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禦下之法(2 / 2)

加入書籤

「太子哥,我保證讓你有所獲。再說了,京城勛貴這麼多,一家一千兩銀子,我怎麼可能能夠全部買下,隻寬限答應這一次如何。」

都快要走到房門之前了,沐琮仍然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朱見濟裝著被他煩得受不了的樣子,道:「行了,就依你,先把錢湊上來再說。奔波數日我也乏了,不要再鬧了。」

沐琮開心地跳了起來,朱見濟也開心地進入了夢鄉。

要說沐家一口氣出這麼多銀兩,值得嗎?朱見濟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沐家願意出就讓他去出唄,他認為人情更加重要,朱見濟就給他這個做人情的機會。

另一方麵,若是打擊麵過廣,勛貴們寧願到朱祁玉麵前哭窮也不願意賑濟孤兒,朱見濟到時候也下不來台,讓沐家做這個人情,並不是壞事。沐琮為東宮伴學,妥妥的太子黨,受沐家恩情和受東宮恩情有什麼區別。

次日,朱見濟上書言事,並請求撥發皇陵沿邊土地供孤兒居住,待四海升平、國富民足之日,再將占用皇陵土地歸還,如此民樂而祖寧,兩不相害。

唐氏說她會幫助朱見濟說話,討要土地,朱見濟自然是相信的。但是該要自己出麵還是要自己出麵,能不能成功就需要唐氏出一份心力了。

奏疏送上去之後,朱見濟沒有要戶部或者內庫出錢,想來問題不大,沒有人願意冒著為百姓唾罵的可能拒絕。

所以,東宮差使已經出發前往各大勛貴家,讓他們發發善心,可憐可憐京城的孤兒們,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積攢一些陰德。

此外,王義等人也已經開始在京城各條道路上敲鑼打鼓,推廣這一消息。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至於沐琮那邊是如何與各大勛貴家交流的,朱見濟不去管,最後隻要銀兩送過來,朱見濟才不管他們是如何交流的。

朱見濟自己這些天則是在東宮內學習,上書結束之後就不再理會外界諸事,一切自然會按照他預計的那般前進。

在朱見濟收納京城孤兒的時候,朝廷有兩件事值得一提。一件是朱祁玉痛罵甘肅總兵官妄開邊釁,一件是拒絕下調處州礦稅。

兩件事看起來沒有什麼交集,其實都與當今財政危機密切相關。

先說第一件,話說草原上,也先死後各部紛爭不斷,危機外溢,不少部落請求歸附,但也有部落假借投降之名,行搶掠之實。朱祁玉之前下令明軍不得出塞北伐,但是留了一個口子,就是當敵人迫近邊塞後,準許出城趕走。

這一次甘肅總兵官被罵,就是因為他鑽了空子,借出城追擊之名,行北伐之實。事實上,這些年九邊將領都是這麼乾的,屢有斬獲,朱祁玉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這次甘肅總兵官敵人沒有殺幾個,明軍反而折損不少。

具體情況見下,我們從中也能夠一窺也先死後朱祁玉的邊防態度。

朱祁玉敕甘肅總兵官、都督僉事雷通等曰:「邊將受朝廷重寄,當以恤兵保境為心,貪功失利為戒。且二虜仇殺,如兩虎相鬥,觀者當防其沖突,防之不謹必為所傷,況可遠出以犯其窮蹙乎?近禦史劾奏爾等輕調軍馬,遠涉窮荒,追擒敗虜。孤軍幾為所陷,斬獲才數孽,而自損動過百人,其挫威誤事如此!論法當處以重罪,但念邊方用人,姑從寬宥。爾等自今痛改前非,其重慎之。」

從中可見,朱祁玉的態度是坐山觀虎鬥,減少明軍對其乾預,以免兩家合力來進攻明朝。但是這件事還有另外一個方麵的解讀,那就是也先死後瓦剌分裂,原先瓦剌對韃靼的優勢地位不再,他們退守祖地,韃靼漸趨強勢。以中原王朝對草原一貫扶弱抑強的政策,這個時候不僅不應該進攻瓦剌,反而該給予他們喘息之機,必要時刻甚至該資助瓦剌。

朱祁玉如何想的不知道,看下一件事,拒絕下調處州礦稅。

搞懂這件事之前需要明白背景——處州之亂,名稱有很多,如浙閩民亂,浙閩礦亂等。看名字就知道,是浙江和福建的農民起義,在浙江處州爆發,隨即波及至兩省之地。

說起來,浙閩民亂早在土木堡之變前一年就已經爆發,但是在土木堡之變的掩蓋下,後世之人少有知曉者。事實上,就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意義而言,這場動亂意義重大,特別是於白銀貨幣化而言。

浙閩交界之地有銀礦,洪武年間任百姓自行開采,收兩成的稅。隨後不斷增加,永樂皇帝收三成,等朱祁鎮繼位之後,增加到四成,即便是如此,朱祁鎮仍然不滿足,將百姓開采的礦場收歸國有。

朱祁鎮為什麼要收處州銀礦,直接原因就是土地兼並,財政收入下降,需要開源,之前在土地兼並那裡分析過。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朱祁鎮在位時期,首次開啟了兩稅折銀征收,就是之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沒有想到吧。

稅收折銀,省卻了許多折變的過程,大大減少王朝收稅的成本,是一大進步。但是問題在於,折銀,至少要有銀子吧。因為政策推行,官方和民間對銀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銀價隨之大幅上漲,大明陷入了通貨緊縮的狀態。

銀礦重要性隨之上升,朱祁鎮收歸國有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很顯然這個交接的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問題,沒有給百姓以足夠的補償,民亂不可阻擋地發生了。

造反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從1448年一直到1456年,反正沒有停下來過。

先前,鎮守處州、浙江都指揮王瑛上書奏事,「處州銀場利害有二,曰歲辦,曰閘辦。歲辦者,洪武中,原額本府每歲一次送納,不及三千兩,於民有利而無害。閘辦者,永樂、宣德中漸增,差官四季徵納,如本府青田縣今新分設景寧縣,洪武中歲辦不及一千兩,今閘辦至一萬四千三百餘兩,民深被其害矣。臣嘗思之,開采銀場固非善政,但防禦有方則貧民得所而不為盜賊,若不開采則貧民不免聚集為盜賊。乞照洪武中歲辦例開采。」

如果你明白了以上的背景,就知道這件事朱祁玉為什麼要拒絕了。

事下戶部,戶部官員說:「洪武歲辦額太輕,若如所擬,誠恐趨利之徒得以肆為強暴,爭奪之風復起,官府難於控製。請移文浙江鎮守並布按二司等官,仍如閘辦額數煎辦,果有多餘不及之數,明白具奏定奪。」

戶部的回應看著可笑,但是朝廷缺錢呀!本來就不夠用,還要減稅,開什麼玩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盜墓之幽冥求長生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 武俠:開局復製易筋經 財務自由以後 穿書後,極品老婦靠錦鯉孫女旺全村 美利堅的人間之神 鬥羅之我編造了未來視頻 木葉:我在體內種神樹 乾宋 氣運加身,苟在後宮修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