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夏種(2 / 2)

加入書籤

但這禾啊最怕風吹,一吹就倒伏了,而我們現在堆在兩邊的土壟正好就為幼禾擋風。你說妙不妙?」

「妙!」

「還有更妙的呢!你看現在咱種粟種在溝裡是吧,等後麵咱們種菽的時候,咱就種在壟上,你看這樣一輪種,還不傷地,妙不?」

「妙啊!」

這下張沖是真覺得這方法不錯,因為此法妙就妙在不額外增加工作量,卻能通過統籌而使得畝產提高,如何不妙!

張沖前世不是農民,也沒種過地,但他知道要想老百姓吃飽飯,就兩條路,一條提高畝產,一條增加耕種麵積。

張沖這幾日和阿爹相處,知道在這個時代增加畝產量的方法已經有堆肥,輪種等方法。但效果不理想!

張沖問過阿爹,他說這是因為種的東西不行,如果像以前那樣種麥,那一畝就要比種粟多收一半,比種菽多收一倍。

張狗子給張沖回憶到,他小時候最好的日子,就是家裡種麥的日子,隻可惜現在種不了了。

張沖問為啥?

張狗子說還能為啥,缺水唄。

這種麥可比種粟要吃水,但他們哪弄到水。以前還有官寺修的水利溝渠,但後來也沒人管了,他們要用水隻能跑老遠的陂塘取,這樣折騰,哪還伺候得了麥子。

而且,就是那陂塘後來也被張弘他們家圍起來了,說要養魚,再不給大夥用水。或者要用水也行,每年交十石糧給他們家。

所以,大桑裡就改種粟了,這東西雖然產量不高,但旱地也能長,好活!

張沖明白了,根子在這:

國家強盛時興修水利,讓更多細民用得上水,而國家一旦衰落,沒有錢糧再維持水利公共工程,那細民用水就艱難,這個過程中,豪強人家因為勢大,又可以壟斷水資源,對細民進行二次盤剝。

想清這條,那第二條增加耕地麵積又如何呢?

這個也有些困境,首先,如果要提高一丁的耕作速度,那勢必要依靠牛耕、馬耕。

畢竟靠人自己去多耕地,那累死累活又能多種多少呢!

但養牛馬的花銷可不低,甚至要比養人還要費糧,這不是家家戶戶能做到的。

此外,別看東漢人隻有五千萬,田土又特別多,就覺得人地矛盾不緊張。

但實際上,此世人口多集中在黃河兩岸,這地方人丁繁盛,但土地卻已不夠。

而與此相反的是廣大的南方,此時卻地多人少。那可行的思路就是讓北地人南下開發,後世唐宋人口再次大爆發就多賴於此。

但這種移民並不是靠民間自發組成就行的,先不說一路吃喝哪來,就說開荒的第一年是打不出糧來的,沒有存糧,他們都撐不了一年。

這也是黃河兩岸的細民,寧願在家鄉挨餓,也不願意動身去南方的原因。所以,這種大工程隻能由政府主導。

到此,張沖彷佛抓住了一條天下大勢。

安天下,有六字,分別為「破豪強,均田地」。

治天下亦有九字,分別為「興水利、選良種、開南方。」

前者重塑生產關係,後者提高生產力,前後一結合,方可破小冰期的歷史周期律。

至此,張沖覺得自己想透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苟在修仙界當靈脈 遮天之九天書 武當派 絕世唐門之鐵血日月 CSGO:從RA替補走向世界! 從流浪地球開始的諸天 貧僧還俗了 輪回,我隻想長生! 港綜:我穿成了龍五的弟弟! 重生,我真在努力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