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婁半城的鎮宅之寶(2 / 2)

加入書籤

通過易大媽的口,王海知道自已昨天可能是發了一大筆橫財。窮人思維,知道了自己可能有一大筆財富,王海也就在這兒呆不住,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自己的那些橫財了。

於是,跟易大媽隨便客套了幾句,王海就急急忙忙的回家了。

回到家,王海開門進去,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的後窗打開,再在窗口下放一張凳子。接著王海又出去重新把家門鎖上,繞到屋子後麵,從自家的後窗翻窗進去,再把後窗關死。

王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人看見他家家門上鎖,以為他不在家,就不會來打擾他了。

打完掩護,王海就穿回了村裡,村裡的時間和時節是與外麵同步的,不過村裡的氣候對應的是皖南那個江南山青水秀,可不是北國的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再加上密閉空間,這氣溫更是要比外麵高一點。

所以,村裡可比四合院裡要暖和多了,同樣是下午四點左右,四合院裡室外溫度是零下,而村裡現在的室外溫度是零上十度左右。

一下子從零下進到零上十度,王海倍覺溫暖,脫了棉衣,就開始把昨晚隨意丟在家門口的那些婁小娥陪嫁往自己家裡搬。

經過了一陣辛勤的勞作後,王海總算把這些東西都搬回了自己家裡麵。

喝了杯水,躺床上休息了一會兒,喘了喘氣,王海就開始揭秘他的那些橫財了。王海他首先關注的當然就是取自許大茂、婁小娥床底的那隻寶箱。

蹲在地上打開了那隻寶箱,首先映入王海眼簾的就是一個個大小不一,形狀不一的紅木盒子,一層層的摞在那裡。

也沒多想,王海隨手就從最上麵的那一層,拿起了一個手掌大的四四方方的紅木盒子。把上麵的隔板拉開,突然間裡麵就透出了一股燭光,不太亮但很柔和。

看到這股亮光,王海的心澎湃了,因為這時候的他想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夜明珠。

是個天朝正常人都知道這夜明珠的珍貴,最出名的慈禧太後嘴裡的那一顆,據說在當時就價值1080萬兩白銀。當時就值這麼多,如果放新千年後,那妥妥的就是好幾個小目標啊!

猜到了那是夜明珠,王海壓抑著心中的狂喜,以炸金花看底牌似的期待,一點一點的慢慢拉開了那個隔板。

很快隔板被全部拉開,王海也看到了這裡麵寶貝的真麵目。是一個玉鐲子,白色的,看上去質地細膩,光澤溫潤,色如凝脂,拿到手裡掂了掂,感覺很沉。

一看這東西的賣相,再想想這手鐲能被婁小娥這個「婁半城」家千金,收藏起來。盡管王海兩世窮人,沒什麼眼力,他也知道這手鐲的材質肯定是頂級的那種傳說中的羊脂白玉,而且是那種夜明的羊脂白玉。

想到這裡,王海就又想到了禽劇中,婁小娥和傻柱的那一夜後,婁小娥留給傻柱的「鴨錢」,不也就是這一隻白玉手鐲嗎?

改開後,婁家母女回來,婁母千叮嚀萬囑咐,讓婁小娥一定要把這手鐲要回來,說這手鐲是無價之寶,是他婁家的鎮宅之寶。這婁家當年可是京都城的「婁半城」,這種巨富之家的鎮宅之寶,那價值可想而知。發了,發了,這手鐲恐怕不止幾個小目標吧!

想著禽劇劇情,想著把這手鐲賣了自己就可以財務自由,王海壓仰住內心的滔天興奮,開始仔細打量起這隻「婁半城」家的鎮宅之寶。

你還別說,凡事都怕認真,王海這麼一仔細吧,這還真讓他在手鐲內圈裡發現了一行小字。

隻見這幾個小字筆劃都跟頭發絲般細,字體也很小,王海湊進了仔細看,才看清這幾個字都是繁體字。

還好這幾個繁體字都不復雜,王海雖然隻是初中文化,但也認出這幾個字的意思是:大清順治十三年,皇貴妃,董鄂氏。

順治帝、董鄂氏,這兩人的淒美愛情故事,相信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天朝成年人,都聽說過。

這手鐲原來是順治帝專門讓宮廷玉匠打給他的一生所愛董鄂妃的。

想想這麼大一片帶夜明效果的頂級羊脂白玉打造的玉手鐲,再加上這手鐲主人的身份,和那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王海決定這手鐲不賣了,爺收藏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港娛從1986開始 我能看到大數據 聊齋大善人 重回1982小漁村 鬥羅:若坨救我! 簽約AC米蘭後,我開擺了 東瀛怪談創造時 東京造物主 鬥破之冰晶王座 穿書後成了偏執校草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