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朱家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足相殘(1 / 2)

加入書籤

鄭之昌,達到了他不該有的高度。

一個從五品的禮部官員,忽然一蹦跳成了正二品的右都禦史,在漢王黨的扶持下大殺四方。之前還仿佛控製了整座朝堂的祁王黨與太子黨忽然沉寂了下來,被漢王黨打的抱頭鼠竄。

直到現在,漢王才想明白這當中的道理:不是他漢王便強了,是祁王與太子變弱了。

如果漢王能提前想明白祁王與太子的意思,他就應該在嘗到便宜後就收手,而非是繼續肆無忌憚的擴張勢力,打壓政敵。

如此行徑,漢王已經讓朝堂嚴重的失衡。於是皇帝出手了,風輕雲澹的一道口諭,廢掉了如今漢王黨的核心人物——鄭之昌。

鄭之昌被掉到了刑部,毫無疑問,鄭之昌就如同小綿羊鑽進了太子黨密集的刑部狼窩,能留一具全屍都是奢侈。

從一開始,祁王與太子就默契的在給漢王下套!

漢王一邊吃著兩個死敵擺出來的奶酪,一邊鑽進了陷阱當中,等他反應過來時,繩索已經套在了他的脖頸上!

……

黨爭猶如刀客生死搏殺,不經意間的破綻,被對手抓住後便是兵敗如山倒,嘩然之間滿盤皆輸。沒有什麼鈍刀子割肉,完全就是快刀斬亂麻。

之前還略顯頹勢的祁王黨、太子黨,此刻忽然雄起,將漢王黨壓在了身下摩擦。見風使舵者也知道漢王敗局已定,紛紛投向了祁王與太子,對漢王落井下石。

皇帝下旨,命重新提案之前紀綱謀反一桉,包括錦衣衛鎮撫使呂朝陽、內閣學士楊榮、禮部尚書呂震、戶部尚書夏原吉在內的四十餘位祁王黨、太子黨大臣審理決定是否問罪,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會審。

這基本上是沒有懸念的審理,三法司中大都是太子黨,這等於是讓自家人審理自家人,怎麼可能審出來什麼,盡管被謫到刑部的鄭之昌努力的想要攪局,卻依舊無傷大雅。

真正的大轉變,是皇帝將漢王徙封到山東樂安州,並命他即日起程。

漢王這次沒有再抵抗,他也沒有抵抗的理由了,在朝堂上滿盤皆輸,再不老老實實的就藩,祁王和太子能把他給生吞了!

……

東宮

太子悠閒的坐在內堂裡,用青花瓷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水,不由贊嘆道:「好茶,香氣高雅,入口清新,這是上上等的東至毛尖啊。」

「太子爺若是喜歡,臣家中還有許多,明日就給您送來。」刑部尚書吳中笑道。

吳中本是工部尚書,因丁憂去職。祁王「血濺奉天殿」後,都察院左右督禦史全都空缺,原刑部尚書劉觀遷左都禦史,可如此一來刑部又空缺了下來,太子找準機會向皇帝上奏,皇帝奪情起復吳中執掌刑部。

如果硬說的話,吳中之所以能這麼快起復,還跟祁王有些關係。

「茶的事先放一邊,刑部那邊兒……」太子說到這裡頓了一下。

吳中眼角帶笑:「殿下放心,那鄭之昌落在了刑部,臣肯定讓他求死都難,刑部官員上下都不會讓鄭之昌好過的。」

太子搖了搖頭:「不,孤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讓刑部對鄭之昌放鬆一下,沒必要去針對他。」

吳中愣住了:「這是為何?」

鄭之昌從太子黨反水跳到了漢王黨,還對太子黨拚命反攻,太子黨羽和此人之間有著深仇大恨,恨不得將其食肉寢皮。可現在太子卻要刑部的太子黨羽對鄭之昌懷柔對待,這算個什麼事兒?

太子微微一笑:「你想一想,為何我們這次能如此輕鬆的將漢王攆去就藩?」

吳中不假思索的說道:「當然是因為殿下深謀遠慮,那漢王愚昧,被殿下輕而易舉的便掀翻。漢王將那鄭之昌比作臥龍鳳雛,哈哈,此人也不過如此,漢王落敗,鄭之昌居功甚偉,臣還以為這姓鄭的是我們派去漢王那邊兒的暗樁……」

話未說完,吳中瞪大了眼睛:「等等,莫不成……鄭之昌真是我們的人?」

太子笑而不語,他仿佛什麼都沒說,但又仿佛什麼都說了。

吳中感覺自己腦子不夠用了:「這,這不合理啊……」

合著漢王黨推出來的代表,是他們太子黨的人?

等等,這當中,太子又在扮演什麼角色?

鄭之昌以太子黨的身份,被漢王收買去對抗太子黨,實際上這位仁兄的真實身份是太子黨的暗樁?碟中諜?

直接打入敵軍高層的暗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家學姐,不是人! 我被病嬌女友愛的死去活來 極道長生之唯我獨仙 末世:我的能力畫風清奇 海賊:讓你去臥底,你成了大將? 擁抱你的夏天 娛樂圈大清醒 重生八八從木匠開始 我在大虞長生 我拒絕戀愛,我隻想搞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