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胡黨案(七)(1 / 2)

加入書籤

據說昨日胡大公子墜馬而死,係因坐騎與一馬車相撞。胡家家丁將車夫綁了送回府中,胡惟庸未將其扭送官府審訊,而是當場一劍將車夫捅死。

第二日,皇帝聞訊大怒,要求胡惟庸償命。

胡惟庸提出以錢帛撫恤車夫的家人,皇帝不許。

眼看著皇帝將要以殺人罪處置他,胡惟庸且懼且恨,且不甘心。

橫豎都是一死,死要死得驚天動地,而不是被人捆綁著,押送刑場,跪著,如羔羊一般被宰殺。

死如草芥,他不甘心。死得太輕巧,他不甘心。

現在唯一的生路,是謀反。

皇帝是有意在把他往謀反的路上送。他知道。

但他已經沒有其它退路了。

胡惟庸上書,請皇帝容他為長子做完七天法事。

皇帝答允。

明麵上是辦喪事,暗地裡遣人四處送信,與朝中文武官員聯絡。然而丞相府的家丁們,過去沾主人的光,在各府門房那裡算是炙手可熱的紅人,如今卻是吃遍了冷冰冰的閉門羹。

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胡惟庸像是向巨大的深淵中扔石子,一塊又一塊,沒有回音,一天又一天,沒有盡頭。

時間越久,他的希望越渺茫,最初由憤怒燃成黑色的火焰正慢慢被絕望的冰水撲滅。

這就是皇帝為什麼不急著殺他。

皇帝是要看著他一步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孤立和無力,然後在無盡黑暗中走向滅亡。

堂堂丞相,位居人臣之首,為長子舉喪,朝中卻沒有什麼人來胡家吊唁。滿朝同僚,都不傻。

韓國公府沒有人來,連結了親的李存義也沒來。好。

第六天,臘月二十九日,禦史大夫陳寧登門。看見丞相府的白幡已被寒風吹得殘破,滿地紙錢浸在無人掃的雪泥裡,心底無限悲涼。許多仆役隱隱感覺大事不妙,都逃了。剩下的仆役,或是留戀工錢,或是逃不掉,或是忠心留守,也都終日惶惶,手忙腳亂,無心做事。

陳寧來,不是因為傻。

之前的整整五天,他也曾想過,此時與胡惟庸撇清乾係,是否還來得及。

陳寧過去曾被貶為蘇州知府,之後的仕途是胡惟庸一手提攜上來的。但他常在胡惟庸和汪廣洋之間逡巡不定,以看皇帝眼色行事為主。當年臨安公主出降時,汪廣洋上書彈劾李善長李祺父子目無君上,當中便有陳寧參與。如今汪廣洋死得冤屈,陳寧冷眼旁觀,眼看著胡惟庸也要倒台,他是聰明人,猜到了皇帝的目的,便看清了自己不可避免的未來。

即便學塗節去告密揭發,也是徒勞無功。

天雷將至,逃不掉的。

陳家的仆從獻上賻儀,陳寧行禮致哀。

胡惟庸一身素衣,容顏枯槁,從幕後出來答禮,淚眼汪汪道:「茶陵(陳寧祖籍茶陵),今日本不必來……日久見人心,你這份情義,我胡某人記下了。若他日……」造反若成,必將答謝。

陳寧「嗬」地笑道:「但願托丞相之福,你我還能有『他日』。」

胡惟庸麵色驟然一暗,似乎比適才更灰敗了些。

「這位,」陳寧一手指天:「是看整個中書省不順眼。今日我憑吊令郎,亦是提前憑吊我自己。令郎雖不幸早逝,尚有父親為他送葬。我膝下犬子早亡,等到我遭滅頂之災時,恐怕不但不得好死,死後連七天水陸道場都沒有人辦。當年奉今上的令旨,在蘇州嚴格收稅執法,為彰法度,不惜將我那孟麟小兒親手打死,如今想來,真是笑話……人世間,隻有家人是真的,什麼君恩,什麼誌向,什麼法度,嗬,嗬,哈哈哈哈哈哈……」陳寧仰天大笑。

胡惟庸一手握住他手腕,懇切道:「茶陵,像你我這樣與『他』有帶血過命的私仇,朝中比比皆是。他殺人無數,不如我等聯手將私仇化作公憤,索性……」

陳寧笑著慢慢推開他的手:「丞相大人,斧頭不砍到自己脖子上時,哪怕已經剜了幾塊肉、流了幾滴血,眾人也依舊是隻會磕頭山呼萬歲的。不信你且看,你這辦喪事到了第六日,滿朝文武百官除了我陳某人,還有誰來?」

胡惟庸無言以對。

陳寧道:「明日除夕,我隻想與老妻過好最後一個年。在此祝願丞相大人心想事成,馬到成功。」

兩個頭發花白的人,相對作揖,從此永訣。從前在朝中的相互利用、算計,種種過招,勾心鬥角,最終於生死關頭,俱成夢幻泡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想退圈後靠擺爛紅了 19歲這年我開始追他 銷金帳 文娛教父 劍尊對我窮追不舍 作為噠宰妹妹的我和魔人He了 奧運花遊冠軍是條美人魚 我在柯學世界當房地產大亨 [綜英美]韋恩家的早晨 陳飛宇蘇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