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的夢想與失敗 • 五(1 / 2)

加入書籤

不過,盡管威爾遜感到十分困倦、疲憊不堪;盡管他的健康已暗暗受到損害;盡管他在報紙上受到攻擊——報紙指責他拖延了和平;盡管他由於自己的顧問們的離棄而感到惱怒;盡管他被其他國家的政府代表們糾纏不休,威爾遜還是始終頑強地堅持自己的主張。他覺得,他不能自食其言;他覺得,隻有當他把他想要的和平與非軍事上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未來的和平一致起來,隻有當他為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的「國際聯盟」竭盡全力,他才能真正獲得他想要的和平。於是,當他剛剛能夠從床上起來時,他就采取了一個決定性的舉動:1919年4月7日,他給在華盛頓的美國海軍部發去一份電報,電文中寫道:「『喬治·華盛頓』號能夠啟航向法國的布雷斯特海港駛來的最早日期可能是哪一天;抵達布雷斯特海港的日期,最早可能是哪一天。總統期盼著該艦趕緊啟航。」當天全世界都得到消息:威爾遜總統已命令他乘坐的軍艦向歐洲駛來。法國在巴黎和會上取得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以後,又提出兼並德國薩爾地區的要求。薩爾地區是產煤區。如果法國能得到薩爾地區盛產的煤,再加上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盛產的鐵,它就可以建成一個強大的冶金工業基地,這將為法國稱霸歐洲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法國的這一計劃,遭到英美的強烈反對,它們不願過分削弱德國和讓法國過於強大。但克裡孟梭在此問題上態度強硬,他聲稱,如杲法國得不到薩爾地區就不在任何和約上簽字。威爾遜惱羞成怒,以退出會議進行威脅。1919年4月6日,威爾遜在巴黎表示,如果英、法不在幾天之內接受「十四點原則」作為和約的基礎,他就中斷參與會議回國,並將真相公諸於眾。1919年4月7日,他果真給美國海軍部發去電報,命令「喬治·華盛頓號前來接他。但是事後威爾遜並未提前離開巴黎。

這條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而且大家都立刻明白它的意思。全世界都知道:威爾遜總統將拒絕任何違反《國際聯盟盟約》原則的和平——縱然是僅僅違反其中一點,並且已下定決心,寧可離開巴黎和會,也絕不退讓。決定今後幾十年乃至幾百年歐洲命運乃至世界命運的歷史性時刻來到了。如果威爾遜此刻從會議桌旁站起身來,拂袖而去,那麼原有的世界秩序就會崩潰,一片混亂就會開始,不過,也有可能從此扭轉乾坤,吉星高照。歐洲驚詫莫名,焦急地問:其他的巴黎和會參加者會承擔這種責任嗎?威爾遜本人會承擔這種責任嗎?——這是決定性的瞬間。

千鈞一發的瞬間。在這緊急關頭,伍德羅·威爾遜仍然抱著鋼鐵般的決心。決不妥協,決不遷就,不要「欺壓性」的和平,而要公正的和平。不讓法國人兼並薩爾地區,不讓意大利人兼並阜姆港,不讓肢解土耳其,不拿各民族的利益做交易。公正應該戰勝強權,理想應該戰勝現實,未來應該戰勝現在!公正必須勇往直前,縱使世界因此而毀滅。這個短暫時刻將成為威爾遜的偉大時刻,成為他的最偉大的時刻,成為他的最富人性的時刻,成為他的最英勇的時刻:假如他有力量經受得住這個時刻的話,那麼他的名字將會永遠留在為數不多、真正的人類朋友們的心間,而且他也做出了無與倫比的業績。可是,緊跟在這短暫的關鍵時刻後麵的卻是這樣的一個星期:他遭到四麵八方的攻擊。法國的報紙、英國的報紙、意大利的報紙都指責他——這位要創造和平的人卻由於他在理論上和神學上的頑固思想而破壞了和平;指責他為了他自己的烏托邦而犧牲了現實的和平,甚至希望從威爾遜那裡得到所有一切好處的德國現在也轉過身來反對他——德國由於布爾什維克主義在巴伐利亞爆發而陷入一片驚慌。還有他自己的同胞豪斯上校和藍辛也同樣懇請威爾遜拋棄他所下的決心。威爾遜在白宮的政治秘書圖馬爾蒂幾天前還從華盛頓發來令人鼓舞的電報:「唯有總統采取一種無畏的舉動,歐洲才會得救——或許世界才會得救。」可是,當總統采取了這樣一種無畏舉動之後,就是這同一個圖馬爾蒂現在卻驚慌失措地從同一座城市通過海底電纜發來電報說:「……撤離巴黎和會非常不明智,而且可能會在美國和在國外帶來各種各樣的危險……總統應該把中止巴黎和會的責任讓應當承擔的人去承擔……在現在這個時候撤離巴黎和會很可能會被看做是一種叛逃。」

圖馬爾蒂(tulty),時任威爾遜總統的白宮政治秘書。

威爾遜看到周圍發生的一切,惘然若失,絕望惆悵,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竟成了眾矢之的。沒有一個人站在他這一邊,會議大廳裡的人全都反對他,他自己參謀部裡的人也全都反對他。而無法看清的千百萬人從遠方懇請他要頂住和堅持到底的聲音此刻並未出現在他身邊。威爾遜不知道,倘若他果真站起身來,拂袖而去,使他的威脅成為現實,他的名字就有可能千秋萬代留傳下去嗎?威爾遜不知道,是否隻有當他堅持到底,他對未來的理念才有可能作為一種可以一再更新的基本原理而毫無瑕疵地留給後世呢?威爾遜不知道,從他對企圖得隴望蜀、充滿舊仇宿怨和毫無理智的這幾個大國所說的「不」字中會出現哪種轉機呢?他隻感到自己孤獨一人,他隻感到自己的力量太弱,無法承擔巴黎和會夭折的最後責任。於是,威爾遜漸漸地讓步了——而讓步的後果卻是災難性的。他鬆動了自己的強硬態度。豪斯上校搭橋牽線。雙方都做了妥協。關於邊界的磋商來來去去進行了八天,終於在1919年4月15日——歷史上黯淡的一天,威爾遜懷著矛盾的心情勉強同意了克裡孟梭的顯然壓低了的具有軍事意義的要求:德國的薩爾地區交給法國,但不是永遠,而僅僅是15年。這是這位迄今毫不妥協的人做出的第一次妥協,它好像魔棒似的這麼一點,第二天早晨巴黎的報紙都變了調門。昨天還在罵他是和平的乾擾者、世界的破壞者的各種報紙,現在都把他贊譽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政治家。可是,這種頌揚在他心中卻是一種責備,使他深感內疚。威爾遜知道,他事實上也許已經拯救了這種一時的和平,但用和解精神締造的持久和平——唯一能拯救世界的和平卻被錯過了,或者說已付之東流。荒謬絕倫的事戰勝了天經地義的事。沖動的感情壓倒了冷靜的理智。超越時代的理想被群起而攻之後,世界又倒退回去了。而他——身為領袖和旗手的威爾遜卻在這次針對他本人的決定性戰役中遭到徹底失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血蒼穹 賽博朋克:最強傭兵 長生武道:我用氣血無限加點 病嬌瘋寵,暴君掐著她的腰叫乖乖 洞庭季語 病弱皇子嫁我後越來越猛了 九零農女有空間 大夏第一駙馬 非凡神醫 定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