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請陛下問罪祁王,以謝天下!(1 / 2)

加入書籤

永樂十二年三月,皇帝回京了。

這位永樂陛下自漠北得勝歸來後,先是一套閃電五連鞭給太子和漢打懵了,而後反手委任祁王為監國,卸下了身上所有的擔子,自己跑到了雞鳴寺圖個清閒。

在雞鳴寺裡住了幾個月,期間還發生了四十多位重臣下獄以及錦衣衛癱瘓這樣的大事,就這永樂陛下都能耐下心來,等京城陷入短暫的平靜時,再回來主持大局。

回京的第一次早朝上,永樂陛下倚靠在金鑾椅上悠哉悠哉,等著聽百官們嘰嘰喳喳的爭吵。

而朱高燨伸了個懶月要,等著漢王黨來彈劾自己。

皇帝回京,是引爆紛亂的起源,今日的早朝上,漢王黨恐怕再難按耐住,要開始全麵反擊。

而朱高燨與太子,會聯手將漢王鎮壓,攆出京城!

但一切尚還未開始,忽然有一五品青袍白鷳補子的官員站了出來,先是不緊不慢的向皇帝陛下磕了個頭,而後麵色堅毅的說道:「臣孤直罪臣鄭之昌,請以祁王七大罪為陛下陳之!」

「其一,親王納將帥之奉,與原三千營提督赤戎勾結!」

「其二,監國而不行人事,福州颶風其竟置之不理!」

「其三,栽贓陷害京官,誣陷錦衣衛羅修謀逆!」

「其四,妒賢嫉能,一件其意,必致之死!」

「其五,內外大臣,被其中傷罷免者,不可勝數,是專黜涉之權柄!」

「其六,縱容標下呂朝陽暴虐,山東受其荼毒頗重,屍山遍野!」

「其七,獨攬大權,以蔽天下!」

「七罪問畢,臣請陛下問罪祁王,以謝天下!」

鄭之昌將額頭重重叩首,血染金磚!

聲音落下,整個朝堂,都被鄭之昌的言論給震懾住了。

朱棣捋了捋胡須,饒有興致的掃視眾人。

鄭之昌,禮部員外郎,從五品,出自太子麾下。

朱高燨疑惑的看向了太子。

幾個意思?

我都準備好和你聯手鎮壓漢王了,有啥事等漢王從京城滾出去再整不好嗎,你非得現在來搞我?

而太子同樣一臉懵逼,仿佛對此一無所知。

朱高燨微微皺眉,難不成……鄭之昌此舉,不是太子授意?

你太子是廢物嗎,連自己的人都管不住?

而後,朱高燨又看向了漢王,卻發現漢王勾起笑意,一副陰謀得逞的吊樣子。

……

鄭之昌,山西太原人,生於洪武元年,父親從事於偉大而又光榮的糧食哲學實際應用與中原文化生產源流行業,俗稱「種地的」,不過不是自己擁有土地的自耕農,而是依附主家替地主老爺乾活的佃戶。

幸好,鄭之昌所生的時代,有一個好皇帝,最起碼對他來說是個好皇帝。

那個好皇帝,叫朱元章。

太祖高皇帝出身貧寒,深知佃農最苦。為避免地主將官派的勞役轉嫁給佃農,佃戶白乾活一無所得的情況發生,朱元章規定:凡田多丁少者如以佃人充徭役,則田主必須出米一石,以資其費用。

從此,大明朝的佃農擺脫了與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解除租佃合同。同時,朱元章大力鼓勵開荒,規定凡是開荒出來的土地,都可以免除頭三年的租稅。在此背景下,佃農紛紛脫離地主自行開墾,佃戶的數量也大大減少了。

無論這個製度是否會在未來腐化或者是被地主豪紳找到漏洞最後形同虛設,最起碼在洪武朝,這個製度是落實了,感恩大慈大悲無上功德的太祖高皇帝。

鄭之昌的父親也從被剝削的佃戶,變成了有自己田地的自耕農,家庭條件「曾」一下就上來了。而鄭之昌,得以有機會去讀書科考。

洪武十七年山西鄉試,鄭之昌中舉,洪武十八年會試,中進士。

中了進士之後,鄭之昌被分配到了刑部秋審處做事,由於性格孤僻,加上出身貧寒跟上麵的人打不著交道,故而一直寂寂無名。

洪武二十五年,鄭之昌又被轉到禮部,升為議製員外郎,這一坐,就是二十年,哪怕是建文登基,亦或者是永樂改朝換代,鄭之昌都從未被提拔或者是貶謫。

洪武皇帝是想把磨礪他留到建文朝再起用,建文皇帝是還沒來得及提拔就被迫讓位了,永樂皇帝是因為鄭之昌大小事從未犯錯,加上太子爺賞識將其納為黨羽,皇帝不太方便動刀子,卻又厭惡鄭之昌建文舊臣的身份不願提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家學姐,不是人! 我被病嬌女友愛的死去活來 極道長生之唯我獨仙 末世:我的能力畫風清奇 海賊:讓你去臥底,你成了大將? 擁抱你的夏天 娛樂圈大清醒 重生八八從木匠開始 我在大虞長生 我拒絕戀愛,我隻想搞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