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拜占庭 • 一(1 / 2)

加入書籤

攻克拜占庭

1453年5月29日

公元395年,原先統一的羅馬帝國終於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的舊址,所以東羅馬帝國又習稱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習稱拜占庭。

到了15世紀中葉,東羅馬帝國麵臨內外交困的局麵,絕大部分領土被興起的奧斯曼帝國占領,實際上隻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這座四麵受圍的城市了。國內政治紛爭不斷,連年混戰,從而經濟凋敝,稅收銳減,不但完全失去了作為地中海上一支商業勁旅的地位,而且被迫聽任熱那亞和威尼斯的商人在帝國境內建立許多商業據點,孚有種種特權。東羅馬帝國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終於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隨後奧斯曼帝國遷都於此,更名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標誌著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繼續存在將近一千年的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歐洲歷史從此揭開新的一頁。

——譯者題記

危在旦夕

1451年2月5日,一位密使到小亞細亞向蘇丹穆拉德二世的長子——21歲的穆罕默德報告他的父親已經去世的消息。這位既精明又果斷的皇太子沒有同自己的大臣和謀士商量一句話,就一躍跨上自己乘騎中那匹最好的馬,揮策鞭子,驅著這匹純種良馬一鼓作氣跑完120裡,到達博斯普魯斯海峽,並且立刻渡海,來到歐洲一岸的加利波裡。他這才向自己的親信們透露父親去世的消息。為了事先就能挫敗其他任何人染指王位的企圖,他調集了一支精銳部隊,帶到亞得裡亞堡,盡管他在那裡實際上沒有遭到任何反對就被確認為奧斯曼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他隨即采取的第一個政治行動同樣充分顯示了穆罕默德那種毫無顧忌的魄力,簡直令人可怕。為了預先鏟除掉所有的嫡血競爭對手,他讓人把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淹死在浴池裡,並且接著又立刻把那個被他逼著去乾這件事的凶手害死——由此也可看出他詭計多端和生性殘忍。

奧斯曼土耳其最高統治者稱蘇丹。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於1421至1451年在位。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於至1481年在位。加利波裡(gallioli),地名,今稱格利博盧,奧斯曼土耳其人於1354年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占領此地,日後以此為橋頭堡向色雷斯進攻。亞得裡亞堡(adrianoel),即今土耳其城市埃迪爾內(edi)。它原是拜占庭帝國的城市,1361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1366至1453年是奧斯曼帝國首都。

這樣一個年輕、狂熱、醉心於功名的穆罕默德從此取代了較為穩重的穆拉德而成為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蘇丹。這一消息使拜占庭人驚恐萬分,因為他們通過成百名的密探獲悉,這個野心勃勃的家夥曾發誓要占領這座昔日的世界第一古都,盡管他年紀輕輕,卻日日夜夜在策劃著如何實現自己的這一畢生計劃;同時所有的報告又都一致聲稱:這位奧斯曼土耳其的新君主具有非凡的軍事和外交才能。穆罕默德是個一身兼備著雙重秉性的人,他既虔誠又殘忍,既熱情又陰險,既是一個學識淵博、愛好藝術、能用拉丁文閱讀愷撒大帝和其他羅馬偉人傳記的人,同時又是一個殺人不眨眼、歹毒的人。他有一雙神情憂鬱的漂亮眼睛、尖尖的鷹鈎鼻。他證明自己集三職於一身:既是一個不知疲倦的工人,又是一個不怕死的士兵和一個寡廉鮮恥的外交家,而現在,所有這些危險的力量都集中到同一個理想上:即要大大超過自己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和父親穆拉德二世所建樹的業績——他們兩人曾用新興的奧斯曼土耳其國家的強大軍事優勢第一次教訓了歐洲。不過,他的第一個目標是要攻克拜占庭——這顆留在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皇冠上的最後瑰寶——大家都清楚並且都已感覺到這一點。

巴耶塞特一世(bayazidi,1389—1402年在位),奧斯曼帝國第四代蘇丹,在東歐連戰皆捷,使奧斯曼帝國聲威大振,但在1405年安卡拉附近的戰役中敗於帖木兒,被俘後死於獄中,他是穆罕默德二世的祖父。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均為東羅馬帝國的英明君主。

事實上,對一個決心如此大的人來說,這顆寶石已經沒有任何保護,而是唾手可得了。當年,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版圖曾一度包括世界幾個大洲,從波斯一直到阿爾卑斯山脈,再從另一方向延伸到亞洲的沙漠地帶,走上幾個月的時間,也無法穿越全境,真可謂是一個世界帝國,可是現在隻要步行三個小時就能輕鬆地走遍整個國家。當年的拜占庭帝國如今隻可憐巴巴地留下一個沒有軀體的腦袋、一個沒有國土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之城、古代的拜占庭;況且,屬於今日東羅馬帝國巴斯列烏斯皇帝的,也已經不是昔日的拜占庭城,而僅僅是它的一部分,即隻限於市區斯坦布爾,因為城郊的加拉太已落入熱那亞人的手中,城牆以外的所有土地也都已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占領。這最後一位皇帝的帝國僅有這樣一塊彈丸之地了。人們稱之為拜占庭的,隻不過是一座環繞著教堂、宮殿和一排排屋宇的巨大城牆之內的天地。這座城市由於遭到十字軍的大肆劫掠和毀壞已大傷元氣;兵災、瘟疫使城內人口驟減;由於連年不斷地抵禦遊牧民族的侵犯而精疲力竭;加之民族和宗教的紛爭不斷,內部四分五裂;現在麵臨這樣一個早已用全副武裝的軍隊從四麵八方包圍著自己的敵人,根本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抵抗。它既缺乏兵員又缺乏勇氣。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的寶座已搖搖欲墜。他的皇冠正在聽憑命運的擺布。然而,正因為拜占庭已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團團包圍,也正因為它以千年之久的共同文化而被整個西方世界奉為聖地,拜占庭對歐洲來說才意味著是榮譽的象征;唯有團結一致的基督教世界共同來保衛它在東方的這個最後的並且已在土崩瓦解的最後堡壘,聖索菲亞大教堂——東羅馬帝國最後和最富麗堂皇的東正教教堂——才能作為信仰基督的教堂而繼續存在。

即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今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的一個市區。加拉太(gata),14世紀熱那亞人在君士坦丁堡城郊建立的據點。第四次十字軍東侵時,於1204年4月12日攻陷君士坦丁堡,西方強盜在這座文明古城裡焚燒劫掠達一星期之久。半個多世紀以後,君士坦丁堡於1261年又被東羅馬帝國收復。君士坦丁十三世(constantinexiii,1448—1453),有些早期的史書亦稱他為君士坦丁十一世,他是東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在君士坦丁堡陷落時戰死。聖索菲亞大教堂,532至537年由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興建,原為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的宮廷教堂兼君士坦丁堡牧首的主教堂,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主後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血蒼穹 賽博朋克:最強傭兵 長生武道:我用氣血無限加點 病嬌瘋寵,暴君掐著她的腰叫乖乖 洞庭季語 病弱皇子嫁我後越來越猛了 九零農女有空間 大夏第一駙馬 非凡神醫 定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