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 • 一(1 / 2)

加入書籤

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

1858年7月28日

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cyruswestfield,1819—1892),美國實業家,以經營造紙業起家,後集資鋪設第一條橫越大西洋、連接歐美兩洲的海底電報電纜。經過兩次失敗,1858年7月28日在大西洋中部分兩頭開始進行第三次鋪設工作,終獲成功。8月16日晚,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致美國總統的賀電通過海底電纜傳到紐約。次日,歐美兩洲沉浸在一片狂歡之中。但是,由於當時電訊技術其他方麵條件的限製,如發報機功率小等,致使電纜雖然接通,電傳訊號卻不久又歸於沉寂。於是群情由狂歡而轉為對菲爾德的憤怒責難,謠言四起,紛紛傳說菲爾德本來就是一個騙子……然而,事隔六年餘,不屈不撓的菲爾德又於1865年重新繼續這項事業,並於1866年取得最後勝利——通過海底電纜從美洲向歐洲傳來清晰的電報訊號。

茨威格在如實記錄菲爾德的榮辱升沉的過程中,熱情謳歌了這位無畏的勇於實踐的創業者,同時也反映了閒言碎語隨波逐流的炎涼世態。

——譯者題記

新的節律

自從被稱之為人的這種特殊生物踏上地球以來的數千年乃至數萬年間,除了馬的奔跑、滾動的車輪、劃槳櫓的船或風揚的帆船以外,地球上還沒有另一種更高速度的連續運動。在我們稱之為世界歷史的這一記憶所及的狹隘範圍之內的一切技術進步,都未能使運動節律獲得明顯的加快。華倫斯坦軍隊的前進速度並不比愷撒大帝的軍團快,拿破侖的軍隊向前推進也並不比成吉思汗的騎兵迅速。納爾遜的三桅戰艦橫渡大海隻比維金人的海盜船和腓尼基人的商船快一點點。拜倫爵士在他的《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中每天走過的裡程不比奧維德流放到黑海東岸草原時所走的裡程多。18世紀的歌德旅行時並不比世紀之初的使徒保羅舒服得多和迅速得多。國家與國家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拿破侖時代和羅馬帝國時代是一樣的,並沒有縮短;物質的抗拒仍然勝過人們的意誌。

華倫斯坦(albrechteusebiuswenzelvonwallenstein,1583—1634),神聖羅馬帝國統帥,出身捷克貴族,在1618至1648年以德意誌為主要戰場的30年戰爭中,任德意誌天主教諸侯盟軍的統帥。愷撒(gaiusjuliuscaesar,公元前100—前44),古羅馬著名統帥。納爾遜(horationelson,1758—1805),18世紀英國海軍上將,屢建戰功。1805年在特拉法加之戰中擊敗拿破侖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他本人亦在戰鬥中陣亡。維金人,9至10世紀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的丹麥人、挪威人和瑞典人的總稱,經常越海到西歐沿海地帶進行襲擊劫掠和殖民。腓尼基人,公元前2000年初,腓尼基人就在地中海東岸(今黎巴嫩和敘利亞一帶)建立了若乾奴隸製城邦,但並未形成統一的國家。在古代,腓尼基人以航海、經商包括販運奴隸聞名。拜倫爵士,即指英國著名詩人拜倫(geegonlonbyron,1788—1824),他出生於倫敦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10歲繼承男爵爵位。1809年,21歲的拜倫遊歷了西班牙、葡萄牙、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等國,1812年發表《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記述了自己在遊歷中的見聞和異國風光。詩中的旅行者哈羅爾德是一個年輕而又多愁善感的神秘人物。奧維德(ubiusovidiusnaso,公元前43—公元18),古羅馬詩人,代表作有《變形記》等。公元8年,五十多歲的奧維德突然被奧古斯都流放到黑海東岸的托彌(今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據他自述,流放是由於一首詩和犯了一些錯誤,但真實原因不明,最後客死異鄉。使徒保羅,據《聖經·新約全書》說,耶穌生活於1世紀初期,有門徒十二人;另有一個名叫保羅者,起初迫害他的十二門徒,後又信耶穌,並到小亞細亞、希臘、羅馬等地傳教,最後被羅馬皇帝尼祿所殺。因此,在耶穌的十二門徒以外,保羅亦有使徒之稱。

一直到19世紀,地球上速度的極限和節律才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在這個世紀的頭十年和20年代,各族人民、國家與國家間的相互往來的速度就已超過了以往幾個世紀。從前需要數天的路程,現在有了火車和輪船,一天之內就能完成。從前要花數小時的旅行,現在隻要幾刻鍾和幾分鍾就能解決。不過,盡管當時人們以無比自豪的心情感受到這種由火車和輪船所帶來的新速度,但這種發明畢竟還是屬於可以理解的範圍之內。因為這類運輸工具無非是把迄今為止所知道的速度加快到5倍、10倍、20倍。它們的外觀和內容也還都是能夠捉扌莫的,它們創造的所謂奇跡也是能夠解釋的。然而,當第一批電氣設備出現的時候,人們對它們所產生的效果就完全意想不到了。電,這個赫克勒斯,當它還在搖籃時就已推翻了迄今為止的一切定律,破壞了一切行之有效的標準。我們這些後來者將永遠無法體驗到當時的一代人對電報的最初效果所產生的驚奇心情。正是這種小小的幾乎無法感覺到的電火花——它昨天還隻能在萊頓瓶裡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產生手指節骨那樣一英寸長的電花,如今一下子獲得了巨大魔力,能越過陸地、高山和所有的大洲。這使他們驚愕不已,不勝振奮。一個幾乎還沒有想完的念頭、一個剛剛寫好、墨跡未乾的字,就能在一秒鍾之內被幾千裡遠的地方所獲悉、讀到和了解。在微小的伏打電堆兩極之間震盪的看不見的電流能夠繞著地球從這一端傳到另一端。這種物理實驗室裡玩具般的儀器,昨天還剛剛能夠通過玻璃片的摩擦吸住一些小紙片,現在卻獲得了比人的體力大幾百萬倍和幾億倍的力量和速度,它能傳遞消息、驅動有軌電車、照明街道和房屋,並且像精靈一般能在空中倏然飄過。由於電的發現,空間和時間的關係才有了創世以來最具決定性的改變。

赫克勒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萊頓瓶,一種舊式的電容器,因最先在荷蘭的萊頓使用,故名。其構造為貼有金屬箔和插有金屬棒的玻璃瓶,能使之帶電或放電。伏打電堆由意大利電學家伏打(countalessandrovolta,1745—1827)發明,電壓計量單位伏特即以其名命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血蒼穹 賽博朋克:最強傭兵 長生武道:我用氣血無限加點 病嬌瘋寵,暴君掐著她的腰叫乖乖 洞庭季語 病弱皇子嫁我後越來越猛了 九零農女有空間 大夏第一駙馬 非凡神醫 定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