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廢太子為贛王(1 / 2)

加入書籤

金陵城清晨的早朝上,曙光照耀在了奉天殿黃澄澄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絢爛的光線,殿宇重重,樓閣森森。

百官們陸陸續續的走進了大殿,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東則六部都察院堂上官、十三道掌印禦史、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應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祿寺、欽天監、尚寶司、太醫院、五軍斷事及京縣官等人。

西則五軍都督、代替錦衣衛指揮的呂朝陽、各衛掌印指揮、給事中、中書舍人等人。

簡單來說,東邊主要是文官為主,西邊主要是武官為主。

朱高燨作為鷹派魁首,武勛代表,自然是站在西側的最前方。

而令百官們意外的是,東側的最前方,站著的是被幽禁數月的太子爺朱高熾。

西有祁王,東有太子,二人之間隔得很遠,都沒有正眼去看對方,但又仿佛形成了天塹,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劇烈的碰撞。

百官們已經嗅到了濃濃的火藥味,知道今日的早朝,恐怕會掀起一場巨大的風波。

沒過多久,朱棣入殿,坐在了金鑾椅上。

百官一拜三叩首,高呼聖躬金安,唯獨朱高燨有「祁王不必行禮」的特權,站立作揖,兩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彎,向皇帝陛下表示敬意。

如鶴立雞群,顯得極為特殊,但對於朝臣來說,似乎心中也沒有什麼意外的,並不覺得此舉過於張狂。

祁王桀驁不馴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他這個桀驁不馴,並不是像藍玉大將軍那般的去肆無忌憚的作死,細細想來,祁王的行為雖然張狂,但卻從來沒有僭越。

他權傾朝野,但未曾獨斷濫權。

他張狂倨傲,但未曾傲世輕才。

雖然祁王行事風格上有些殘忍,但對於麾下效忠的臣子卻又平易近人。

這也是為何祁王有那麼人去追隨的原因,誰不喜歡一個有能力、有權勢、對於手底下的人又溫和的主公呢。

朱棣坐在了金鑾椅上,抬手道:「朕安,諸愛卿平身。」

事實上,上早朝並沒有「有本啟奏,無本退朝」這句話,最起碼在明初是沒有的。

這句話既不是宦官說的,也不是皇帝說的,而是戲子說的。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沒準當年那位寵幸楊玉環的大唐皇帝李隆基真乾過這事,不過沒明初顯然是有點不現實了。

明初皇帝先是朱元章這個勞模,一年到頭就放三天假,分別是春節、冬至、還有他老人家的生日。而朱棣繼位後,效彷當年的朱元章,結果差點沒給自己累死,明朝的皇帝申請不上朝還要告假,在這種製度下,能說出無事退朝真的不靠譜。

等朱棣的客套話說完以後,朱高熾走出行列,叩首道:「兒臣朱高熾,因身體欠安,近來愈發覺得力不足心,恐耽誤國家事宜,請辭去太子之位,望父皇允準!」

此言一出,猶如一枚深水炸彈落入湖中,瞬間便引起了軒然大波,朝臣們炸成了一鍋,人都被驚到了。

這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啊,別人都是先寒暄一下烘托氣氛,你上來就搞這麼大的?

最關鍵的是,朝臣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昨夜金川門的兵變,被錦衣衛全力鎮壓了下來,參與兵變的高層人員,如皇太孫朱瞻基、魏國公徐欽都已經被關押了起來,剩餘參與謀反的士卒們也是迷迷湖湖,啥都不知道就被控製了起來。

而負責鎮壓兵變的錦衣衛、上十二衛,根本不可能泄露口風,知道事情真相的人不會說,而會說的人開不了口,導致這場兵變竟成了一個荒誕的笑話,在無聲之間發動,緊接著便以閃電般的速度被鎮壓,以詭異的方式壓了下去。

而朝臣們不知道兵變的事,走進奉天殿以後兩眼一抹黑,便聽到了朱高熾請辭太子之位這樣的重磅消息,人都驚呆了。

「太子之位已定,不可輕動,不準。」朱棣乾脆利落的拒絕了朱胖胖的請辭。

然而朱胖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拜三叩首,高聲道:「父皇,兒臣之身體多年勞累,積勞成疾,東宮事務繁雜,兒臣難以勝任,請父皇允準!」

這事,其實就跟重臣請辭一般,講究個「三辭三留」。

你請辭,我挽留,你再請辭,我再挽留,如此客套三次以後,方才能順理成章的辭職。這是沒寫在禮製上的禮製,也是官場上的潛規則,是體麵,亦是規矩。

分明恨不得對方早點滾蛋,卻依舊要惺惺作態裝出「你別走啊你走了我可怎麼活啊」的模樣。

「朕說了,太子之位已定,國本不可輕動,不準!」

「父皇,兒臣以命請辭,望允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家學姐,不是人! 我被病嬌女友愛的死去活來 極道長生之唯我獨仙 末世:我的能力畫風清奇 海賊:讓你去臥底,你成了大將? 擁抱你的夏天 娛樂圈大清醒 重生八八從木匠開始 我在大虞長生 我拒絕戀愛,我隻想搞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