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想吃新東西(1 / 2)

加入書籤

在走向金霞洞的路上,盡管楊戩想要裝作不在意,但看得出來,姚遠學會道法這件事對她並非沒有影響。

因為她還不會。

一個已經被她說了好幾遍的話又再度被提出了出來——「我是不是很笨啊?」

姚遠心說你要是笨的話,那那些終身不得成聖的又該怎麼想。

但可惜這話現在還不能說。

大狗不緊不慢地走在小路上,一身白毛和周圍的雪景融成了一體。

「如果硬要說的話,我們都是笨蛋。或者說,在已經初窺天道的祖師爺裡,我們恐怕連笨蛋都不算。但難道我們是笨蛋,該做的事就不做了嗎?還是說你願意就留在洞裡混吃喝,不去救你媽媽了?」

楊戩眼神頓時就變了:「不,我一定要救出媽媽!」

「那不就完了求道的路上有的人走得快些,有的人走得慢些,這些都不重要。」

「那什麼重要啊?」

「重要的是一直走。」

楊戩踢著地上的碎雪,頭也不抬:「你總是很有道理。」

「當然有道理。」孝天犬毫不害臊地說。

講完了清靜經,玉鼎真人沒有立刻講新的東西,而是就道士們在學習清靜經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講述了一些個人的體會。

在姚遠看來,玉鼎真人與其說是在講什麼「法術」,還不如說是在講「哲學」。

玉鼎真人的講經風格像極了姚遠前世的馬哲教授,講課從來不是簡單地復述原理後就讓學生自己去領悟,而是就學生的理解基礎上立足現實、直接麵對問題,然後他再根據對方的問題予以解答。

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十分適合小班教學,也就是目前這十幾個人的程度,人數再多點的話就會出問題。

姚遠覺得這樣挺好。

封神世界的「修仙」更加接近於「悟道」,一個人對「天道」理解得越深刻,他的心境修為就越高;而心境修為越高,其汲取天地間能量的效率就越高。

所以玉鼎真人非常注意弟子的「心性」,什麼一言不合便拔劍殺人的肯定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喜歡偷懶的、不注重德行的人想要在他這裡聽道那也是想都不要想,隻有心態平和同時又堅韌不拔的弟子才能被他收入門下。

姚遠一直在猜測,是不是因為楊戩救母之心過於急切,同時又流露出了對玉帝舅舅的怨忿,他才拒絕了楊戩的拜師請求。

畢竟處於這種心態下的人,真的很難安心修道。就好像至親被關入大牢的人,很難有心思去研究黑格爾辯證法和尼采唯意誌論一樣。

今日,玉鼎真人對楊戩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變化。

「身動心靜,可乎?」楊戩問。

「心靜似攝,可也。」玉鼎真人坐在蒲團上閉眼答道。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既知其心,何為觀心?」

玉鼎真人突然睜開了眼:「欲觀其心,必先遣其欲。三者既無,其心必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黑科技農場 家父隋煬帝 永夜神行 快穿之大佬手撕炮灰劇本 重生在高考:帶著糙漢發家致富 朕的愛妃太能卷了 我,呂布,開局被雷劈 詭異提示:我瘋了,詭異更瘋了 巨星從港娛97開始 職業選手,加載了電競經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