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四角貿易(2 / 2)

加入書籤

即便是女媧已經首肯了,為了騰出專門的人手來種甘蔗,姚遠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先將農具的樣式進行了改良,以提高效率,隨後才能保證製糖的人力。

隨後便是交通——哪怕是有了猴子這些勞力,維持一條固定的商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牛馬馱運、人力搬運到船運,從倉庫到碼頭再到接洽,方方麵麵的人力物力畜力他都要安排好。

最後便是市場——為了保證糖能賣出去,並且賣出高價,姚遠和宋異人商量了許多次後才確定了最終方案,那就是把商王也拉進這買賣裡來,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這買賣不會被沒收。

最後便是在關鍵位置塞人。

由於商王、女媧和昆侖山都想往這買賣裡麵塞人,所以姚遠隻能在盡可能保證自己商業機密和獨立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平衡各方,既要讓他們滿意,也要讓他們有所忌諱——這其中的分寸才是最難掌握的。

忙完這半年,姚遠感覺自己都快要虛脫了。

不過他的累還是很值的——第一批的糖總算是通過水路運到了殷商和西岐那邊,並且賣了個好價錢。

當然了,姚遠不收貝殼,隻收銅、糧食和布帛。

糧食自然是付給狐狸和猴子的報酬,銅則是給從商的巴人、荊蠻人的利潤,布帛、絲絹則是順著水路賣到了西岐去,然後換來了一大堆牛羊。

至此,這個小小的四角貿易總算是打造成功——楊戩和苗人的地盤賣出鹽、糖,換回一大批西北的牲畜;荊蠻賣出銅,然後購買食鹽;殷商買入羊毛和糖,賣出絲絹、布帛;西岐則是買入銅和絲絹,賣出牲畜和羊毛。

雖然隻是試著賣了第一圈,但姚遠就已經發現這其中的利潤高得驚人。

牛羊牲畜在西岐不值多少錢,西戎和羌方的首領肯用大批的牲畜來換絲絹、美玉和銅器,這一筆買賣就有五六倍於成本的毛利,去掉西岐的商稅和路途損耗也能賺到四倍;

巴蜀地區需要大牲口來幫忙乾山地農活和運輸,所以牲畜價格很貴,但那些一種就活的甘蔗和鹽池的鹽卻不值幾個,哪怕是加工成糖後多了一筆加工費,他們也願意用等重的糖去換一頭大牲口,這又是6倍以上的利潤,而且因為是在自己的地盤上,楊戩不用交稅。

荊蠻也不必說,用銅買川鹽已經是幾百年的傳統,估計以後還會這麼乾。也正是因為這交易比較成熟,所以利潤也比較「薄」,「隻有」2到3倍的毛利;

最後就是殷商——有了魚鹽之利後的商人是最富有的一批人,也是最追求享樂的一批人,為了冬天能有一套保暖的衣物,為了日常能夠進補一些帶有甜味的東西,他們願意花很大的價錢去購買羊毛和食糖。再加上因為手工紡織業最為發達,這裡的絲絹和麻布也是最便宜的。

盡管這其中的差價很高,毛利也很高,但姚遠唯獨從這裡沒有得到太多實打實的利潤,因為商王、商朝貴族和西岐都從中間抽了不少油水,剩下的盈利還要換成糧食,分一部分給九尾。

算了一圈總賬後,姚遠發現這個四角貿易貿易一圈下來,自己大概可以落到手40倍的利潤。

對這個結果,他一點都不意外。

春秋戰國時那所謂的八大豪商,做的生意基本上也都是這種和國計民生相關的產業,比如銅鐵、牲畜、糧食、絲絹和食鹽等,再來就是朱砂和珠寶之類高利潤產品,資本攢足後就放高利貸或者投資政治,自然是富可敵國。

姚遠這先秦的「四角貿易」一口氣便涉及到了六七種基礎民生產業,不賺錢是不可能的事,賺多賺少才是本事的問題。

生意就這樣一天天地蒸蒸日上,不管姚遠走到哪裡都能聽到一片阿諛奉承聲,而且從事四角貿易相關附屬行業的人——比如車馬行、船行和特產專賣店的賈人——也開始供奉起了楊戩的神像,大有一種要將她變成財神的趨勢,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不過姚遠乾著乾著,卻有些乾煩了。

老子當初願意和小姑娘一起修仙,本來就是為了擺脫這些俗事,現在好不容易金丹大成,怎麼這些破事反而纏上來了?

不行,等小丫頭回來,得把這些破事甩給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黑科技農場 家父隋煬帝 永夜神行 快穿之大佬手撕炮灰劇本 重生在高考:帶著糙漢發家致富 朕的愛妃太能卷了 我,呂布,開局被雷劈 詭異提示:我瘋了,詭異更瘋了 巨星從港娛97開始 職業選手,加載了電競經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