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王胖子的影壇科普(1 / 2)

加入書籤

「吶,這是給你的支票,十五萬。」

李逸往毛巾上抹了抹手,從兜裡掏出一張支票。

在他麵前,王經正對著滿桌的美食大快朵頤。這家夥在李逸沒來之前,就點了滿大桌的點心。什麼蝦餃、燒麥、鳳爪、糯米雞、叉燒包蓮蓉包沒一樣落下的。

李逸給自己倒了一杯壽眉,笑道。「裡麵有多的,是我們大老給你的分紅。」

王經當真不愧為影壇快槍手。

從他答應接拍金菠蘿的新片,再到電影完成後期製作上線影院,才花費了不到半個月的功夫。

這部最終定名為《香江奇桉之食人魔》的電影,在影院上映兩個星期,最終取得了508萬的票房。

雖然對比起《雨夜屠夫》,看似差了許多。但是在充斥著大量同類型電影的檔期中,能取得500萬以上的票房,還是足以證明王經的過人之處。

而且這部電影耗時不過半個月,投資也隻有五十萬出頭。除去票房分成,公司最少也能入賬一百多萬。

「還是你們這些獨立公司爽快,我也就忙活了半個月,就有十五萬收。哪像在邵氏……」王經嘴上抱怨了幾句,接著把餐牌遞了過來。「想吃什麼自己點,今日我請!」

李逸搖搖頭,「既然你嫌邵氏賺的少,怎麼不自己出來撈。」

「作死咩,又不是沒有前車之鑒。李漢祥、胡金全、張澈這幾個大導演牛批吧。離開了邵氏之後,不也是混不下去。」王經啃著雞爪,沒好氣道。

李逸聽了啞然失笑。自己作為後來者,憑借著知曉的歷史,自然是覺得王經沒魄力沒遠見。

而作為邵氏的影二代,尤其是從小對電影行業耳濡目染的王經來說。背靠著邵氏這顆大樹,才是最好的選擇。

就如同王經所說的。李漢祥當初何等威風,在邵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開拍的黃梅調電影屢破記錄。

一部《梁祝》十五天內橫掃灣灣,東南亞電影市場。是邵氏前期得以和國懋抗衡的重要人物。

可在1963年,李漢祥叛出邵氏,來到灣灣。在國泰和聯邦公司的支持下自組國聯影業,意氣風發,發誓要做第二個邵一夫。

結果國聯影業苦苦支持了八年之後,在71年,被灣灣當局一杆清袋。連片場和公司都被查封了。最終李漢祥灰溜溜地逃回了港島,可謂是身無分文,無家可歸。

二十年基業一朝崩塌。

至於胡金全,和張澈也是火了之後出來單乾。但都逃脫不了失敗的結局。

「可人家李大導最後還是站起來了呀。堪比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啊!」李逸幫王經倒滿茶水,笑道。

話說李漢祥回到港島之後,可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利用自己以外在影壇的人脈與關係,找了一堆明星客串,拍攝出一部叫做《騙術奇譚》的多段式喜劇片。

這部空手套白狼的電影最終居然收獲120萬的票房,位列年度第六。

後續李漢祥更是重新與邵一夫合作,開創了華語片又一大風潮—風月片。

整個70年代,邵氏的武俠片和風月片,就是兩大票房法寶,部部賺錢。

「我可不想先經歷破產了再站起來。」王經總算是手停口停,他操起桌上的毛巾,胡亂地抹了下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被陰鷙法老纏上了 綁定洗白係統後我成神了 我在霓虹建設比奇堡 我有特殊的吃軟飯技巧[快穿] 摸摸山啾的小尾巴 小崽崽又進化了 作為琴酒的監護人我遭受太多 鹹魚幼崽在娃綜爆紅 可他是冷清小美人兒啊 死神回收渣男中[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