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找到行星的難度(2 / 2)

加入書籤

小光回應了楊猛一句,便開始快速閃爍,似乎真的在回憶著什麼。

楊猛見此,回想起他剛才所問的那個問題,心中也是充滿了疑惑,

以人類當前的天文觀察技術,還很難看到一個星係裡一顆行星上的具體情況,

但魯坦星人似乎擁有這樣的技術,

「可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要知道恆星占據了一個星係裡的絕大部分的質量,

像是太陽的質量便占據整個太陽係的998%

其他行星衛星,相較於太陽來說,如同微塵一般,

就算將318倍地球質量的木星放在太陽旁,

若是按照正常的大小比例圖,也隻是個小圓點。

當然在教材,視頻圖像中,將各個行星標成小黑點,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平時所見的圖例都是經過按照比例放大修改的。

而如此誇張的比例,

想要透過太陽的乾擾,觀察太陽係內的行星顯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且行星自身不發光,

隻能通過反射太陽發出的光芒,才能讓人用肉眼看到。

因此人類雖然很早便進入了天文時代,

但發現太陽係外行星的時間卻是很晚……

1543年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確定了日心說,

也正式開啟了現代人類的天文觀測時代。

從太陽到其他恆星,到整個銀河係,人類能看清的地方越來越遠,

可除了太陽係外,人類卻無法找到像是太陽係一樣的行星係統。

在這期間,人類經歷了大海航時代,工業時代,

兩次世界大戰,核彈爆炸,

縱使科技快速進步,可依舊無法找到太陽係外的行星,

麵對這種情況,甚至有專業的物理學家,在1950年提出了著名的費米悖論,

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才是宇宙中的唯一智慧生命。

在這之後,依舊沒有發現行星的蹤影,費米悖論的也漸漸的被人所接受,

之後人類登月,發射前往火星的探測器,前往木星的探測器,

在1976年發射離開太陽係的旅行者1號和2號,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還是沒有找到太陽係之外的行星,

而直到1995年10月6日,

在人類剛剛進入信息網絡新時代的時候,

來自瑞士的兩名天文學家,在經過十分漫長的觀測研究後,

在佛羅倫薩國際天文會議上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係外的第一顆行星,

在來自各個國家的頂尖天體物理學家的共同見證下,

人類確定可那顆恆星也和太陽係一樣擁有著行星係統。

從1543年到1995年,

人類發現係外行星的過程極為漫長,

而誕生於幾十年前的費米悖論,也被掃入了歷史塵埃中。

如此漫長且艱難的行星發現過程,

足可以說明要想在太陽係外找到恆星光輝下掩蓋的行星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而像是地球這樣體格的行星發現起來更是困難。

「那魯坦星人用的是什麼技術?」

看著麵前閃爍漸漸變得嫁平緩的小光,

楊猛有一種預感,他很有可能在小光這裡再次挖掘出一個人類未曾掌握過的新技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深海大章魚:我能無限進化 奮鬥在港片時代 我沒想在諸天當英雄啊 時空穿梭到1984 亂入凡人,還能活一年 瞎眼宇智波與白金之星 修仙我的識海空間 諸天從猿擊術開始 活著全網黑:死後你讓我成為傳奇 家族修仙,我要成為種植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