高達一丈六尺之高,是十分實在的巨人了。

見著大頭娃娃的求饒之色,微微一念:「他也算是我一奶同胞的兄弟……」

然而見其麵容竟然和自己一模一樣,黃天想起了孫悟空和六耳獼猴。

惻隱之心立失,「有我沒他,有他沒我,我之前身形瘦小,便是營養都被他吃了去,我留著他便是給自己留了一個腫瘤,隨時可能反噬要我的命,將我取而代之。」

當下一印砸死。

隻剩下最後的死亡,幽冥,吞噬,之類的權柄,繼續被黃天吸收。

砸死之後的魔胎,更是化作了煙塵,消失得一乾二淨。

黃天頓覺有圓滿之感。

體內神道真種似乎就要開始發芽,生長,變成神籙。

然而迫於神山沒有晉升而停止了下來。

年有餘見黃天打死了魔童,微微點頭:「此事不能馬虎。」

黃天收起諸多寶物,見著一片狼藉的陰冥,隻道:「還好今日有你在此,叫我有了幾分底氣,總算將這處隱患給祛除了。」

「沒我也是一樣。」年有餘笑嗬嗬:「你太慎重了,其實是對自己實力錯誤認識的表相,無論自大,還是自卑,都不可取,一味苟到底。」

「我見著他身形龐大,就被嚇住了,加上我隻有一兩道神性之時,趨吉避凶,對陰冥之氣十分厭惡……就隱隱自覺其十分厲害。」

「沒有什麼靈智,沒有伴生法寶,你怕啥,隻是看起來看起來厲害罷了,一下子把你唬住了,反而你就真的成了他的口中食了。」

黃天暗暗覺得其中蘊含道理,年有餘不知道在打什麼機鋒,但終究有了膽氣,有了心氣,不再畏畏縮縮了。

隻是依然將自家丈六身子一縮,不在三寸模樣,卻和年有餘差不多高,如此二人更像是親兄弟一般。

「你如今有了神血,神性,其實已經算半個真神了。」年有餘感慨:「前途廣大,我也多有不如。」

黃天也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一舉一動,有拔山之力。

自身仿佛就變成了山嶽,不再需要用寶印借助黃天嶺的山勢跟人對轟了。

自己一拳下去,隻怕也有一山之力。

乃至於黃天現在就死去,也會變成一座山。

如同誇父逐日之時,自身化作山嶽,手杖化作桃林,就是這種狀態。

怎麼說呢,黃天如今的狀態,雖然不是一代先天神祇,但起碼跟腳屬於二代天生神聖了。

那種神祇相互結合,生下來的神子,就是黃天這種狀態。

但是黃天比較弱小的就是,不如他們一出生下來,就是陽神境界之類的。

但如今補全自身,也是一件十分值得高興的事情。

「好兄弟,看我施為,如今我趁機將靈境一並開辟出來。」黃天如今自信滿滿,自覺另有一般氣象,什麼一生不弱於人,吾有大帝之資之類的念頭在腦海想起。

年有餘見著黃天施展為,隻見黃天手持寶印,寶印落入陰間廟宇宮殿,便有金光大盛。

光芒所照之地,皆化作福田。

黃天開始煉化幽冥大地,將淨世白蓮大咒持誦。

大咒淨化幽冥惡地,生出朵朵咒力蓮花來。

與此同時廟宇之中,由於信徒對神靈居住的淨土世界的向往等諸多美好念頭而產生的微小虛幻的空間泡沫,也被黃天攝取出來。

但凡依托廟宇,開辟靈境,都是借助這個虛幻空間泡沫。

煉假成真,煉虛為實。

黃天將大量地氣倒入虛幻泡沫之中。

地氣演化大地,靈境開始膨漲穩固,但是泡沫邊緣越來越薄。

黃天隻好不斷往裡加乾坤石,昆侖玉之類的材料。

靈境吞吃了這些材料,界膜便開始自主生長延長起來。

黃天又往其中投入正逆五行輪,將其化了去,其中五行精氣紛紛填充了靈境。

正逆五行輪都化去了,靈境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雞子。

但依然不夠,黃天開始回憶當初在秘境之中所觀察到的天地法則。

隨即跳入靈境之中便開始開天辟地。

年有餘見狀,將先天三寶玉如意放出,幫助黃天穩固空間。

黃天定住了大地,剛好此寶內蘊水火風。

加起來就地水火風,四象之相。

黃天將十二都天神魔,三個三個一組,分成四組,立於靈境四方。

分之春夏秋冬。

以四象大陣,演化四時之序。

十二都天神魔又各自成陣,雖成陣,但不合體,大量吸引幽冥之中的濁煞之氣。

濁煞之氣將靈境沉沉,接幽冥。

然而黃天身形開始變大,黃天已經領悟得大小如意之法,之前地魔的體量,就是黃天可以變化的最大體型,也有百丈高。

天高而地遠,濁氣降而清氣升。

然而這還不夠,黃天暗暗溝通陽世黃天嶺地脈,與之靈境相接。

年有餘見黃天身高百丈,加上十二個都天神魔,將靈境撐開得極大,暗暗心驚:「這是要乾嘛啊?萬一崩了,炸了,那可不得了。」

靈境開始膨漲,從幽冥之地,一直膨脹到了陽世。

這時陽世的陽氣湧入,陰陽相濟,生成雷霆。

黃天忽生感悟,從雷聲中領悟到了真正的社雷。

但此時並不是領悟雷霆的時候。

黃天拿出土靈珠,自身神性與此寶交匯,九洲玲瓏珠一般的神道真種,將種種法則開始交織,製定靈境運行的法則。

土靈珠內融合息壤,息壤可以變化成大陸,如今用來穩固靈境空間綽綽有餘。

黃天將靈境的規則,按照自己的神性意誌開始製定運轉。

之前儲存的香火,紛紛開始燃燒起來,幫助黃天執行,校準誤差。

黃天領悟的法則,根本是大地,各種各樣的地形地勢,乃至於大地在時間流逝上麵的痕跡,歷經歲月的穩固恆定等等,甚至於風,火,木,金,水,等等法則,也都有涉獵,但都是淺嘗而止。

可如今開辟靈境,卻馬虎不得,要慢慢完善。

雖然就算不完善也不要緊,隻要完成元氣循環就可以了。

畢竟黃天境界還低,不可能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直接變出一個福地洞天出來。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合之。」

黃天默默以此訣作為靈境根本法則。

當下靈境各自和陽世中諸多地靈寶穴相通。

那些地靈寶穴都是靈境的供養根基,也是入口,出口。

地穴之呼吸,便是靈境之呼吸,黃天嶺之呼吸,乃至於黃天本身之呼吸。

這麼一道運行法則,黃天並沒有多加其他。

等自己有其他領悟的時候再說。

隻見靈境中汩汩生出一口泉水來。

而靈境深處,自秘境中尋來的可以永恆燃燒的涅槃木,也在不斷燃燒著,為靈境提供火的源泉,動力。

木的法則由著宴溪先生入駐靈境後便已經開始運行生成。

地靈寶穴和靈境產生交互的一刻,本身就生長在地靈寶穴上麵的宴溪先生也是第一時間被拖入了靈境之中,成為了靈境吞吐元氣的循環中樞。

這也是靈根所在的意義。

宴溪努力舒展著自身,不斷拔高身形,汲取大地之下的種種靈機……

同樣被拉入靈境中的還有那株銀杏靈根,以及靈根下麵那顆巨大的蛇卵。

借著靈境開辟的氣機,這枚蛇卵終於破殼而出。

然而卻不是一條實體蛇,而是一條虛形的,渾身隻是陰炁,死炁的,元炁生靈。

這條蛇靈天生帶有空間神性,畢竟它的母親是巴蛇,具有吞象的空間屬性,他的父親是纏繞世界的巨蛇。

如今一出世,它便將蛋殼化了乾淨,融入了整個靈境,仿佛整個靈境變成了他的新蛋殼一般。

這條巨大的炁靈大蛇開始遵循著本能,纏繞著整個靈境。

但他的纏繞不僅沒有對靈境造成傷害,反而穩固了空間。

平息了陰陽二氣的騷亂。

隻見其雙目宛如日月,睜開就是白天,閉上就夜晚。

整個靈境的諸多元氣也開始變化,每一道元氣都如龍蛇一般開始凝結成符籙,往空間界膜處依附……

年有餘目瞪口呆:「這是什麼情況?」

黃天也不知道會產生這樣的變化,開始溝通那條炁靈龍蛇,隻隱隱傳出來「父親」「母親」之類的念頭。

好在整個靈境到此就算開辟得差不多了。

雖然大部分地方隻是光禿禿的大地,除了兩株靈根外,還有一個泉眼外,看不見其他東西,然而覆蓋了整個黃天嶺,足足一百多裡方圓。

雖然比不得城皇靈境,但比土地爺那個小靈境不過七八畝地要大得多。

畢竟按照黃天的想法,以後精怪,一律生活在靈境之中,陽世隻留給凡獸繁衍。

要種田!要建村!

「果然,地神開辟福地,就是更加容易一些!」年有餘觸扌莫觸扌莫靈境大地,並不淺薄,沒有虛浮之感。

抬頭看天,因為打通了陽世,所以和外麵看見的天空並沒有兩樣,隻是如同半個蛋殼一般的透明界膜將靈境和陽世分割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在東京當巫女 西遊:我孫悟空才不要大鬧天宮 從烏坦城開始征服諸天 迷霧之仙 我在1980年有個家 神印之龍皓晨養成計劃 誰見嶽父會送通緝犯當見麵禮? 我成了女頻修仙小說中的炮灰 諸天氣運:從鹿鼎記開始 我在聊齋長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