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請皇祖父駕犁!(1 / 2)

加入書籤

楊昭以理服人,讓包括趙集這根刺頭在內的棟梁們思想達成一致,努力向「無名之士」學習,他才進行議事的下一項,也是今天在學舍開會的重點。

「諸位,不知寡人讓諸位尋本家關係,聯係過路西域大的行商,尋找白錦一事可有結果?」

楊昭坐在書案處,望向棟梁們,內心帶著三分緊張,七分期待。

早在數月前,他就立下了鴻鵠之誌,希望推廣棉花,以解決隋人們的穿衣取暖問題。但在前數月的調查中,楊昭才發現,原來中原地區,還沒有後世常見的棉花作物,有的隻是木棉花。

木棉花,顧名思義,長在樹上,乃是多年生樹生棉,產量自然低下,比不過草生棉,多生長於南方。包括當下隋人的穿衣,依舊廣泛使用絲織物,比如麻衣,絲綢,過冬富貴人家也有「羽絨服」。雖說有人將木棉縫做衣服和被褥,卻是非常稀少,大多是作為貢品。

甚至於在大隋,還沒有出現「棉」這個字,直到《宋書》裡麵才有記載「棉」。而今以古人所言,木棉被喚作「錦」,《尚書·夏書·禹貢》中就有相關記載:鳥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桔柚,錫貢。沿於江、海,達於淮、泗。至於木棉樹,則被叫做「古貝」,以《晉書·林邑國傳》所書:出古貝,古貝者,樹名也。其花成時如鵝毳,抽其緒紡之以作布,與紵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織為斑布。一些地方,也將木棉數叫做吉貝,像後世廣東番禺的一些農村,就叫這個名字。

為此,楊昭兩月前,還專門讓尋來在少府工作的雲定興,看看管理皇家庫房的少府,有沒有古貝布。在得知僅有一塊,乃是前些年西南為皇室上繳的貢品後,楊昭就明白,以木棉花的成長,難以大麵積推廣在,隻有放棄這個選項。

唯有棉花才能解決無數隋人百姓的禦寒問題,並給大隋紡織業帶來深刻變革。楊昭隻知道南北朝時期,棉花已經從身毒進入華夏,但他逐漸意識到,蓋因這是一種新事物,隻怕還處於偏遠之所,比如極西的隋屬且末等地。畢竟,棉花此物,隻等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強製讓百姓種植,大量推廣後,不知解決了多少人的穿衣。

感受到關中越加寒冷的天氣,楊昭越發有種緊迫感,既然如此,唯有在邊疆之地看看有無他所需的草生棉,若是難以尋找,直接讓商隊沿著西域商道,往身毒進貨。

一個半月前,楊昭借機給棟梁們下發了這個任務,準備一起做成這件「大事」。

這也是自水車之後,楊昭與棟梁們合計的第二件利國利民之事,在楊昭的講解下,少年們無不認識到其中巨大意義,近些日子來,一應棟梁們用盡渾身解數,說服家中長輩,或是親眷,尋靠攏各大家戶的商賈去尋找棉花。

聽楊昭問起,棟梁們當即交頭接耳起來。

楊元慶率先起身,先是斜視了一眼後麵的趙集,然後向楊昭一禮,如同一隻驕傲的小公雞,大聲道:「大王,元慶有奏!」

見楊昭頷首後,楊元慶直著身子,故意將聲音放大了幾個分貝:「在大王的英明安排下,元慶當日就拿著大王給我的圖紙,回到家中,給我祖父看了!

我祖父知道這件事後,特別讓我阿爺,還有幾個叔父,聯係我楊氏門下的商賈,以最快速度,問問看有沒有人認識……就在昨日前,終於有了消息,按他行商所言,大王的白錦,在那什麼善的地方有見過。

那行商本自行收集的有一些,呶,就是這樣子的,請大王過目,不知是不是大王所需的白錦!」

楊元慶說話間,一雙胖手從書包裡取出了一個小袋子,這次棟梁中,竟無一人能與他爭鋒,遂連行走的動作,都很是風騷,來到楊昭麵前遞去後,拽拽地回到了座位上。

楊昭暗自感嘆,沒想到楊元慶這次腦袋轉得也快,借勢借得快,將其祖父高熲給安排了,在這楊氏一家之主的開口下,效率可真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NBA:開局巔峰麥迪乾拔包 洪荒:冥河老祖,求求你出血海吧 紅樓:莽夫 海彤戰胤 三界闖關記 修行從清理萬界垃圾場開始 流轉之眼 霸天刀尊 極限修仙 海洋領主:無敵魔能艦隊