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謠言(1 / 2)

加入書籤

龔壯等的就是譙秀的這個問題,於是也就不裝了:  「我是勸太守效法酉陽彭氏,聯合山地的巴陵蠻,舉兵反抗桓景的暴政。」

  「龔兄!做人得有良心,知本分!」

譙秀瞪著眼睛大喝:「你我皆是靠著桓大將軍方才推翻了李雄,得以作為一郡之守,才有了些地位。從前在李家當政時,都是防備我們這些蜀地世家的。我們安於現狀即可,不可胡來!」

  「哼,桓景雖然封我二人為一郡之官長,可是行事卻還是防著我們,這和李雄有什麼區別?」

龔壯不屑地回應:「這次他從長安又派來了一批官吏,就是不想讓我世家在蜀地勢力過大,想往裡麵摻沙子。  「而到了秋天,等收獲之後,聽說長安不僅要派人來征糧,還要進行土斷。好好看著吧,桓景到那個時候一定原形畢露。你我要麼就奉他的命令把世家的土地分出去,要麼一準得丟掉目前的官職。」

  在巴蜀的士族之間,秋季的征糧和土斷的事情早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也不知源頭在哪裡。  「一派胡言」,這些傳言譙秀都有聽說過,隻當是當地世家的造謠,所以並不輕信:「你都是從哪裡聽到的謠傳?」

  「江東蛇公,太守可曾聽說過?」

龔壯得意地拿出一封帛書,在譙秀麵前展開:「我一開始也以為隻是謠言而已,虧得族弟從荊州帶來此信,看看吧,這可是建康朝廷的態度。」

  譙秀將信將疑地看著帛書,那是以蛇公的名義寫給「蜀中世家」的親筆信。信中內容基本如龔壯所述,大致是桓景在秋季要征糧和土斷,希望巴蜀世家能自行起事,到時候自會派兵增援。  蛇公其人,譙秀之前就有聽聞,世家之間消息靈通,隻知是江東的大名士,但並不知真實身份,但基本代表了建康朝廷中一派的態度。  「如果是蛇公所書,也可能是建康朝廷欲攪亂蜀中,不可輕信。」

  龔壯笑道:「建康朝廷是世家把持,而桓景部下大多流民出身。如果非要在兩者之間選一個,我還寧願相信建康朝廷呢!」

  見譙秀還是不應,他又正色勸說:  「你是譙周之後!祖上可是把握著整個巴蜀的命運,怎麼到了這一輩,就隻能困於一郡之內呢?如果百年無常之後,到黃泉和譙周相見,又怎能說為巴蜀世家的利益盡責了呢?」

  譙秀看看龔壯,又看看龔節,似乎有所觸動,嘆了一口氣,也說了掏心窩子的話:  「蜀地本來就該由蜀地世家自治。可是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的祖輩之所以能夠在蜀地為世家,就是因為他們一直能夠識時務地倒向外人。  「我祖輩譙周,劉備入蜀,就歸降劉備;鄧艾入蜀,就反勸劉禪投降。我堂兄譙登,不識時務,和李雄對抗,反倒使我家衰落,也連累了你們龔家,現在好不容易桓景任用我為巴西太守,怎麼可以心懷反意呢?」

  「何況現在桓大將軍兵力強盛,不過兩個月就滅了李雄。再過幾年就可順流直下,平定江東,然後揮師北伐,與石虎決戰於中原。此是天命,如何能夠違抗?  「我們蜀地世家應該認清現實。今天的事情,我不會揭發你,但也不會聽從你的意見。」

  做牆頭草,順應入蜀的政權,這是譙家祖上傳下來的智慧,加上他也知道蜀地兵弱,所以譙秀心中根本就沒有叛亂的選項。  「既然太守對我龔某如此坦誠,那龔某也就直說了。」

龔壯見譙秀還是不答應,搖頭直言:「桓景撤走之後,褒中縣李雄的殘部帶頭叛亂,酉陽彭氏引巴陵蠻拿下縣城,到現在劉遐也隻是嘴上說著要討伐,其實一兵不發。坐鎮成都的桓宣也不出兵。你知道是為何麼?」

  「那是因為劉遐還在訓練軍士啊,桓宣也要安定成都,所以無暇來巴東啊。」

  「巴東險要之地,他們怎麼可能不想要?」

龔壯冷笑一聲:「桓宣之所以不出兵,是因為要防備仇池和寧州的李秀。劉遐之所以不敢出兵,是因為他的手下都是蜀地世家的家丁和李雄舊部拚湊而成的烏合之眾。隻要我們引江東之兵,西向入蜀,世家一定群起響應!」

  譙秀見龔壯說得有幾分道理,但到底還是畏懼桓景:  「可是就算我們引周撫的兵西進,趕走劉遐,和桓宣對峙於蜀中,那麼等到桓景來援,我們也就完了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修真二貨趙小萌 請叫我,鬼差大人 重生後我成了大佬掌中嬌 成為傳說從港綜開始 大道韶華 小魅魔穿成釣係O 我請歷史人物上節目 四合院裡的讀書人 宋末風雨之白衣天下 武道神話:開局一種圓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