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穿小鞋(1 / 2)

加入書籤

臨安是個不夜城,夜市還沒散,早市已經開始。

在臨安,早市又叫曉市,這種市場遍布城市內外,為數眾多。

每天才四更,諸山寺觀已鳴鍾,庵舍行者頭陀,打著鐵板兒或敲著木魚兒,沿街報曉。禦街的店鋪聞鍾而起,開始賣早市點心,如:

煎白腸、羊鵝事件、糕、粥、血髒羹、羊血、粉羹之類。

還有賣五味肉粥、七寶素粥、饊子、豆子粥。

還有賣燒餅、蒸餅、糍糕、雪糕等點心的。

謝玉軒走在禦街的人群中,看著兩邊熟悉又陌生的店鋪,望著琳琅滿目的南宋商品,謝玉軒無比感慨又思緒萬千,不由想起一首詩:

今早神清覺步輕,杖蔡聊復到前庭。

市聲亦有關情處,買得秋花插小瓶。

知府辦公的地方,時稱為「府治」,臨安府治因皇帝南遷,幾次更換地方。

臨安府治前身為杭州州治,放在鳳凰山腳下。高宗皇帝來臨安後,覺得這個地方不錯,就占著住了下來,蓋起了皇宮。臨安府治隻好把家當全搬出來,另找地方。

建炎四年(1130)四月,新任知府季陵提議把府治的遷到城北祥符寺附近。

很快大家發現,要去皇宮和皇宮邊上的中樞官署辦點事得穿過整個市區,挺費腳力的,著急的時候還耽誤事。於是兩年後的紹興二年(1132),知府宋輝上書皇帝,得到允許又挪了個窩,這次搬到了吳山腳下的府學的地盤上。

府治裡的官員越來越多,加上府學就有一群大學生在學習,辦公場所擠得不行,乾脆在乾道三年(1167)向南轉移到清波門北側的淨因寺,又蓋了不少新房子。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知府們致力於辦公大樓建設,廳堂建築越來越豐富,府治門口有橋,裡麵建了中和堂、有美堂、香遠樓、竹山閣、牡丹亭、誦讀書院等幾十間建築,從開會辦公到文化娛樂一應俱全。

臨安府治有八名押司官,謝玉軒年紀最輕,資歷最淺。

府治除了朝廷委派的官員外,還有很大數量的吏。像臨安府除了押司官外,還有孔目官,勾押官、開拆官、糧料官等幾十名官吏。

縣衙門裡,則有押司、錄事、手分、貼司等官吏。

這些官吏,有些是招募,有的是差派,謝玉軒這個押司是世襲的,父死子繼。

臨安府的府尹一年半載就會更換,沒有這麼一幫官吏協助,知府既沒精力,也沒能力處理好政務。

「玉軒,怎麼才來?董先生急著找你呢。」

剛到辦差的公房,一位穿著涼衫的年輕人走了過來,暗暗責備道。

謝玉軒保持著所有的記憶,知道這個年輕人叫艾攸海,比自己大幾歲,也是子承父業。兩人年紀相彷,又是以同樣的方式進入府治,關係較近。

而他所說的「董先生」,大名董懿涵,是臨安府八名押司中年紀最大,資歷最老,經驗最豐富,為八名押司之首。

謝玉軒想起來了,董懿涵昨日讓他找份陳年舊檔,結果半天也沒找到。

臨安府的檔桉,是按年份存檔,每年他們經手的文書堆積如山,作為入職才一年的新押司,謝玉軒不可能一天就找到數年前的文書。

「謝玉軒,文書呢?!」

謝玉軒剛要說話,董懿涵已經過來質問,語氣很是不善。

董懿涵年近五旬,留著花白的山羊胡,穿的也是涼衫,說話的時候目光中帶著憤怒與居高臨下。

「沒找到。」

謝玉軒知道董懿涵為何會如此生氣,隻因自己無意間得罪了他。

不就是說他在寫獄訟時,告訴他用詞有誤嗎?好心提醒,怎麼反倒被記恨上了呢?小肚雞腸!

「你來府治一年有餘,整日與文書打交道,一份舊檔而已,怎麼就找不到呢?隨我來。」

董懿涵的語氣老氣橫秋,背著雙手昂首闊步,在一堆裝滿檔桉木箱的屋子裡,很快就找到一個木箱,翻找一通,沒一會就找到了那份淳熙十六年的文書。

「看看,文書就擺在這裡,它又沒長腳,也不會跑,怎麼就找不到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有一個廢土世界 我在偉大航路摸屍那些年 大盛通天錄 原神,但是真實世界 從成為方寒之父開始無敵諸天 蟲族在晶壁係世界 穿越權遊:開局賣了眾神 全人類縮小一百倍 福運太子妃 重生九一從娶媳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