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我統管全家2 養老生活安排上(1 / 2)

加入書籤

李老五分家之後,用老爺子給的銀錢,蓋了一座磚瓦院子,正房麵闊三間,兩邊都有門朝院裡的耳房,做燒飯和儲物之用,另有門通後院,雞舍豬圈茅房柴房都在後邊。

前邊另蓋有兩側廂房,各有三間屋子,石頭砌的院牆將整個李家圈了起來,免去外麵窺探,正中的院子很大,用碎石頭鋪了地,中間種著一棵棗樹,東廂和廚房中間有一口井,整個院子瞧著乾淨又利索。

東廂住著李豐收一家,西廂住著李豐餘夫妻倆,李豐雪回家時住在正房西間,原身則帶著李小蘭住在正房東間,都住得很開,等兩家孩子長大也不擁擠。

李老五心氣高,是照著老宅建的房子,雖然隻是縮略版,比不得老宅占地更大房子更多,但這樣的住房條件,在小河村絕對是最好的那一批。

李老爺子真正有多少體己,隻有老太太清楚,不過他對幾個兒子是真的盡心,除了李老大李老五,另外三個兒子分出去蓋的新房子都不差,概因當初分家他給的錢多。

崔近月站在堂屋門口,看著與記憶裡契合的院子,感覺還不錯。

這時,大兒媳柳小果拿著鋤頭從門外走了進來,她個子很矮,有點胖乎乎的,圓臉盤上有個小酒窩,一看就是老實脾氣好的人。

她朝著崔近月笑,「娘,現在準備晚飯嗎?」

李家是很典型的農家,不管是財產還是大大小小的權利,都掌握在原身這個婆婆手裡,李家其他人無論做什麼,都要問過她,聽她的。

家裡做飯是她帶兩個兒媳輪著來,沒有自個兒包攬,不過能用多少糧食,要怎麼做飯,都需要原身來把控。

這不是一件小事,在古代農家,怎樣讓全家不斷糧不挨餓,是最大的智慧。

原身不是個愛說話的,崔近月不動聲色地往廚房走去,柳小果便也放下鋤頭跟了上來,完全沒意識到婆婆有啥變化。

李家廚房很大,沿窗戶建了灶台,另有一張半人高的桌子,和一個雙層大木櫃,上頭鎖著油鹽醬醋和糧食,下頭放著鍋碗瓢盆。

崔近月用鎖開了櫃門,把要用的東西拿出來,柳小果接過去,便開始準備晚飯。

不一會兒,李家就飄起炊煙。

柳小果沒察覺到婆婆的丁點不對勁,除了崔近月在她炒菜前油多放了半勺,讓她驚訝了一下。

天色漸晚,很快李家其他人都回來了,李豐收和李豐餘個子倒是不矮,皮膚被曬得黝黑,也能看出來相貌周正。

包歡歡懷孕四個月,已經有些顯懷,她身體壯實,一點兒也不害口,乾活更是一點不耽誤,家裡家外乾什麼都很利索。

晚飯很簡單,一盆時令蔬菜一盤鹹菜加一鍋半乾稀飯,被一家子吃得乾乾淨淨。

接著就沒崔近月的事了,兩個兒媳洗碗燒水,兩個兒子把兩張竹床搬到院子裡,她和李小蘭李延昭洗完澡後,就拿著扇子到院子裡納涼。

李小蘭七歲,李延昭五歲,都是半懂事的年紀,性子很好,被她逗著逗著就打起哈欠來,看著特別可愛。

撇開條件不說,崔近月還挺喜歡這種氛圍的。

當然,她也沒忘了自己是來乾什麼的。

李家的問題其實很簡單,一是沒錢,二是李豐雪不在了,事實上,隻要李豐雪活著,幾乎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大夏開國才幾十年,吏治清明,隱有盛世之象,對讀書人也很尊崇,李豐雪考上秀才,家中便不需再服徭役,所以他活著,李豐收和李豐餘就能避免因服徭役而病傷。

如今離李豐雪考上舉人進京趕考還有三年,崔近月決定雙管齊下,先讓李家富裕起來再說。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李老五當初分家,光是蓋房子就花了一半銀錢,後來又要養家糊口,老爺子給的錢根本經不住花,好在分了十畝田地,也就這麼過下來了。

後來李老五死了,換原身當家,添了李小蘭和李延昭這兩個小的,又給李豐餘娶媳婦,李豐雪還要讀書,即使有老太太偶爾偷偷補貼,養活這一大家子也很不容易。

時至今日,原身攢下來的銀錢也不過二十多兩。

在普通人家這是很大一筆錢,可李家有個讀書人,李豐雪再是儉省節約,他在讀書上的花費,也一年至少要八兩銀子。

這也是李豐雪說過二十歲還考不上秀才就不再科考的原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寵妃是高危職業 表姑娘她隻想掙錢(美食) 汴京起居錄 穿成年代文大佬的年輕後媽 修真界第一冤種 迷津 無限天災種田求生 第一高調的女明星 心軟 霽月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