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開拔北上(1 / 2)

加入書籤

一個月後,丘誌清的佩劍便被一名小內侍帶著一隊兵丁送了回來。

提著這柄號據小內侍介紹,由工部最傑出的大匠,在丘誌清那柄長劍原有的基礎上,摻入了五金之精,和一小塊天外隕鐵打造而成的寶劍,回到了自己房間。

劍鞘的材質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依舊是整體桃木打造而成,不過整體上看來卻多了六朵六瓣蓮花,美觀卻又古樸大氣。

重量亦卻有了明顯的變化,手一掂量,大概重九斤九兩,比原來的要重五斤多,且長劍和自己還有一絲疏離感。

這次他很明確的知道,這不是錯覺,那把長劍雖然不是什麼寶劍,卻也被自己用真氣溫養了十多年,雖然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重鑄,可終究不是原來的那把了……

盤坐於床上,長劍橫膝,撫扌莫著熟悉的桃木劍鞘,右手呈劍指,自劍鞘下端緩緩輕拂至蓮花狀的劍格之處時,真氣一吐,長劍劍刃跳出一節。

霎時間如寒月照徹,午後的陽光都暗澹了幾分。丘誌清把長劍按回劍鞘之中,隱隱間似有些泛光的兩個字,隨著劍身入鞘,亦是暗澹了下來。

適才似乎被驅散的春日暖陽再度占領了自己的房間。劍是好劍,劍長三尺三寸,外襯六瓣六蓮,重九斤九兩!

三三不盡,六六無窮,九九歸一!

可見這位幫他鑄劍的這位大匠亦是妙人,可惜寒芒太盛,不過這劍上的「秋白」二字,應該是劍的名字了,不過自己可不記得給它取過名。

這個名字倒是挺適合這把劍,隱隱記得,自己在這個世界喝的第一種酒,便叫做「秋白」。

「秋」與「白」都屬「金」!《說文解字》有言:金者,久埋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也就是不生鏽,不掉秤,不變形!秋白、秋白,確實是好名字!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不過劍鋒實在太盛,丘誌清有些不喜,問五味子道長要了一些針線和破布,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個背劍的劍袋,便又開始了他的養劍之旅,時時用自己的真氣沖刷,洗練……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端平元年四月初,大軍開拔,丘誌清一個道士在大軍之中自然很是顯眼,這次大軍出征,趙昀可謂是下了血本。

從十二萬禁軍之中抽調七萬大軍給孟共使用,加孟共為樞密副使,河南製置使,節製兩淮,京西諸路,自孟共以下,諸軍指揮使,如不聽號令者,可解其兵權押送臨安!

這些個頭銜就連丘誌清這個小白聽了都感覺很不可思議,要知道他們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孟共還隻是一個衙內,才因為戰功有了正式官職。

那次去襄陽就是受了封賞,去見他的頂頭上司趙方。自己第二次下山之時,他也僅僅是接了他老爹的班,接管了他老爹的兩萬忠順軍而已,駐紮棗陽而已。

連他老爹的知棗陽府的官職都沒拿到。

按照丘誌清的想法大概相當於一個師長,沒想到沒到三年,自己和他在臨安見麵之時,他竟然一路升級到了侍衛馬軍行司。

在丘誌清看來就是統領著臨安三分之一的兵力的那種,沒過幾天和趙昀見了幾麵之後竟然被提拔成了樞密副使?成為了收復三京的主帥,他才是主角吧?

為此,據說滅了李全,平叛揚州的趙氏兄弟都頗有微詞,更別提比孟共資格更老的淮西全子才,還有一眾京中不支持北伐的官員,怎麼看都是要涼的節奏……

在行軍途中,孟共還告知了丘誌清,就連一向主戰的真德秀,主持滅金的史嵩之,樞密院副使……等等一批主戰派大臣都不支持北上收復三京的行動。

這讓丘誌清聽得直咂舌,他發現這個叫改名叫趙昀的小老弟是真的頭鐵!麵對丘誌清那一臉「我們此行豈不是送菜?」的表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在農村燒大席 聖女大人,請聽我解釋 美漫從斬魄刀開始 我能無限合成超凡基因 北美槍俠警探 從同窗開始的影視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我在凡人垂釣諸天 悠閒人生從小金剛身開始 足球之我喝口水都能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